“研究进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进展
    赵艳霞, 徐全洪, 刘芳圆, 秦彦杰, 吴忱, 陈利江, 崔俊辉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 3-19. doi: 10.11820/dlkxjz.2013.01.001 cstr: 32072.14.dlkxjz.2013.01.001
    Baidu(100) CSCD(8)
    近20年来,我国在嫩江大安古河道、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河道、长江南京以下段古河道及古深槽、海底古河道等区域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深化了理论认识,拓展了应用领域。这些新成果与新认识进一步表明,中国各外流大河均有末次盛冰期埋藏古河道,该期古河流深切于末次冰期间冰阶的陆地及浅海大陆架,形成切割谷和谷底部的深槽,谷内堆积了末次盛冰期和早全新世的河流相滞留物质和粗颗粒物质,上部被中全新世海相、海陆交互相或陆相细粒物质覆盖,构成了埋深约20~50 m的浅埋古河道带。古河道中蕴藏着比较丰富的地下淡水,是洪冲积平原及浅海陆架地区的重要水源。
  • 研究进展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 20-30. doi: 10.11820/dlkxjz.2013.01.002 cstr: 32072.14.dlkxjz.2013.01.002
    Baidu(94) CSCD(24)
    水文时间序列不仅组成复杂,而且特性也复杂多变。目前认为水文时间序列主要表现出随机性、模糊性、非线性、非平稳性和多时间尺度变化等复杂特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用于揭示水文过程复杂变化特性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相关进展,包括序列相关性分析方法、水文频率分析方法、模糊分析方法、混沌理论分析方法、信息熵分析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等6种。然后,对各种分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出了各种方法应用于水文时间序列分析时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最后指出,不断改进和完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讨各种方法的联合和耦合,加强物理成因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是提高水文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精度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也是研究和解决环境变化影响下水文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 研究进展
    宋晓猛, 张建云, 占车生, 刘九夫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 31-40. doi: 10.11820/dlkxjz.2013.01.003 cstr: 32072.14.dlkxjz.2013.01.003
    Baidu(135) CSCD(27)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表形态高程属性的数字化表达,利用流域DEM数据构建数字水系模型并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是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的重要基础。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处理、流向的确定以及DEM分辨率的大小都直接影响着流域水系特征提取的质量与效率。针对当前基于DEM提取河网与流域特征的诸多问题,阐述了DEM数据提取流域水系特征的原理,回顾了数字水系模型与流域特征提取方法,评述了洼地和平地的处理方法及水流方向的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基于不同DEM数据类型的提取方法研究,探讨了DEM尺度和分辨率对提取流域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平缓区域数字水系和河网提取的研究进展。
  • 研究进展
    邓婧, 唐文武, 刘润润, 郑新奇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 41-48. doi: 10.11820/dlkxjz.2013.01.004 cstr: 32072.14.dlkxjz.2013.01.004
    Baidu(4) CSCD(1)
    如何更好地进行城市发展模拟是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科学问题。传统研究往往基于单体或组合模型,不能为决策方案提供直接支持。本文介绍了国外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模型FUTURES(FUTure Ur-ban-Regional Environment Simulation)。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城市发展区动态适宜性梯度计算、人均土地消耗的趋势分析以及基于空间位置的斑块变化可视化模拟,而且注重模块间的动态交互反馈过程,形成了独有的深度耦合机制,模型结构紧密又不失灵活性。基于高性能计算环境支持,该模型已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多个区域进行实验并取得成功。本文主要介绍该模型设计思想、模型组成、关键建模方法,并总结了模型的主要优势,以期为我国城市发展模拟研究提供借鉴。
  • 研究进展
    张帅, 陶福禄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1): 1485-1491. doi: 10.11820/dlkxjz.2012.11.009 cstr: 32072.14.dlkxjz.2012.11.009
    Baidu(18) CSCD(9)
    物候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物.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植物的物候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物候的精准模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作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强大的物候模型已经逐渐成为提高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精度的一个关键工具.同时作物物候的模拟也是作物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对水稻生长模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水稻发育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水稻发育期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以期后续的水稻发育期模型乃至作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 研究进展
