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2018 , 37 (3): 418-426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8.03.012

研究论文

中国纺织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

范毓婷123, 刘卫东12*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Spatial patter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China's textile enterprises

FAN Yuting123, LIU Weidong12*

1.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刘卫东(1967-),男,河北隆化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 liuwd@igsnrr.ac.cn

收稿日期: 2017-03-17

修回日期:  2018-03-1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3-28

版权声明:  2018 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杂志 版权所有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53075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范毓婷(1986-),女,江苏淮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及区域发展研究,E-mail: fanyt.13b@igsnrr.ac.cn

展开

摘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已经成为对就业和出口创汇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之一。近10年来,受全球贸易环境震荡和自身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中国国内生产的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步下降,大量企业开始向海外投资,进行产业转移。如何优化海外投资布局、创造新的发展优势,事关中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本文基于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以及企业访谈数据,在回顾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海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格局和产业活动类型选择,而后剖析了该行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差异化对外投资策略。

关键词: 纺织企业 ; 对外直接投资 ; 区位选择 ; 空间差异化战略 ; 中国

Abstract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has gained encouraging achievements and become a primary industry integrating investment, production, consumption, employment opportunity provision, and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influenced by its own developmental dilemma and instabilities in the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 weaknesses in its development have gradually surfaced. Enhancing its competitive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by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reating new development advantage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existing studie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domestic textile enterprises, supplemented by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of senior manage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patial strategies of foreign investment of China's textile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oice of industr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China's textile enterprises. At las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put forward spatially differentiated strategies for foreign investment of China's textile enterprises.

Keywords: textile enterprises ;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locational choice ; spatially differentiated strategies ; China

0

PDF (2154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范毓婷, 刘卫东. 中国纺织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3): 418-426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8.03.012

FAN Yuting, LIU Weidong. Spatial patter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China's textile enterprise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8, 37(3): 418-426 https://doi.org/10.18306/dlkxjz.2018.03.01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凭借国内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中国纺织工业的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获得了飞速发展。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10.7%跃升至2014年的50%以上。与此同时,纺织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也实现历史性的飞跃,从2000年的14.8%上升到2008年的30.3%,再到2014年的37.4%(姜延书等, 2016)。但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劳动力、能源和资源成本上升的影响,其发展进入瓶颈期和转型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实现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纺织生产网络、占领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政府决策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纺织工业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一些学者分析了中国纺织工业的空间集聚和区际迁移(吴爱芝等, 2013),以及纺织工业区际迁移的粘性问题(耿文才, 2015),但局限于国内的产业空间转移。也有学者评估了中国纺织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进展和机遇与挑战(谭畅, 2015; 徐迎新等, 2015),探讨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就纺织工业的合作问题(毛蕴诗等, 2012;茅蓓蓓, 2012),以及如何提升中国纺织企业的海外竞争力(丁文恒等, 2014)。但是,这些研究受限于数据可获得性,未能揭示中国纺织工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格局及其价值链布局,也没有充分考虑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来提升中国纺织生产网络的整体竞争力。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国纺织企业必须思考如何“走出去”,特别是如何通过海外投资来发展自己的全球生产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商务部统计数据和企业访谈数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纺织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格局,试图从生产网络的视角探讨其价值链布局,总结中国纺织企业的海外投资策略。本文的研究力求为中国纺织企业今后的海外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帮助,也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个行业案例。

2 研究视角与数据基础

2.1 理论视角

20世纪中叶以来,跨国公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基于这些西方跨国公司经验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和区位选择理论成为当前国际上主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包括Knickerbocker(1973)的生产周期理论、Hymer(1976)的垄断优势论、Dunning(1977)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Johanson等(1977)的企业海外直接投资(OFDI)过程论、Casson(1976)Rugman(1981)的内部化理论。针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行为,Lall(1983)Gereffi(1999)Mathews(2002)分别提出小规模经济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和技术升级理论。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路径。例如,中国企业既到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同时又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很难直接套用西方现有的理论。

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由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学者们或基于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包括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市场状况、生产成本等(王缉慈, 2001; 刘生刚等, 2008; Anwar et al, 2012; Zhao, 2016);或通过大量具体案例研究国家经济贸易政策、战略资源需求等要素对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Poon, 2004; 俞秀宝等, 2008; 白树强等, 2015; 章林等, 2015)。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当前研究或者集中在经济要素、地缘安全、地区冲突等因素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影响的一般性讨论(Eneji et al, 2012; 张月友等, 2013; Xu, 2015; 刘卫东, 2015),或者集中在对历史数据分析、动因等的解释,以及对空间差异和区位选择的探讨(王丽君, 2010; Witkowska, 2011; 杜群阳等, 2015)。

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非是一个个独立事件,也不是生产功能简单的跨国异地搬迁,而往往是企业生产网络扩张的结果。而且,企业在海外不同地区投资的动机往往不同,在生产网络中承担的功能也不同,与企业本部之间的关系也不相同。因此,只有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才能更好地从宏观和整体层面透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全球生产网络是近1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视角,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理解全球化以及在更广阔的地域空间上分析不同价值链之间联系的有力工具(Henderson, 2002; Diken, 2015)。全球生产网络也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以跨国公司为中心,将厂商和国家在价值链方面的分工合作结合起来(Emst, 2002; 陈衍泰, 2011)。因此,本文主要采取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格局,揭示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投资的产业活动特征。这样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国纺织企业思考如何“走出去”,特别是思考如何通过适当的海外直接投资战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获得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机会。

