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ity network structure based on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s: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Received date: 2024-09-25
Revised date: 2024-12-13
Online published: 2025-06-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2071163)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2471214)
Changes i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regional (city) production trigger the re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networks,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urban network research. Using the transaction data of the top five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of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2001 to 2020, this study mapped intercity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networks, with cities as the unit of analysis. It employed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change of these networks and used TERGM to investigate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1) There was signific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linkages, with the process of change exhibiting notable spatial and path dependencies. Connections with the eastern region were consistently the strongest, while those with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were the weakest, and connections with the central region were consistently stronger than those with the western region. 2) The network demonstrated clear hierarchical and disassortative characteristics. Intercity connecti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tight, although competition among core nodes was intense, and the network scale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3) In terms of internal network relationships, mutuality, transitivity, and three-party groups had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Regarding external network relationships, factors such as labor resources, technological levels,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economic proximity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network change. This study helps to gain some insights into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ly chain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relevant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JIANG Kaile , LIANG Shuangbo , LIU Yao , ZHOU Ling . Chang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ity network structure based on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s: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25 , 44(6) : 1164 -1177 . DOI: 10.18306/dlkxjz.2025.06.006
表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指标Tab.1 Indicators of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
指标 | 公式 | 含义 | 表征 |
---|---|---|---|
加权出度 | Rout(ij)为城市i销售到城市j的金额 | 衡量节点对下游城市的辐射供应能力 | |
加权入度 | Rin(ij)为城市i采购自城市j的金额 | 衡量节点接受上游城市供应的能力 | |
加权中心度 | Cout(i)为加权出度,Cin(i)为加权入度 | 衡量节点在供应链网络中的综合地位 | |
平均路径长度 | N为节点数,dij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连线 | 反映城市之间供应联系的畅通程度,该指标越小说明网络中各节点城市越容易开展合作 | |
加权平均度 | 表示节点i的加权中心度,N为网络中节点的数量 | 反映城市之间平均资金联系程度,该指标越大,供应链网络越发达 | |
网络平均度 | 表示节点i与其他城市的直接连接数量,N为网络中节点的数量 | 衡量网络节点中心度的平均水平,该指标越大,供应链网络越发达 | |
层级性 | ki表示节点i与其他城市的直接连接数量, 表示该连接数量在网络中的排序位次,a为常数项,b为度分布的斜率,且a<0 | 层级性指标用来测量网络内部是否存在层级结构。通过拟合节点度分布的幂律曲线的斜率来表示层级性。斜率越大,表示网络内部的层级结构越明显 | |
匹配性 | ki表示节点i与其他城市的直接连接数量, 为节点i直接相连的所有相邻节点的平均度值; 表示相关系数, 表示协方差, 表示标准差 | 正相关表示网络联系具有同配性,即中心度相近的节点之间倾向连接;负相关表示中心度高的节点与中心度低的节点间倾向连接,即异配性。ASS值范围为-1~1,绝对值越大表示倾向性越强 |
表2 2001—2020年长三角与全国联系总金额Tab.2 Total monetary value of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YRD and the rest of China during 2001-2020 (亿元) |
东北地区 | 东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
---|---|---|---|---|---|
安徽 | 39.63 | 1941.18 | 122.26 | 535.29 | |
江苏 | 155.44 | 4334.70 | 334.37 | 375.98 | |
上海 | 39.39 | 5906.17 | 287.64 | 151.43 | |
浙江 | 648.18 | 4725.61 | 426.93 | 321.27 | |
长 三 角 | 2001—2005年 | 0 | 38.99 | 1.32 | 10.32 |
2006—2010年 | 61.47 | 2741.09 | 166.79 | 261.65 | |
2011—2015年 | 548.87 | 10259.65 | 720.52 | 770.96 | |
2016—2020年 | 272.31 | 3867.93 | 282.57 | 341.03 | |
总计 | 882.64 | 16907.67 | 1171.20 | 1383.97 |
表3 长三角城市网络资金结构变化Tab.3 Capital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city network in the YRD (亿元) |
类型 | 2001—2005年 | 2006—2010年 | 2011— 2015年 | 2016—2020年 |
---|---|---|---|---|
区内同城市内部供应链 | 25.17 | 1322.97 | 5023.50 | 1091.32 |
区内不同城市间供应链 | 8.23 | 866.04 | 3164.68 | 1614.77 |
区内—区外城市间外供应链 | 17.24 | 1041.99 | 4111.82 | 2057.74 |
表4 2001―2020年长三角内外城际联系规模分等级统计Tab.4 Statistics of hierarchical inter-city link scale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YRD during 2001-2020 |
资金量/亿元 | 2001—2005年 | 2006—2010年 | 2011—2015年 | 2016—2020年 | |||||||
---|---|---|---|---|---|---|---|---|---|---|---|
数量 | 占比/% | 数量 | 占比/% | 数量 | 占比/% | 数量 | 占比/% | ||||
>200 | 0 | 0 | 0 | 0 | 2 | 0.13 | 1 | 0.12 | |||
(100, 200] | 0 | 0 | 1 | 0.13 | 6 | 0.39 | 6 | 0.74 | |||
(50, 100] | 0 | 0 | 1 | 0.13 | 14 | 0.91 | 3 | 0.37 | |||
(20, 50] | 0 | 0 | 11 | 1.42 | 50 | 3.25 | 21 | 2.58 | |||
(10, 20] | 0 | 0 | 22 | 2.85 | 69 | 4.48 | 41 | 5.03 | |||
(2, 10] | 4 | 5.97 | 156 | 20.18 | 345 | 22.40 | 190 | 23.31 | |||
(0, 2] | 63 | 94.03 | 582 | 75.29 | 1054 | 68.44 | 553 | 67.85 |
表5 长三角区域内外前10大城际供应链金额联系Tab.5 Top 10 intercity supply chain city-pair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YRD |