    刘敏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1): 1492-1502. doi: 10.11820/dlkxjz.2012.11.010 cstr: 32072.14.dlkxjz.2012.11.010
    Baidu(82) CSCD(1)
    景区经营权转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现象.为探讨中国旅游学界对景区经营权转让的研究现状,部分借鉴系统综述方法(systematic review)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对2002-2011 年143 篇入选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总体脉络.目前我国有关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是属于探因式、应对式、后补式和改良式的研究,而非前瞻性的引领性研究.②文献数量.总体上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上升趋势.③研究深度.总体上主题较为分散,深度不足.主要集中于基本分析、价值评估、转让效应、转让模式、制度安排、政府行为与政策建议、经营主体、综述等方面.④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不够深入.⑤研究主题.总体上较为分散.相对而言,价值评估、委托代理关系和转让效应等方面较为集中.作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应关注:①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法制环境;②景区经营权流转的驱动因素及机理;③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体系及制度安排;④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利益主体关系及利益分配;⑤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微观尺度效应及实证;⑥景区经营权转让的宏观政策建议及规制.
  • 研究进展
    宋辞, 裴韬, 周成虎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1): 1503-1509. doi: 10.11820/dlkxjz.2012.11.011 cstr: 32072.14.dlkxjz.2012.11.011
    Baidu(174) CSCD(30)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它对全球气候系统存在显著影响.本文对青藏高原自196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与总结.近50 年来,青藏高原气温明显上升,经历了一个冷期和一个暖期,气温在20 世纪80 年代发生突变,整体呈现前低后高波动上升的趋势;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呈不对称的线性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要比最高气温快得多;而极端事件频率、强度也有所变化,其中低温事件大大减少,高温事件则明显增加;各类界限温度的积温以及持续日数等生物温度指标也都显著增加.在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气温呈现出整体一致增暖,并且有西高东低、南北反相的变化形态.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天文因素、高原内部气象要素以及外部环流影响等.
  • 研究进展
    彭琴, 齐玉春, 董云社, 何亚婷, 刘欣超, 孙良杰, 贾军强, 金钊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1): 1510-1518. doi: 10.11820/dlkxjz.2012.11.012 cstr: 32072.14.dlkxjz.2012.11.012
    Baidu(31) CSCD(7)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或局部地区的降雨量及降雨时间分布将发生一定的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收支中作用显著,对气候变化的反馈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草地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受到水分条件的限制,对降雨变化响应敏感,其碳源汇功能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的碳源汇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反馈,有必要深入研究决定草地碳源汇功能的两大碳循环关键过程——净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呼吸对降雨变化的响应特征及机制.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草地生产力和土壤呼吸如何对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频率和间隔时间进行响应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相关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研究进展
    林德根, 梁勤欧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1): 1519-1528. doi: 10.11820/dlkxjz.2012.11.013 cstr: 32072.14.dlkxjz.2012.11.013
    Baidu(129) CSCD(7)
    云计算将是下一代计算平台,云计算的发展必将带动与计算科学密切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综述了云计算的特征、云GIS内涵、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指出云GIS是利用云基础设施获得大规模计算能力来解决GIS中海量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处理任务划分、查询检索、互操作和虚拟化等关键性科学问题,提高GIS 数据处理与管理能力,为计算密集型和数据密集型的各类GIS 服务提供高性能处理的技术.其基本内涵是空间数据的云特征,空间数据管理中的云计算特征.同时指出云GIS 将彻底突破GIS 既有的“专业圈子”,实现GIS自身的革命性突破,极大地扩展其市场规模.然后,本文介绍了云GIS平台,指出云GIS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从云GIS模式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需求及教育专业需求3个方面展望了中国云GIS的研究进展.