2.2 数据基础

本文所使用的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数量、境外设立机构(企业)等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数据库,数据期限为2003-2014年,但其中一些数据并非所有年份都有。此外,本文作者于2014年9月-2015年4月期间,设计了企业访谈大纲,在相关部门支持下调研了30多家纺织企业和多家行业机构,比较详细地了解了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以及遇到的问题和风险等。受访企业主要来自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均为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的会员。由于该协会会员大多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本文的访谈结果不能代表小企业的情况。但是,考虑到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是大企业,访谈的局限性对揭示中国纺织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格局和趋势影响不大。

3 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格局特征

3.1 海外投资步伐加快,但投资金额年际波动较大

根据商务部统计,2003-2012年间,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为11.89%,远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34.03%)。2012年,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25552万美元,仅占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9%。但是,其中的纺织服装服饰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非常快,2003-2012年的年均增速为41.32%,高于制造业同期水平。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直接投资出现大幅度下滑,2009年的增速为-30.9%,2010年为-21.2%。2011年,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增速达到56.4%;2012年增速更高达107.0%,当年对外投资总额达到54459万美元(表1)。

表1   2003-2012中国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额(①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Tab.1   Amount of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of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2003-2012

年份纺织工业投资额/百万美元纺织工业占制造业比重/%纺织工业对外投资同比增长/%
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合计
20039294983l931047016.8
20047961230012041146515.211.6
20053583198630658752.6-48.8
200649421857201988189.750.1
200731845202l63483863.9-4.9
200893272037811843088917.5268.3
2009162884624438213509.5-30.9
20101286816802274168223.6-21.2
201111284133571674263153.756.4
201225552221066801544596.3107.0

新窗口打开

自2005年“多纤维协定”取消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了更为苛刻的纺织品保护措施,大幅减少了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迫使中国纺织企业不得不寻求到海外设厂,降低配额减少带来的影响。2005年之前,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高于100万美元的情况不多见。近年来,不仅对外投资额高于100万美元的企业越来越多,还陆续出现了投资额超过千万美元的建设项目。例如,2008年浙江天龙数码印染有限公司在越南的项目投资额达到了8000万美元,并同时建立了天龙(越南)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浙江富丽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53亿美元收购拿大纽西尔特种纤维素有限公司。

从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纺织企业数量来看,中国纺织工业全球布局与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也呈加速状态(图1)。根据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中的企业数据,2004-2010年境外中国纺织企业数量增长迅速,由12家增加到93家。但2011年和2012年有所回落(分别为77家和74家),2013年则回升到90家。

图1   2003-2014年中国境外投资纺织企业数

Fig.1   The number of Chinese textile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ODI), 2003-2014

3.2 投资输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投资目的地比较多样化

从中国纺织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输出地来看,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这些地区是中国纺织工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其对外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很高(图2)。上述四省对外投资的企业数占全国总数的78%,其中浙江、江苏两省合计就占57.6%。中国纺织企业99%以上都是私营企业。与很多其他行业不同,这些私营企业是中国纺织工业海外投资的主体。

图2   中国分省区市对外投资纺织企业数量分布图(截至2014年)

Fig.2   Provincial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textile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s in China (by 2014)

根据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中的企业数据,2014年4月底经商务部核准的境外投资纺织企业有689家,主要的投资领域为生产、研发设计和贸易销售这三类。从地理分布来看,在亚洲国家投资的企业最多,占到总量的55.78%,到欧洲的占14.58%,到北美洲的占13.95%,到非洲的占9.67%,到南美洲的占3.80%,到大洋洲的占2.22%(图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目的地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图3   2003-2014年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

Fig.3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textile enterprises’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ODI), 2003-2014

3.3 企业差异化投资策略明显,正在形成地域分工明确的生产网络

中国纺织企业对外生产类投资项目主要投向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国家。2003-2014年,共有153家生产类企业向海外转移产能,其中93家转移到亚洲,占总数的60.78%。国别目的地主要为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向非洲国家转移生产环节的企业也较多,占总数的26.43%,国别目的地主要是埃及、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纺织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到这些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时也是为了利用当地纺织品出口配额。

研发设计类企业大多在欧美等发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2003-2014年,到境外进行研发设计类投资的中国纺织企业共有43家,其中到美国的有14家,到香港地区的有11家,分别占总数的32.56%和25.58%。到日本、意大利和法国投资研发活动的企业也比较多。这些研发设计投资项目往往也兼具销售功能,表明企业一方面希望利用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来设计更符合当地需要的高端产品,另一方面也希望利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来规避贸易障碍,将产品销售到欧美地区。

中国纺织企业在海外的贸易销售类直接投资分布极为广泛。2003-2014年,共有493家企业在海外设立了贸易销售分支,其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设立的企业最多,有279家,占总数的56.64%。其中,香港地区就有124家,以转口贸易为主要目的。设立在欧洲的有84家,北美洲74家,非洲26家,南美洲20家,大洋洲10家(图4)。纺织企业在开始“走出去”的时候,往往首先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通常是以建立贸易销售类公司为主。这些境外外贸公司能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加强与客户的关系,准确把握当地市场脉搏,便于接国外的订单,提高了企业的总销量和利润率。

图4   2003-2014年贸易销售类企业区域分布示意图(②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内部资料。)