序号 | 2001—2005年 | 2006—2010年 | 2011—2015年 | 2016—2020年 | |||||||
---|---|---|---|---|---|---|---|---|---|---|---|
城市对 | 联系/亿元 | 城市对 | 联系/亿元 | 城市对 | 联系/亿元 | 城市对 | 联系/亿元 | ||||
1 | 上海—武汉 | 3.47 | 北京—上海 | 166.99 | 北京—上海 | 543.10 | 蚌埠—北京 | 408.72 | |||
2 | 济南—南京 | 3.31 | 南通—上海 | 82.47 | 上海—绍兴 | 291.47 | 宁波—长春 | 171.16 | |||
3 | 上海—天津 | 2.59 | 南京—上海 | 46.67 | 杭州—上海 | 198.18 | 常州—铜陵 | 170.78 | |||
4 | 北京—南京 | 2.23 | 杭州—上海 | 38.44 | 蚌埠—北京 | 179.87 | 北京—无锡 | 152.13 | |||
5 | 苏州—温州 | 1.24 | 宁波—苏州 | 33.12 | 大连—杭州 | 171.39 | 南京—铜陵 | 69.82 | |||
6 | 柳州—上海 | 1.23 | 杭州—南京 | 30.30 | 杭州—嘉兴 | 128.39 | 北京—苏州 | 55.24 | |||
7 | 上海—襄阳 | 1.15 | 宁波—上海 | 29.93 | 南通—上海 | 113.67 | 铜陵—无锡 | 55.05 | |||
8 | 上海—芜湖 | 0.95 | 蚌埠—北京 | 28.58 | 宁波—上海 | 113.66 | 北京—杭州 | 46.33 | |||
9 | 杭州—淮北 | 0.84 | 北京—滁州 | 27.93 | 杭州—宁波 | 111.32 | 杭州—柳州 | 43.92 | |||
10 | 上海—无锡 | 0.62 | 绍兴—香港 | 27.63 | 北京—无锡 | 109.22 | 佛山—铜陵 | 36.96 |
表6 2001―2020年长三角城市网络特征Tab.6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network in the YRD during 2001-2020 |
时段 | 网络平均度 | 加权平均度 | 内部网络密度 | 平均路径长度 | 聚类系数 | 匹配性 |
---|---|---|---|---|---|---|
2001―2005年 | 3.22 | 1.10 | 0.23 | 2.06 | 0.08 | -0.48 |
2006―2010年 | 8.25 | 16.65 | 0.47 | 2.44 | 0.24 | -0.33 |
2011―2015年 | 12.42 | 48.62 | 0.54 | 2.43 | 0.22 | -0.40 |
2016―2020年 | 8.70 | 24.68 | 0.46 | 2.49 | 0.24 | -0.40 |
表7 长三角内外前10大城市加权出度和加权入度变化Tab.7 Changes in weighted out-degree and weighted in-degree of top10 citie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YRD |
序号 | 2001—2005年 | 2006—2010年 | 2011—2015年 | 2016—2020年 | ||||||||||||
---|---|---|---|---|---|---|---|---|---|---|---|---|---|---|---|---|
加权出度 | 加权入度 | 加权出度 | 加权入度 | 加权出度 | 加权入度 | 加权出度 | 加权入度 | |||||||||
城市 | 值 | 城市 | 值 | 城市 | 值 | 城市 | 值 | 城市 | 值 | 城市 | 值 | 城市 | 值 | 城市 | 值 | |
1 | 上海 | 14.83 | 上海 | 11.09 | 上海 | 1292.11 | 上海 | 1034.72 | 上海 | 4660.96 | 上海 | 3564.64 | 上海 | 1001.28 | 上海 | 938.39 |
2 | 南京 | 9.99 | 无锡 | 7.21 | 杭州 | 284.30 | 北京 | 304.90 | 杭州 | 1391.39 | 杭州 | 1599.09 | 无锡 | 669.68 | 北京 | 526.71 |
3 | 无锡 | 7.75 | 芜湖 | 5.48 | 南京 | 203.66 | 南京 | 199.06 | 无锡 | 727.59 | 北京 | 972.10 | 宁波 | 386.01 | 无锡 | 478.58 |
4 | 芜湖 | 5.13 | 杭州 | 4.34 | 无锡 | 176.10 | 杭州 | 190.27 | 南京 | 490.40 | 南京 | 580.04 | 杭州 | 277.88 | 铜陵 | 331.75 |
5 | 绍兴 | 2.93 | 南京 | 3.66 | 苏州 | 159.34 | 苏州 | 124.15 | 苏州 | 453.81 | 绍兴 | 486.87 | 苏州 | 262.74 | 杭州 | 251.34 |
6 | 杭州 | 1.58 | 济南 | 3.31 | 合肥 | 145.15 | 无锡 | 97.94 | 宁波 | 422.87 | 无锡 | 473.92 | 蚌埠 | 245.19 | 苏州 | 207.42 |
7 | 合肥 | 1.25 | 武汉 | 2.97 | 绍兴 | 143.42 | 合肥 | 96.29 | 绍兴 | 342.53 | 苏州 | 357.91 | 北京 | 239.84 | 绍兴 | 204.01 |
8 | 苏州 | 14.83 | 天津 | 2.59 | 台州 | 129.56 | 绍兴 | 79.63 | 常州 | 277.74 | 嘉兴 | 236.13 | 常州 | 179.48 | 蚌埠 | 197.28 |
