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7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IGSNR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geography in 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industrial geography at IGSNRR. First, three principal development stages are outlined, namely the stage of snaking growth (1945-1979), the stage of entire growth (1980-1997) and the stage of thriving or booming growth (1998-2010). All of the studies in industrial geography have been done with concern on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ven 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features among them, especially, a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ubjects in the third stage after the booming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the country. Secondly, the paper presents four major achievements, namely, progresses reli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practices lead subjects,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experiments with books and publications, improving and upgrading industrial theory rooted upon the principle that gnosis comes from practices, and opening new fields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the corporation between geography and high-tech industry. Finally, it gives a general conclusion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geography.
[1] 张雷, 陆大道. 我国20世纪工业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报, 1999, 54(5): 391-400.
[2] 李文彦. 我国工业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地理学报, 1986, 41(4): 370-379.
[3] 刘毅, 李文彦, 陆大道. 工业地理研究进展//左大康主编. 地理学研究进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4] 中华地理志编辑部. 内蒙、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新疆各地区经济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54-1962.
[5] 李文彦, 倪祖彬. 三十年来资源综合考察中的经济工作. 1979年中国地理学会综合性学术会议论文.
[6] 陆大道. 对我国区域规划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中国地理学会编. 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1.
[7] 王缉慈. 现代工业地理学.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8] 李文彦. 自然因素与技术经济因素在工业配置中的作用. 地理学报, 1957, 12(4): 399-417.
[9] 胡序威. 工业布局的技术经济论证. 地理学报, 1965, 20(3): 179-193
[10] 胡序威. 辽宁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工业布局//中国地理学会编. 城镇与工业布局的区域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
[1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 工业、城镇布局与区域规划调查研究报告集, 1982.
[12] 李文彦, 陆大道, 陈汉欣. 中国工业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13] 赵令勋. 中国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与布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14] 苏联国家建委国家民用建筑委员会, 中央城市建设科学研究设计院. 工业区区域规划原理.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出版社, 1979.
[15] 陈汉欣. 苏联钢铁工业地理.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2.
[16]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世界钢铁工业地理.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
[17] 王国清, 朱德祥. 世界煤炭地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
[18] 梁仁彩, 娄学翠, 裘新生. 世界煤炭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19] 陆大道. 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20] 陆大道, 陈汉欣, 赵令勋, 等. 京津唐区域经济地理.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
[21]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经济地理部. 山西能源基地的综合开发与经济区划. 北京: 能源出版社, 1985.
[22] 郎一环, 王希里, 王礼茂. 西南重工业发展与布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23] 郭来喜. 西南轻工业发展与布局.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24] 中国科学院南方东部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 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工业开发与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25] 中国科学院新疆资源综合考察队. 新疆工业发展与布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26] 陆大道. 辽宁资源开发与工业交通布局研究.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0.
[27] 赵令勋. 中国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与布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28] 陈汉欣. 苏联钢铁工业地理.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2.
[29]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世界钢铁工业地理.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
[30] 普罗勃斯特 A E. 社会主义工业布局概论. 郝乃毓, 胡序威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
[31] 胡序威,毛汉英, 陆大道, 等. 中国沿海地区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地理学报, 1995, 50(1): 1-10.
[32] 陆大道. 2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 地理科学, 1986, 6(2): 110-118.
[33] 陆大道, 张雷, 胡东升, 等. 中国工业分布图集. 北京: 计划出版社, 1990.
[34] 梁仁彩. 化学工业布局概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35] 刘毅.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调整与对外贸易. 地理学报, 1991, 46(2): 142-150.
[36] 赵令勋, 曹勇. 区域工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的作用. 地理科学, 1995: 15(1): 8-13.
[37] 陆大道, 薛凤旋, 等. 1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
[38] 陆大道, 刘毅, 樊杰, 等. 199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39] 陆大道, 刘毅, 樊杰, 等. 2000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西部开发的基础、政策与态势分析.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40] 陆大道, 等. 2002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战略性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新格局.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41] 陆大道, 等. 2006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城镇化进程及空间扩张.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42] 刘卫东, 刘彦随, 金凤君, 等. 200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中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态势与战略方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43] 刘卫东, 刘毅, 秦玉才, 等. 200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 西部开发的走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44] 陆大道, 等. 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45] 张雷, 刘毅, 等. 21世纪长江干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46] 张雷. 矿产资源开发与国家工业化.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47] 张雷, 黄园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供需格局演变.经济地理, 2009, 29(4): 117-184.
[48] 张雷, 黄园淅. 新中国水电发展与建设成就.经济地理, 2009 , 29(9): 1434-1440.
[49] 樊杰, 陶普曼 W.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 地理学报, 1996, 51(5): 398-407.
[50] 樊杰, 陶普曼W. 中国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省际差异. 地理学报, 1998, 53(1): 13-21.
[51] 樊杰.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52] 陈汉欣. 科技工业园的选址与规划: 以深圳科技工业园为例. 经济地理, 1986, 6(4): 278-282.
[53] 陈汉欣. 关于我国高技术开发区建设与布局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报, 1989, 44(4): 400-406.
[54] 顾朝林, 赵令勋.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 北京: 中信出版社, 1999.
[55] 高菠阳, 刘卫东, 李铭. 工业地理学研究进展. 经济地理, 2010, 30(3): 36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