Fig.4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rade and sale companies, 2003-201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外投资企业分类中,包含中国企业在不同地区不同功能的投资(分支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企业正在发展自己的全球生产网络。例如,广东溢达集团通过在全球建厂,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衬衫生产链,为全球主流市场提供服务。该集团已在新加坡、菲律宾、中国台湾等地区直接投资建设制衣厂,利用当地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并开始拓展产业链上游,从原料开始控制,继而发展了棉花种植、棉纺、染整、色织等产业链环节(表2)。

表2   溢达集团发展历程主要事件(③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资料总结。)

Tab.2   Major events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Yida Group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开始
地点江苏、湖北、北京等地毛里求斯、牙买加、新加坡、中国台湾、菲律宾等地广东、浙江、江苏新疆内地沿海城市越南阳、边和、以及良山工业区
主要事件补偿贸易去国外投资,建制衣厂投资转回内地,建制衣厂购置棉田,种植棉花,建棉纺厂建染整厂和色织厂建制衣厂

新窗口打开

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核心就是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与配置,产业结构的全球性调整和转移,企业价值链和产业链在世界范围内的布局和重组。纺织业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转移,源于追求比较优势。一批行业优势企业开始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也有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的方式整合国际原料资源、设计研发资源、品牌和营销渠道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跨国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化品牌运营能力,逐步掌控纺织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通过兼顾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构建跨国生产模式,实现全球化纺织工业布局。

3.4 企业海外投资涉及的行业门类齐全,新建和并购两种投资形式并重

当前,中国纺织企业对外投资涉及的主要细分行业为棉纺、针织、毛纺、印染、化纤、服装、家纺、纺织机械等。根据2012-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专项调研,投资类型主要为加工基地、原料基地、产业园区、市场渠道、股权收购、高端品牌与技术等,呈现多领域、多地区、多形式的发展态势。表明中国纺织企业正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形式建设境外生产研发基地、设立境外合作区、建立营销网络等,同时通过境外商标注册、品牌收购和推广等手段推进国际化发展。

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采用两种形式。第一,绿地投资。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设厂,或者利用劳动力费用相对较低的优势进行生产,或者利用自由贸易协定获得市场进入,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例如,由于国内纺织行业生产能力过剩,1999年华源纺织集团选择国家发展稳定且投资氛围良好、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墨西哥作为生产基地,将加拿大及美国的原材料运往墨西哥进行生产,随后成品再运输到美国进行销售。由于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一员,可取得美国棉花费用补贴并无配额限制。第二是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取发达国家已有的研发能力和营销网络。中国纺织企业倾向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知名机构合作,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傅超等, 2015)。例如,上海纺织集团采取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方式,例如与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企业进行品牌合作,利用后者更先进的技术能力,发展国外销售业务并把商品推至高端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并提升了国内纺织品牌价值。

4 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挑战

开展国际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纺织企业壮大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纺织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尚不具备与跨国巨头进行全面竞争的实力。因此,充分评估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对于提升纺织企业的竞争力、维持纺织企业的稳健经营、促进纺织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国纺织企业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尚不强,处在全球纺织业价值链中端地带。在等级结构的顶端是数量相对较少的跨国服装零售商及品牌营销商,这些企业自己并不拥有任何制造工厂,依靠对品牌设计、营销环节的控制,能在整个生产网络中处于领导地位,协调着整个服装生产网络的运行。通过对品牌及营销网络的控制,这些跨国公司获得巨大的增加值。而中国的纺织企业主要从事生产网络的加工制造环节,获取微薄的加工费,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

(2) 中国纺织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和战略资源欠缺,影响了企业国际扩张的内部动力。从目前中国纺织企业总体情况看,海外投资经验和规模实力不足,整体素质偏低,融资能力弱,经营理念差,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与资源类或基础设施类投资企业相比,纺织企业的规模实力偏小、抗风险能力差,在海外投资规模上不能盲目求大。应摸着石头过河,初始投资额少一些;如果运作成功,再追加投资。另外,对于实力和经验不足的纺织企业,需灵活选择多种“走出去”形式,促进企业国际化运营。

(3) 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不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的地缘关系复杂,宗教民族冲突严重,政局不稳定,特别是中亚、南亚和非洲一些地区,无形中提高了投资的风险与成本。中国纺织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对东道国进行全面的政治风险评估,关注东道国的政策导向。另外,海外投资也会遇到社会动乱、罢工等经营风险事件,企业需要有预案。此外,由于可能存在的双重外汇管制,即中国资本项下的外汇管制和东道国的外汇管制,对外投资企业将面临额外的外汇财务风险。

(4) 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较为恶劣的国际市场环境。发达经济体为保护自身的纺织工业,频繁使用关税、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等手段对其他国家的纺织产品出口设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贸易制度框架,制造各种贸易争端和摩擦。能否在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开拓有价值的投资贸易领域,是推动纺织工业国际化程度的关键。欧盟和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进口市场,同时也是贸易争端和摩擦的高发地区,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需要国家有关机构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5 结论与政策启示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纺织工业总体上以代工为主、以廉价取胜,产品技术含金量不高、商品无创新性、无独创优质品牌。近20年来,中国纺织工业经历了不断升级的过程,在加工制造生产阶段具有很大优势,正在向自主研发和自有品牌不断努力。目前,通过进一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进行纺织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进一步学习先进技术及理念,中国纺织企业正在逐步进入国际分工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在逐步提升。

