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Articles

Gener al Review on Effe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 es on Water Resour ces in China

Expand
  •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Shandong Jian 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 China|
    3. Jinan University, Jinan 250002, China

Received date: 2006-04-01

  Revised date: 2006-06-01

  Online published: 2006-07-2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more and more officials and professional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such as soil erosion and water loss, the exquisite contradiction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whethe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upper regions would have effect on the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lower reaches is a scientific issue to be discussed and probed into urgently. Primary achievements of effects of individu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water resources as well as benefits of runoff reduction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in China have been reviewed and analyzed synthetically on the runoff plots scale and whole watershed scale respectively, and the benefits of runoff reduction of some large watershed have been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 Som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at present have been expounded and prospect is put forward at last.

Cite this article

LI Zijun,ZHOU Peixiang,MAO Lihua . Gener al Review on Effe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 es on Water Resour ces in Chin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6 , 25(4) : 49 -57 . DOI: 10.11820/dlkxjz.2006.04.006

References


[1] 王礼先, 孙保平, 余新晓.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 水土保持分册.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2] 颜昌远. 北京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首都之窗网站, http://www.beijing.gov.cn

[3] 王纲胜. 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理论与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论文, 2005.

[4] 黄秉维. 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 地理知识, 1981, ( 1) : 1~3.

[5] 黄秉维. 再谈森林的作用. 地理知识, 1982, ( 2) : 1~3.

[6] 马雪华. 岷江上游森林的采伐对河流流量和泥沙悬移质的影响. 自然资源, 1980, ( 3) : 78~87.

[7] 张天曾. 从永定河东沟西沟河川特征看森林植被的水文作用. 资源科学, 1984, ( 4) : 90~98.

[8] 刘昌明, 钟俊襄. 黄土高原森林对年径流影响的初步分析. 地理学报, 1978, 33( 2) : 112~126.

[9] 于静洁, 刘昌明. 森林水文学研究综述. 地理研究, 1989, 8( 1) : 88~98.

[10] 李文华, 何永涛, 杨丽韫等. 森林对径流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 5) : 398~406.

[11] 李玉山. 黄土高原治理开发与黄河断流的关系. 水土保持通报, 1997, 17( 6) : 41~45.

[12] 贾绍凤. 南水北调的一个替代方案- -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 科技导报, 1994, ( 9) : 33~35.

[13] 刘万铨.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 11) : 28~31.

[14] 专家论坛. 我国著名水土保持专家山仑院士论黄土高原治理与黄河断流问题.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 2) .

[15] 刘世荣, 温远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温生态功能规律.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6] 陈江南, 王云璋等.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和泥沙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4.

[17] 唐克丽等. 中国水土保持.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8] 卢宗凡, 张兴昌等. 黄土高原人工草地的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5, 9( 1) : 40~49.

[19] 焦菊英, 王万忠等. 黄土高原林草水土保持有效盖度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 5) : 608~612.

[20] 焦菊英, 王万忠. 人工草地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减水减沙效益与有效盖度. 草地学报, 2001, 9( 3) : 176~182.

[21] 尹忠东, 朱清科等. 黄土高原植被耗水特征研究进展. 人民黄河, 2005, 27( 6) : 35~37.

[22] 侯喜禄, 杜成祥. 不同植被类型小区径流泥沙观测试验. 泥沙研究, 1985, ( 4) : 89~93.

[23] 郝建忠. 黄丘一区水土保持单项措施及综合治理减水减沙效益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 1993, ( 3) : 26~31.

[24] 陈中方. 常家沟水土保持试验站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果的对比分析. 泥沙研究, 1985, ( 3) : 88~93.

[25] 中国林学会考察组. 华北地区森林涵养水源考察报告. 山西林业科技动态, 1982.

[26] 李鸿杰, 黄冠等. 坡耕地蓄水保土耕作法及其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 1992, 12( 6) : 71~77.

[27] 石生新.几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强化降雨入渗和减沙的影响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1994, 1( 1) : 82~88.

[28] 张兴昌, 卢宗凡.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川旱地不同耕作法的土壤水分效应. 水土保持通报, 1994, 14( 1) : 38~42.