9 | 温州 | 9.99 | 北京 | 2.23 | 宁波 | 96.29 | 台州 | 75.15 | 合肥 | 255.94 | 铜陵 | 197.63 | 镇江 | 165.25 | 长春 | 183.17 |
10 | 南通 | 7.75 | 南通 | 1.32 | 常州 | 59.63 | 南通 | 72.72 | 台州 | 235.89 | 香港 | 191.22 | 南京 | 154.99 | 宁波 | 139.98 |
表8 TERGM变量设定及解释Tab.8 Variables of TERGM and description |
变量类型 | 指标 | 变量名 | 内涵解释 |
---|---|---|---|
边数 | edges | 捕捉网络中边存在的总体倾向。如果edges的系数为负,这表明在网络中形成连接的总体倾向较低;如果为正,则表明形成连接的总体倾向较高 | |
互惠效应 | mutual | 互惠连接,表示如果节点A连接到节点B,那么节点B也连接到节点A的概率 | |
结构依赖效应 | 传递三元组 | ttriple | 指在时变网络中,三个节点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的倾向 |
传递性 | transitiveties | 传递性连接,表示如果节点A连接到节点B,节点B连接到节点C,那么节点A连接到节点C的概率 | |
闭合三元组 | ctriple | 表示在一个时间步长内形成三角形结构的倾向 | |
时间依赖效应 | 稳定性 | memory | 时间依赖效应表示网络在当前时间点的状态依赖于过去时间点的状态,检查前一个网络和当前网络之间的边和非边是否稳定 |
节点属性 | 劳动力水平 | lab_level | 劳动力水平,表示节点的劳动力水平特征 |
经济水平 | eco_level | 表示城市节点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征 | |
技术水平 | tech_level | 表示城市节点的技术水平特征 | |
边属性 | 地理距离 | geo_distance | 表示节点之间的地理距离 |
制度邻近性 | ins_prox | 表示节点之间在制度上的相似程度 | |
语言邻近性 | lin_prox | 表示节点之间在语言上的相似程度 | |
经济邻近性 | eco_prox | 表示节点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似程度 |
表9 TERGM结果Tab.9 Results of the TERGM model |
变量 | 模型1 | 模型2 | 模型3 | 模型4 |
---|---|---|---|---|
edges | -3.20 * | -3.51 * | -3.54 * | -26.64 * |
mutual | 1.70 * | 1.70 * | 1.70 * | 0.02 * |
ttriple | 0.10 * | 0.10 * | 0.08 * | -1.98E-04 * |
transitiveties | 3.62E-01 * | 0.37 * | 0.04 * | |
ctriple | 0.03 * | 1.35E-03 * | ||
memory | 53.15 * | |||
lab_level | 8.61E-04 * | 8.77E-04 | 8.88E-04 * | |
eco_level | -1.86E-10 | -1.29E-10 | -9.25E-11 | |
tech_level | -3.36E-03 * | -3.60E-03 * | -3.88E-03 * | |
geo_distance | 接近于0 | -1.24E-03 | -1.37E-03 * | 4.60E-05 * |
ins_prox | 0.04 * | 接近于0 | 1.97E-01 * | 0.01 * |
lin_prox | 接近于0 | 接近于0 | 接近于0 | 1.54E-03 * |
eco_prox | -0.19 * | -0.12 * | -0.11 * | -2.56E-03 * |
注:*表示在99%置信水平下显著。 |
[1] |
|
[2] |
|
[3] |
何明珂. 新阶段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及其思考[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8(1): 62-76.
[
|
[4] |
王长建, 卢敏仪, 陈静, 等. 城市网络视角下华为手机全球价值链的建构与重构[J].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41(9): 1606-1621.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姚士谋, 王德, 叶枫. 厦门经济特区经济辐射功能与发展趋势[J]. 地理学报, 1989, 44(2):140-146.
[
|
[13] |
马学广, 李贵才. 全球流动空间中的当代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研究[J]. 经济地理, 2011, 31(10): 1630-1637.
[
|
[14] |
葛迎遨, 杨山, 杜海波. 长三角城市快递物流联系网络及空间平衡格局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4, 43(7): 1307-1319.
[
|
[15] |
周晓艳, 侯美玲, 李霄雯. 独角兽企业内部联系视角下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10): 1667-1676.
[
|
[16] |
范雅辰, 曹卫东, 陈枳宇, 等. 基于千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21, 30(5): 1036-1047.