  • 研究进展
    王世金, 任贾文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1): 1529-1536. doi: 10.11820/dlkxjz.2012.11.014 cstr: 32072.14.dlkxjz.2012.11.014
    Baidu(17) CSCD(6)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冻圈雪崩灾害潜在风险逐渐增加,雪崩灾害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在雪崩形成机制、抛程、动态模拟、风险评价与区划、预防与防治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雪崩灾害研究正在经历由野外观测到遥感手段与野外观测相结合、由定性半定量到定量、由经验估算到过程模拟、由雪崩机理研究向承灾区适应研究转变的发展过程.然而,以往研究过多集中于气候因子、积雪环境、沟道地形等雪崩形成机制研究与动态模拟,而承灾区承灾体脆弱性、暴露性及其适应性研究却相对较少.只有将雪崩始发区和承灾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早期预警、预测和预报,才能使下游承灾区居民防患于未然,以防止或减小雪崩对承灾区居民和财产带来的损失.
  • 研究进展
    申悦, 柴彦威, 王冬根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643-651. doi: 10.11820/dlkxjz.2011.06.001 cstr: 32072.14.dlkxjz.2011.06.001
    Baidu(58) CSCD(13)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ICT凭借网络飞速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地理、交通、规划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国内外ICT 对居民时空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时空制约、破碎化、多任务以及ICT 活动的可视化与数据管理几个角度,论述了国外ICT 对居民时空利用的影响研究。从交通视角出发,分别从ICT与出行及实体活动、远程办公与通勤行为、网上购物与实体购物及购物出行、网上娱乐与休闲娱乐及休闲出行4 组关系方面,对国外研究进行综述。对目前国内ICT 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国的ICT 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地理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基于微观个体行为视角的ICT研究极为不足。指出数据搜集是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ICT影响研究的关键,国内学者应对空间与行为视角的ICT研究给予足够的关注。
  • 研究进展
    刘志高, 尹贻梅, 孙静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652-657. doi: 10.11820/dlkxjz.2011.06.002 cstr: 32072.14.dlkxjz.2011.06.002
    Baidu(125) CSCD(21)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受到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学派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演化路径成为集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形成的传统解释及其不足,然后回顾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研究特点和主要研究思路,最后指出了在中国应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研究进展
    毕秀晶, 汪明峰, 宁越敏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658-669. doi: 10.11820/dlkxjz.2011.06.003 cstr: 32072.14.dlkxjz.2011.06.003
    Baidu(14) CSCD(2)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软件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内容。软件服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软件产业全球生产网络日益复杂。软件产业不断成为政府以及学者们研究的新热点,经济地理学视角的软件产业研究也不断涌现,但研究对象主要以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少数新兴软件国家为主,对中国软件产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尚比较缺乏。基于此,文章综述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相关研究、总结研究方法、探寻一般研究思路,以期为中国区域及城市的软件产业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共同丰富与充实软件产业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在已有文献资料基础上,从软件产业空间分布及演变、软件产业空间格局形成的动力机制、软件产业集群、软件产业全球生产网络4 个方面,对国外学者关于软件产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总结软件产业相关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提出对国内软件产业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几点启示。
  • 研究进展
    王姣娥, 莫辉辉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670-680. doi: 10.11820/dlkxjz.2011.06.004 cstr: 32072.14.dlkxjz.2011.06.004
    Baidu(79) CSCD(16)
    航空地理学是交通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其最年轻的学科分支。本文以中国和欧美主流航空地理学研究为考察对象,从历史演进、技术变革和制度变迁的综合视角将近百年航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分为4 个阶段:20 世纪50 年代前的学科起步发展阶段、50-70 年代的基础体系建构阶段、80-90 年代的理论框架完善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繁荣阶段。航空地理学传统研究主题包括史志与区域地理总图、机场格局与城镇关联体系、网络结构与组织效应及优化、航空布局与区域发展互动关系、机场布局规划及其影响因素、政策对航空业发展的影响等。近年来,国内外对航空运输地位与作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加之航空数据可获得性不断提升,航空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世界(中心)城市、机场体系与航空网络的演化规律与机理、航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领域。早期,中国航空地理学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同步,但中期受历史原因的制约而大为滞后;近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研究任务与日俱增。国内学界不仅需要完成对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西方航空地理学基础理论的引入及实证研究,同时须建立航空地理学学科体系,并积极加入国际前沿性课题研究行列。
  • 研究进展
    刘云刚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681-690. doi: 10.11820/dlkxjz.2011.06.005 cstr: 32072.14.dlkxjz.2011.06.005
    Baidu(19) CSCD(6)