中国的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迅速膨胀,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有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不能解释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现象。国内一些学者以国外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成功经验和一些具有权威性的理论,如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小岛清的边际扩张理论等,提出促进纺织企业海外投资的措施。但是,中国纺织企业的海外投资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路径选择。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很难借鉴西方的经验,很难套用现有理论。

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工业尚位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形势不容乐观。选择合适的策略“走出去”、发展自己的全球生产网络,是中国纺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前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5.1 需加强跨国资源配置,拓展全球生产网络

中国纺织企业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推动中国剩余生产要素和剩余生产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并从世界范围内引进稀缺的战略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于中国纺织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中国纺织应重视在全球纺织产业中地位的提升,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布局创新研发基地、资本中心、设计中心、营销渠道网络、品牌运营中心,打造全球生产网络。目前,一些优势企业开始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也有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的方式整合国际原料资源、设计研发资源、品牌和营销渠道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跨国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化品牌运营能力,逐步掌控纺织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开展纺织行业的全球生产布局。

5.2 因地制宜地确定中国纺织生产网络发展策略

(1) 以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投资重点。东盟国家由于地理上离中国近,存在较强产业互补性,可成为海外投资优先选择地区。

(2) 充分合理利用优惠贸易协议,在拉丁美洲地区进行投资。为减少与拉美国家的贸易摩擦,中国纺织企业可到拉丁美洲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3) 利用非洲各国优势资源,促进配套产业发展。不少非洲国家几乎没有种植棉花。中国棉纺企业可利用非洲国家廉价的土地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投资棉花种植领域,并发展低端纺织和服装加工。

(4) 有侧重地投资发达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达国家创新能力强,中国纺织企业应当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及品牌设计能力。

5.3 利用好各种双边或者多边国际贸易协定,促进海外投资

要合理利用各类国际贸易协定。中国政府对外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已超过90个,投资贸易协定超过130个,应发挥好这些协定的作用,确保有效落实海外投资项目。区域贸易协定有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21世纪以来,全球贸易总额中有60%的贸易额发生在区域贸易协定内部。以自由贸易区中的国家或地区作为连接本地市场和其他海外市场的重要节点,统筹利用好各自由贸易区资源,对促进中国纺织产业“走出去”和跨国资源配置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5.4 制定可行的本地化管理策略,解决好生产网络“落地”问题

经营理念本土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制造本土化、研发本土化、营销与品牌本土化以及关系和人才本土化。东道国市场需求是跨国企业产品主要战略吸引点,除进行产品研发推广、营销渠道拓展外,企业还需要对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及其变化进行研究,注重东道国人才资源的开发以及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整合国际资源,建立全球供应链。充分利用跨国资源,进行国际化整合,逐渐成为中国部分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的创新之路。比如,雷迪波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启用欧洲设计师,发挥创意策源地的引领作用,同时将生产环节进行全球布局,高端产品委托意大利工厂生产,中端放在国内,低端订单转移到东南亚。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白树强, 郭明英, 邢珺. 2015.

TP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潜在影响分析

[J]. 当代经济管理, 37(8): 35-39.

[本文引用: 1]     

[Bai S Q, Guo M Y, Xing J.2015.

TPP's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and clothing

[J]. Contemporary Economy & Management, 37(8): 35-39.]

[本文引用: 1]     

[2] 陈衍泰. 2011.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态势与布局差异性分析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6): 6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292X.2011.06.0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企业在加速了国际化过程.本研究以中国企业在全球对外投资的宏观数据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针对1104家企业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企业海外的发展情况、布局特征及其差异性影响因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数量和规模在近几年快速成长、目的地和投资产业出现多元化的特征.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不同的行业和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比较均衡,但侧重于制造业为主;京津唐地区的企业海外投资侧重金融等服务业,单笔投资规模比较大.信息通信技术、建筑、纺织和机械行业的企业对外投资相对程度较高;各行业投资以东南亚居多;机械、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行业企业以获取海外知识为主,其它行业以获取海外市场、资源为主.最后提出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建议.

[Chen Y T.2011.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s investment situation and layout difference analysis

[J]. Technoeconomics & Management Research, (6): 6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292X.2011.06.01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企业在加速了国际化过程.本研究以中国企业在全球对外投资的宏观数据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针对1104家企业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企业海外的发展情况、布局特征及其差异性影响因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数量和规模在近几年快速成长、目的地和投资产业出现多元化的特征.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不同的行业和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比较均衡,但侧重于制造业为主;京津唐地区的企业海外投资侧重金融等服务业,单笔投资规模比较大.信息通信技术、建筑、纺织和机械行业的企业对外投资相对程度较高;各行业投资以东南亚居多;机械、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行业企业以获取海外知识为主,其它行业以获取海外市场、资源为主.最后提出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建议.
[3] 丁文恒, 高志刚. 2014.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视角下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向研究

[J]. 兰州商学院学报, 30(3): 87-90.

[本文引用: 1]     

[Ding W H, Gao Z G.2014.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ilk-road Economic Belt" strategy research the direction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J]. Journal of 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 30(3): 87-90.]

[本文引用: 1]     

[4] 杜群阳, 郑小碧. 2015.

天生全球化企业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 基于网络关系与学习导向动态耦合的视

[J]. 科研管理, 36(3): 118-126.