[
|
[17] |
|
[18] |
|
[19] |
莫辉辉, 王姣娥, 彭峥, 等. 机场群航线网络竞合评价方法及实证探讨: 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为例[J]. 热带地理, 2022, 42(11): 1797-1805.
[
|
[20] |
吴炫, 杨家文. 流动量与关注度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结构: 以广州、深圳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2): 1843-1853.
[
|
[21] |
曹贤忠, 吕磊, 曾刚. 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重点领域及前沿方向[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3, 42(4): 1-6, 43.
[
|
[22] |
曹湛, 戴靓, 吴康, 等. 全球城市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结构特征与驱动因素[J]. 地理研究, 2022, 41(4): 1072-1091.
[
|
[23] |
李秋萍, 马若飞, 邹丹, 等. 基于GPS轨迹数据的湖南省公路客运与货运网络结构比较[J]. 地理科学, 2023, 43(12): 2130-2138.
[
|
[24] |
盛科荣, 张杰, 张红霞. 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1, 76(4): 818-834.
[
|
[25] |
马海涛, 徐楦钫, 江凯乐. 中国城市群技术知识多中心性演化特征及创新效应[J]. 地理学报, 2023, 78(2): 273-292.
[
|
[26] |
刘禹圻, 孙铁山. 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溢出效应: 基于城市网络的视角[J]. 城市发展研究, 2024, 31(5): 8-13.
[
|
[27] |
丁乙宸, 黄亚平, 鲁仕维, 等. 长三角汽车制造产业链投资网络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4, 43(7): 1715-1734.
[
|
[28] |
张维阳, 唐可欣, 刘雨. 中国金融企业全球扩张的城际关联网络演变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3, 42(11): 2143-2154.
[
|
[29] |
陈肖飞, 杨洁辉, 王恩儒, 等. 基于汽车产业供应链体系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2): 370-383.
[
|
[30] |
刘清, 杨永春, 蒋小荣, 等.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全球化城市网络分析: 以苹果手机供应商为例[J]. 地理学报, 2021, 76(4): 870-887.
[
|
[31] |
梁双波, 曹有挥, 吴威. 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供应链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国际货代企业数据的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156-2170.
[
|
[32] |
|
[33] |
陈刚, 王光辉, 郑满茵. 上市公司与客户联系视角下的中国城际网络结构时空演化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3, 25(1): 223-238.
[
|
[34] |
|
[35] |
|
[36] |
李朝辉, 周声海, 万国华. 大型跨境消费电子品供应链的补货管理和库存优化[J]. 系统管理学报, 2022, 31(6): 1075-1083.
[
|
[37] |
王金凤, 朱雅婕, 冯立杰, 等. 基于Meta分析的供应链网络嵌入性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技术经济, 2023, 42(6): 47-59.
[
|
[38] |
陈雯, 范茵子. 企业供应链风险感知与合作关系稳定性[J]. 管理世界, 2024, 40(11): 209-228.
[
|
[39] |
|
[40] |
|
[41] |
高思齐, 赵媛, 郝丽莎, 等. 基于TERGM的“一带一路”国家石油资源流动演化机理研究[J]. 地理研究, 2024, 43(5): 1051-1072.
[
|
[42] |
戴靓, 曹湛, 马海涛, 等. 中国城市知识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机制[J]. 地理学报, 2023, 78(2): 334-350.
[
|
[43] |
葛纯宝, 于津平, 刘亚攀. “一带一路”增加值贸易网络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财经论丛, 2022, 38(7): 15-24.
[
|
[44] |
程中海, 屠颜颍, 孙红雪.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网络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22, 31(3): 478-489.
[
|
[45] |
江凯乐, 梁双波. 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网络格局演化及其多维邻近性机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3, 32(9): 1796-1805.
[
|
[46] |
徐刚, 王德, 晏龙旭. 国外世界城市网络实证研究: 进展、挑战与展望[J]. 国际城市规划, 2024, 39(5): 52-6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