    以《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自创刊至2009 年底所刊载的城市地理学相关论文共523 篇为数据源,对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论文数量、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作者单位等方面归纳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动态特征,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估算了核心作者群及其论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 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由侧重宏观逐步转变为宏微观并重,使用数量方法的研究明显增多,基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在研究主题上,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成为研究热点;在作者群变化上,核心作者人数及其论文篇数增加但比重下降,说明中国城市地理学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呼吁中国城市地理学注重研究规范的引导和核心作者的培育,以利于学科持久健康发展。
  • 研究进展
    王开泳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691-698. doi: 10.11820/dlkxjz.2011.06.006 cstr: 32072.14.dlkxjz.2011.06.006
    Baidu(83) CSCD(7)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生活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城市空间的优化调控。文章从功能空间和本体论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城市生活空间的内涵以及研究城市空间的新视角。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活空间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城市生活空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容,研究尺度从宏观向微观转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评价是当前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也趋于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方法外,还出现了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以及借用文化生态学和后现代主义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结合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活空间的具体类型以及形成演化机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更多的规划手段和调控机制,不断优化城市的生活空间格局。
  • 研究进展
    余建辉, 张文忠, 王岱, 谌丽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6): 699-705. doi: 10.11820/dlkxjz.2011.06.007 cstr: 32072.14.dlkxjz.2011.06.007
    Baidu(29) CSCD(3)
    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居住环境安全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居住环境安全研究脉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国内外居住环境安全研究的各自特点。比较而言,国外研究相对来说更具系统性,随着研究焦点的时序转变可以分为3 个阶段:早期偏重空间结构的研究;发展期偏重物质环境影响的研究以及近期偏重居民社会属性影响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从时序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起步期从公共安全角度进行的探索和发展期逐步转向多元化的独立调查。
  • 研究进展
    付丛生, 陈建耀, 曾松青, 蒋华波, 董林垚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3): 259-267. doi: 10.11820/dlkxjz.2011.03.001 cstr: 32072.14.dlkxjz.2011.03.001
    Baidu(28) CSCD(5)
    在回顾和分析小流域/实验小流域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实验小流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中国现存及历史时期存在过的实验小流域做了统计,依流域概念、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并对国内外的实验小流域研究做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实验小流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期对中国未来的实验小流域研究有所启示。
  • 研究进展
    王红兵, 许炯心, 颜明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3): 268-274. doi: 10.11820/dlkxjz.2011.03.002 cstr: 32072.14.dlkxjz.2011.03.002
    Baidu(41) CSCD(7)
    本文在总结了人为加速侵蚀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人口增长、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4 个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概述了国内外对影响土壤侵蚀的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方法。在以上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研究需要深入的3个方面:多学科交叉研究、社会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区域差异化研究。
  • 研究进展
    刘珍环, 李猷, 彭建,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3): 275-281. doi: 10.11820/dlkxjz.2011.03.003 cstr: 32072.14.dlkxjz.2011.03.003
    Baidu(84) CSCD(17)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城市化的水环境效应则是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城市化过程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总结和归纳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方法,指出当前城市化过程的水环境效应研究所面临的诸多难点,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透水表面的不断增加,以不透水表面指数(ISA)为表征的地表覆被参数日益受到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视,成为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指标。不透水表面对水文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短时间内增大降雨的径流量,长时间内增加洪水频率和径流总量。同时,不透水表面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水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城市水文水质监测及模型模拟,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方面尚缺乏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构建适用于城市地区的水文水质模型。可以预见,不透水表面指数将会是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参数,并将推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向参数简单化与精确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