[本文引用: 1]     

[Du Q Y, Zheng X B.2015.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born global enterprises: A view from the dynamic coupling of network relationship and learning orientation

[J].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36(3): 118-126.]

[本文引用: 1]     

[5] 傅超, 杨曾, 傅代国. 2015.

“同伴效应”影响了企业的并购商誉吗? 基于我国创业板高溢价并购的经验证据

[J]. 中国软科学, (11): 94-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9753.2015.11.01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并购是企业扩大资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大规模的创业板并购交易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并购商誉因其专业判断空间大成为创业板并购风险的“蓄水池”.创业板高溢价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反映了并购交易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然而引发这些非理性并购行为的内在机理更值得关注.文章以2011-2013年间我国创业板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交易为样本,基于“同伴效应”理论试图从行业层面对并购商誉产生的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同伴效应”是影响创业板企业并购商誉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并购商誉“同伴效应”的表现强度存在差异,此外,这种效应的主要模仿对象是行业领先者.在考虑同伴公司特质、因果识别和回归方法选择问题之后,研究结论保持稳健.

[Fu C, Yang Z, Fu D G.2015.

Does peer effect affect the good will: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High-Premium M&A on the GEM

[J]. China Soft Science, (11): 94-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9753.2015.11.01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并购是企业扩大资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大规模的创业板并购交易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并购商誉因其专业判断空间大成为创业板并购风险的“蓄水池”.创业板高溢价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反映了并购交易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然而引发这些非理性并购行为的内在机理更值得关注.文章以2011-2013年间我国创业板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交易为样本,基于“同伴效应”理论试图从行业层面对并购商誉产生的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同伴效应”是影响创业板企业并购商誉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并购商誉“同伴效应”的表现强度存在差异,此外,这种效应的主要模仿对象是行业领先者.在考虑同伴公司特质、因果识别和回归方法选择问题之后,研究结论保持稳健.
[6] 耿文才. 2015.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的粘性分析

[J]. 地理研究, 34(2): 259-269.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20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如何破除产业区际转移粘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区位熵、产业集聚变动指数和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方法,对2000-2010年中国纺织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区际转移产生粘性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东部纺织业已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但就其跨区向中西部转移而言仍具有很强的粘性,其原因在于:1纺织业对本地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在市场接近效应的作用下东部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存在一定的市场阻力;2纺织业集聚的外部规模效应仍在增强,特别是东部部分省份的纺织业未来仍有较强的集聚动力;3东部由于其特定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特点为该地区纺织业在其内部省份间的调整提供了回旋余地。

[Geng W C.2015.

The viscous analysis on inter-district transfer of textil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in China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34(2): 259-269.]

https://doi.org/10.11821/dlyj2015020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如何破除产业区际转移粘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区位熵、产业集聚变动指数和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方法,对2000-2010年中国纺织业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区际转移产生粘性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东部纺织业已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但就其跨区向中西部转移而言仍具有很强的粘性,其原因在于:1纺织业对本地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在市场接近效应的作用下东部纺织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存在一定的市场阻力;2纺织业集聚的外部规模效应仍在增强,特别是东部部分省份的纺织业未来仍有较强的集聚动力;3东部由于其特定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特点为该地区纺织业在其内部省份间的调整提供了回旋余地。
[7] 姜延书, 何思浩. 2016.

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国际贸易问题, (8): 40-51.

[本文引用: 1]     

[Jiang Y S, He S H.2016.

The added value accounting of Chinese textile clothing export trad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8): 40-51.]

[本文引用: 1]     

[8] 刘生刚, 陈遊芳. 2008.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创新的启示

[J]. 山东纺织经济, (5): 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0968.2008.05.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产业创新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活动,使原有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现阶段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进而探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为应对挑战,实现突破性发展所应采取的产业创新措施。

[Liu S G, Chen Y F.2008.

The inspi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to the innovation of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J]. Shandong Textile Economy, (5): 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0968.2008.05.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产业创新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活动,使原有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过程。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现阶段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进而探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为应对挑战,实现突破性发展所应采取的产业创新措施。
[9] 刘卫东. 2015.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

[J]. 地理科学进展, 34(5): 538-54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5.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框架包含了与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正是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体现.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与经济全球化及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剖析了其空间内涵,认为“一带一路”具有多重空间内涵和跨尺度特征,是统筹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最后,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地理学提出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地缘政治、国别地理、对外直接外资理论、交通运输优化组织等.

[Liu W D.2015.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China and related research themes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34(5): 538-54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5.001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框架包含了与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正是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体现.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与经济全球化及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剖析了其空间内涵,认为“一带一路”具有多重空间内涵和跨尺度特征,是统筹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最后,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地理学提出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地缘政治、国别地理、对外直接外资理论、交通运输优化组织等.
[10] 毛蕴诗, 金雨晨, 李杰. 2012.

加工贸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以广东省纺织服装业为例

[J]. 当代经济管理, 34(8): 58-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0461.2012.08.01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遇到瓶颈。通过对转型升级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整体升级概念。并以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为例,从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发现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依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出关于广东省纺织业整体升级的建议。

[Mao Y S, Jin Y C, Li J.2012.

On upgrade of processing trade related industry: Based on Guangdong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J]. Contemporary Economy & Management, 34(8): 58-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0461.2012.08.01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遇到瓶颈。通过对转型升级相关文献的研究,提出整体升级概念。并以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为例,从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分析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发现广东纺织服装产业依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出关于广东省纺织业整体升级的建议。
[11] 茅蓓蓓. 2012.