[29] 王健, 吴发启等. 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机理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 2005, ( 2) : 10~12.

[30] 叶振欧. 旱梯田水分动态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 1986, ( 5) : 17~19.

[31] 曲继宗, 陈乃政, 郭玉记. 新修梯田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1990, 10( 6) : 46~49.

[32] 杨开宝, 李景林等. 黄土丘陵区第Ⅰ副区梯田断面水分变化规律.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5( 2) 64~69.

[33] 张永涛, 王洪刚等. 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01, 8( 3) : 9~11.

[34] 张金慧, 徐乃民. 水平梯田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探讨. 人民黄河, 1993, ( 4) : 31~33.

[35] 焦菊英, 王万忠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条件下水平梯田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5 ( 3) : 59~63.

[36] 吴发启, 张玉斌, 王健.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4, 2( 1) : 34~37.

[37] 周圣杰, 张俊. 水保措施对水文情况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 1985, ( 9) : 34~38.

[38] 穆兴民, 徐学选, 王文龙. 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径流的效应.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8, 12( 4) : 119~ 126.

[39] 穆兴民, 王文龙, 徐学选.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 水利学报, 1999, ( 2) : 71~75.

[40] 丁琳霞, 穆兴民. 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地表径流时间特征变化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18( 3) : 103~106.

[41] 高小平, 康学林等. 坡面措施对小流域治理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 1995, ( 6) : 13~15.

[42] 郭廷辅, 段巧甫. 水土保持径流调控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43] 胡传银, 连光学等. 何店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效益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 2004, ( 10) : 32~33.

[44] 沈国舫, 王礼先.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45] 冉大川, 柳林旺等.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土保持与水沙变化.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0.

[46] 赵俊侠, 王宏等. 渭河流域水沙变化原因初步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15( 6) : 136~139.

[47] 冉大川, 刘斌等.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人民黄河, 2001, 23( 2) : 6~8.

[48] 冉大川, 刘斌等. 泾河流域水沙变化水文分析. 人民黄河, 2001, 23( 2) : 9~11.

[49] 刘斌, 冉大川等.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人民黄河, 2001, 23( 2) : 12~14.

[50] 王宏, 熊伟新. 渭河流域降雨产流产沙经验公式初探. 中国水土保持, 1994, ( 8) : 15~18.

[51] 王宏, 杨国礼等. 渭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对泥沙、径流影响分析计算. 水土保持通报, 1994, 14( 5) : 48~52.

[52] 王宏, 张智忠. 渭河主要支流产流产沙规律及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 水土保持通报, 1995, 15( 4) : 55~59.

[53] 王宏, 秦百顺等.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人民黄河, 2001, 23( 2) : 18~20.

[54] 沈燕舟, 张明波等. 大通江、平洛河水保措施减水减沙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02, 9( 1) : 34~37.

[55] 张明波, 黄燕等. 嘉陵江西汉水流域水保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泥沙研究, 2003, ( 1) : 70~74.

[56] 张明波, 郭海晋等. 嘉陵江流域水保治理水沙模型研究与应用.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 5) : 110~113.

[57] 杨泉, 何文社. 嘉陵江水土保持对三峡工程水沙的影响.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5, 24( 3) : 37~40.

[58] 淮委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淮委水土保持处等. 淮河源水流沙规律研究及水土保持工程蓄水拦沙效益评价, 2005.

[59] 淮委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淮委水土保持处等. 颖河源水流沙规律研究及水土保持工程蓄水拦沙效益评价, 2005.

[60] 李海东, 宋秀清等. 水土保持措施对滦河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 一) . 海河水利, 2004, ( 1) : 18~21.

[61] 李海东, 宋秀清等. 水土保持措施对滦河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研究( 二) . 海河水利, 2004, ( 2) : 23~24.

[62] 姚文艺, 茹玉英康玲玲. 水土保持措施不同配置体系的滞洪减沙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 2) : 28~31.

[63] 陈江南, 姚文艺等. 清涧河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下蓄水拦沙效益分析. 水力发电, 2005, 31( 6) : 9~11.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