基于产业转移的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以亚洲四国为例

[D]. 上海: 东华大学.

[本文引用: 1]     

[Mao B B.2012.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outwar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An industrial transfer perspective: Based on four Asian countries' data

[D]. Shanghai, China: Donghua University.]

[本文引用: 1]     

[12] 谭畅. 2015.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

[J]. 中国流通经济, 29(7): 114-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8266.2015.07.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上政策的鼓励,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这些投资项目很多涉及到了东道国的关键领域,切实关系着东道国的国计民生,但由于投资缺乏项目影响的综合评估,加之我国企业的身份频频遭到质疑,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遭遇了很多的政治风险,东道国的国家安全因素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等成为干涉投资的阻力。鉴于此,“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企业在扩展对外投资时,应充分了解东道国投资环境,在投资中要强调企业的环境意识,构建安全保障综合体系,同时在国际上营造积极舆论,为海外投资保驾护航。

[Tan C.2015.

The Overseas investment risk of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light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J]. 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29(7): 114-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7-8266.2015.07.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上政策的鼓励,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这些投资项目很多涉及到了东道国的关键领域,切实关系着东道国的国计民生,但由于投资缺乏项目影响的综合评估,加之我国企业的身份频频遭到质疑,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遭遇了很多的政治风险,东道国的国家安全因素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等成为干涉投资的阻力。鉴于此,“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企业在扩展对外投资时,应充分了解东道国投资环境,在投资中要强调企业的环境意识,构建安全保障综合体系,同时在国际上营造积极舆论,为海外投资保驾护航。
[13] 王缉慈. 2001.

关于在外向型区域发展本地企业集群的一点思考: 墨西哥和我国台湾外向型加工区域的对比分析

[J]. 世界地理研究, 10(3):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01.03.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以墨西哥和我国台湾发展电子产业的历史经验出发 ,说明了在外向型加工区域的发展中 ,当外国投资占有相当比例的时候 ,如果大量外部采购以降低成本 ,则有可能使区域缺乏活力或原有活力逐渐消失 ;如果外国投资对内和对外公平开放 ,并发展本地产业联系 ,逐渐加大在本地进行采购和聘用人才的比重 ,则可以使区域逐渐获得技术转移和经济发展 ,并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集群

[Wang J C.2001.

An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lusters of enterprises in the outward-oriented regions: A comparison between Mexico and Taiwan

[J]. World Regional Studies, 10(3):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9479.2001.03.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本文以墨西哥和我国台湾发展电子产业的历史经验出发 ,说明了在外向型加工区域的发展中 ,当外国投资占有相当比例的时候 ,如果大量外部采购以降低成本 ,则有可能使区域缺乏活力或原有活力逐渐消失 ;如果外国投资对内和对外公平开放 ,并发展本地产业联系 ,逐渐加大在本地进行采购和聘用人才的比重 ,则可以使区域逐渐获得技术转移和经济发展 ,并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集群
[14] 王丽君. 2010.

我国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D]. 上海: 东华大学: 35-56.

[本文引用: 1]     

[Wang L J.2010.

A study on the location choic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outward FDI

[D]. Shanghai, China: Donghua University: 35-56.]

[本文引用: 1]     

[15] 吴爱芝, 孙铁山, 李国平. 2013.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区域转移

[J]. 地理学报, 68(6): 775-79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纺织服装产业是最早实现全球产业转移,也是产业转移特征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对其研究可更真实、清晰地审视中国的产业转移路径和产业空间布局变化。本研究借助区位基尼系数和局部Moran分析对全国地市层面2001-2009年的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可视化的定量测度,以产业中心的变化来追踪和分析该行业的产业转移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基尼系数大于0.95的主要是原料依赖性强的细分行业,对原料依赖性相对较低的细分行业在空间分布上则较分散;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非常高,但近些年来有微弱的下降趋势;产业分布的空间正相关性也在逐渐下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区域转移,主要发生在山东和江浙一带的省内地市间,也呈现出向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的部分地市转移的态势;互动性强的细分行业具有空间布局临近性,但总体上仍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性。

[Wu A Z, Sun T S, LI G P.2013.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shift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in China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68(6): 775-79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纺织服装产业是最早实现全球产业转移,也是产业转移特征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对其研究可更真实、清晰地审视中国的产业转移路径和产业空间布局变化。本研究借助区位基尼系数和局部Moran分析对全国地市层面2001-2009年的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可视化的定量测度,以产业中心的变化来追踪和分析该行业的产业转移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基尼系数大于0.95的主要是原料依赖性强的细分行业,对原料依赖性相对较低的细分行业在空间分布上则较分散;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非常高,但近些年来有微弱的下降趋势;产业分布的空间正相关性也在逐渐下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区域转移,主要发生在山东和江浙一带的省内地市间,也呈现出向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的部分地市转移的态势;互动性强的细分行业具有空间布局临近性,但总体上仍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性。
[16] 徐迎新, 刘耀中. 2015.

中国纺织工业“走出去”进展与重点关注

[J]. 纺织导报, (6): 42-4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正一、中国纺织工业进入跨国布 局新阶段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市场部于2013—2015年连续3年的跨国资源配置专项调研,对行业"走出去"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已 进入跨国布局新阶段。(一)"走出去"的宏观背景1.鼓励和引导中国资本"走出去"成为一项持续且不断升级的重大国家战略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 就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

[Xu Y X, Liu Y Z.2015.

Th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s "Going Abroad" strategy: Progress and key focus

[J]. China Textile Leader,(6): 42, 42-48.]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正一、中国纺织工业进入跨国布 局新阶段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市场部于2013—2015年连续3年的跨国资源配置专项调研,对行业"走出去"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已 进入跨国布局新阶段。(一)"走出去"的宏观背景1.鼓励和引导中国资本"走出去"成为一项持续且不断升级的重大国家战略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 就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
[17] 俞秀宝, 李建华, 秦弈欣. 2008.

我国本土制造企业海外投资成功关键要素研究: 华源墨西哥SINATEX案例研究

[J]. 上海管理科学, 30(1): 6-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9679.2008.01.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企业的跨国经营应该具备或寻求基本的关键成功要素,以往的文献研究表明,企业自己的品牌、技术、管理,以及投资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市场、文化等因素对企业的海外投资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华源墨西哥纺织制造项目的案例研究显示,我国本土企业“走出去”所需要的基础条件更多一些,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成功,不仅需要有母公司的优势支持、投资地的优势支持,还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军人物和管理团队,需要母国政府的支持和本十企业学习的能力。

[Yu X B, Li J H, Qin Y X.2008.

Study on the key factors for successful overseas investment of Chinese domestic enterprises: A case study of Mexico Huayuan SINATEX

[J]. Shanghai Management Science, 30(1): 6-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9679.2008.01.00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企业的跨国经营应该具备或寻求基本的关键成功要素,以往的文献研究表明,企业自己的品牌、技术、管理,以及投资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市场、文化等因素对企业的海外投资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华源墨西哥纺织制造项目的案例研究显示,我国本土企业“走出去”所需要的基础条件更多一些,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成功,不仅需要有母公司的优势支持、投资地的优势支持,还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军人物和管理团队,需要母国政府的支持和本十企业学习的能力。
[18] 章林, 曹明福. 2012.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全球运作研究

[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31(6): 7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024X.2012.06.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从分工组织效率的角度研究我国 纺织服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的全球运作问题,首先介绍了企业全球运作的研究背景,对企业全球运作进行理论分析,为我国纺织服 装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简要说明了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进出口和海外投资情况,提出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全球运作的思路和措施.

[Zhang L, Cao M F.2012.

Global operations research of Chinese textile and garment enterprises

[J]. Journal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31(6): 7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024X.2012.06.019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从分工组织效率的角度研究我国 纺织服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的全球运作问题,首先介绍了企业全球运作的研究背景,对企业全球运作进行理论分析,为我国纺织服 装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简要说明了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进出口和海外投资情况,提出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全球运作的思路和措施.
[19] 张月友, 刘丹鹭. 2013.

逆向外包: 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新战略

[J]. 中国工业经济, (5): 70-8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一种由印度服务企业引领的新外包潮流——逆向外包,在发展中国家正悄然兴起。遗憾的是,实践中的逆向外包现象尚未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对其的研究和认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就其概念本身,国内外也没有一个正式而统一的定义。本文在全面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首次尝试给出普遍接受的逆向外包概念。文章认为,当且仅当由非发达国家作为发包方开展的离岸服务外包,才属于逆向外包。更为重要的是,在模型化逆向外包的合理性方面,本文做了突破性尝试。文章通过构建一个逆向外包内生增长模型,论证了逆向外包是一种发展中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形式,尤其是其开展的前提条件基本符合中国企业现状。进而,本文指出,中国鼓励企业适时开展逆向外包,有利于本国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全球化理论,对中国的本土企业升级乃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策略选择也具有现实意义。

[Zhang Y Y, Liu D L.2013.

Reverse outsourcing: A new strategy for Chin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5): 70-8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一种由印度服务企业引领的新外包潮流——逆向外包,在发展中国家正悄然兴起。遗憾的是,实践中的逆向外包现象尚未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对其的研究和认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就其概念本身,国内外也没有一个正式而统一的定义。本文在全面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首次尝试给出普遍接受的逆向外包概念。文章认为,当且仅当由非发达国家作为发包方开展的离岸服务外包,才属于逆向外包。更为重要的是,在模型化逆向外包的合理性方面,本文做了突破性尝试。文章通过构建一个逆向外包内生增长模型,论证了逆向外包是一种发展中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形式,尤其是其开展的前提条件基本符合中国企业现状。进而,本文指出,中国鼓励企业适时开展逆向外包,有利于本国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全球化理论,对中国的本土企业升级乃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策略选择也具有现实意义。
[20] Anwar S, Sun S Z.2012.

Trade liberalisation, market competi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J]. Economic Modelling, 29(4): 1268-1277.

https://doi.org/10.1016/j.econmod.2012.03.01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78 Panel data analysis of skilled–unskilled wage inequality in China. 78 Increase in trade liberalisation increases skilled–unskilled wage inequality. 78 Increased market competition decreases skilled–unskilled wage inequality. 78 Firm ownership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wage inequality.
[21] Casson M C.1976.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the resource cost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by David J. Teece

[J]. Technology & Culture, (5): 144-152.

https://doi.org/10.2307/3103624      URL      [本文引用: 1]     

[22] Dicken P.2010.

Global shift

[M]. 6th ed. London, UK: Sage.

[本文引用: 1]     

[23] Dunning J H.1977.

Trad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the MNE: 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

[M]//Ohlin B, Hesselborn P O, Wijkman P M. The international al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London, UK: Palgrave Macmillan.

[本文引用: 1]     

[24] Eneji M A, Onyinye I J, Kennedy D N, et al.2012.

Impact of 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 on Nigeria's textile industry: The case of China

[J].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4(5): 130-141.

https://doi.org/10.5897/JASD12.004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Nigeria is the third largest in Africa after Egypt and South Africa. It is the largest employer of labour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industr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large private-sector firms, often with substantial foreign participation. Low productivity levels limit Nigeriarsquo;s export possibilities. Nevertheless, the substantially liberated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opportunity Nigeria offers to avoid quota restrictions under the Multi Fibre Agreement (MFA), which is not applicable to Nigeria have induced some foreign entrepreneurs, mostly from Asian countries, to establish export-oriented plants.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Nigeria and China has grown steadily since 1971 as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2009 hit $6.373bill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higher imports over exports on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aggregate economy, the complete structural model is constructed with market equilibrium identity, such that total suppl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nd oil sectors equal aggregate demand. The effect of imports on other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was tested using nth order vector-regressive model. More private investments are highly needed in the Nigerian textile industry to make it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Key words: Competition, innovation, dependency theory, price stabilization, economic growt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imports.
[25] Ernst D, Kim L.2002.

Introductio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 Industry and Innovation,9(3) 147-155 .

https://doi.org/10.1080/136627102200003443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No abstract is available for this item.
[26] Gereffi G.199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8(1): 37-70.

https://doi.org/10.1016/S0022-1996(98)00075-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a global commodity chains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etworks. In linkin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his article specifies: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ccurs in trade networks; typical trajectories from assembly to OEM and OBM export role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that facilitate industrial upgrading moves such as the shift from assembly to full-package networks. The empirical focus is the apparel industry, with an emphasis on Asia.
[27] Hymer S H.1976.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本文引用: 1]     

[28] Henderson J, Dicken P, Hess M, et al.2002.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9(3):436-464.

https://doi.org/10.1080/09692290210150842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is article outlines 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asymmetri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sciously breaking with state-centric forms of social science, it argues for a research agenda that is more adequate to the exigencies and consequences of globalization than has traditionally been the case in 'development studies'. Drawing on earlier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cross-border activities of firms, their spatial configurations and developmental consequences, the article moves beyond these by propos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GPN). It explores the conceptual elements involved in this framework in some detail and then turns to sketch a stylized example of a GPN.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brief indication of the benefits that could be delivered by research informed by GPN analysis.
[29] Johanson J, Vahlne J E.1977.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8(1): 23-32.

https://doi.org/10.1057/palgrave.jibs.849067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 model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 is developed. The model focuses on the gradual acquisition, integration and use of knowledge about foreign markets and operations, and on the incrementally increasing commitments to foreign markets. In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concentrated on the increasing involvement in the individual foreign country.
[30] Knickerbocker F T.1973. Oligopolistic reaction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本文引用: 1]     

[31] Lall S.1983. The new multinationals: 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es[M]. New York, NY: West Sussex Press.

[本文引用: 1]     

[32] Mathews J A.2002. Dragon multinational: A new model for global growth[M].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本文引用: 1]     

[33] Poon T S C.2004.

Beyo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 case of further upgrading of Taiw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 Globalization, 1(1): 130-144.

https://doi.org/10.1504/IJTG.2004.004555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globalis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global commodity/value chains perspective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ransnational organisational linkages as the conduit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enabling manufacturers in the less developed economies to catch up by learning from lead firms in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however, ascrib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public and semi-government institutions in facilitating active technology leveraging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This paper u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dustry in Taiwan as a case to examine the two perspectives discusse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were found to have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T industry in Taiwan. With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IT industry and emerging threat from low-cost competitors, the roles of the state and institutions were found to b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overcoming barriers against the further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concern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organis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 to globalis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complementary to, rather than competing with, one another.
[34] Rugman A M.1981. Inside the multinationals: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markets[M].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本文引用: 1]     

[35] Witkowska J.2011.

Globalizatio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textile, garment, and leather industry

[J]. Comparative Economic Research, 14(1): 5-18.

https://doi.org/10.2478/v10103-011-0001-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s made by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textile, garment, and leather industry on a world economic scale under conditions of globalization. Significant changes are occurring in the sector and industry structure of global FDI. In terms of the three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 long-term shift of FDI to the service sector at a cost to investments in manufacturing may be seen. Foreign investments are being made in the textile, garment, and leather industry. They are growing in the long term. However, the dynamics of the FDI streams flowing to this industry is one of the lowest in manufacturing. Over the long term (1990-2007), the share of the textile, garment, and leather industry in global FDI stock decreased from 1.5% to 0.6% in 2007. In spite of the labour-intensive character of this industry, in their bulk, the FDI are destined to the highly developed countries.
[36] Xu Y Y.2015.

China textile investment goes global

[J]. China Textile, (12): 10-13.

[本文引用: 1]     

[37] Zhao F.2016.

Ministry of commerce: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Q1 of 2016

[J]. China Textile, (5): 30-33.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Market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quarter,the domestic consumer market sustained a steady opening in general.The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reached RMB 7.8 trillion,going up 10.3% year on year,0.3 percentage point slower than that of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and 0.1 percentage point faster than that in January-Febru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