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 中共中央国务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2011.[3] 陈赛权. 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人口学刊, 2000(3):31-36/51.[4] 裴晓梅. 构建需求导向型老年人城市生活社区.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 9-14.[5] 初炜, 胡冬梅, 宋桂荣, 等. 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12): 836-838.[6] 刘红. 中国机构养老需求与供给分析. 人口与经济,2009(4): 59-71.[7] 张红, 李会. 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状况探讨: 基于安徽省长丰县的实证分析. 现代农业, 2008(9): 74-76.[8] 赵婧.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预测及其发展思考[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0.[9] 刘红. 中国机构养老需求与供给分析. 人口与经济,2009(4): 59-64.[10] 蔡驎. 城市日托养老需求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6(3): 118-125.[11] 吴缚龙. 中国城市社区的类型及其特质. 城市问题,1992(5): 24-27.[12] 保罗·诺克斯. 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 柴彦威,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3]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等. 城市地理学. 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4] 曾毅, 王正联. 中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 中国人口科学, 2004(5): 2-8.[15] 柴彦威, 李昌霞, 沈洁, 等.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活动空间.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16] 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 2005 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17] Dunham M. Data Mining: Introductory and AdvancedTopic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2003.[18] Han J, Kanber M.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San Franscisco: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2001.[19] 陈家俊, 苏守宝, 徐华丽. 基于多尺度粗糙集模型的决策树优化算法. 计算机应用, 2011(12): 3243-3246.[20] 刘鹏, 姚正, 尹俊杰. 一种有效的C45 改进模型.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46(S1): 996-1001.[21] 盛昭瀚, 柳炳祥. 客户流失危机分析的决策树方法. 管理科学学报, 2005, 8(2): 20-25.[22] 徐晓萍, 马文杰. 非上市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的定量分析: 基于判别分析法和决策树模型的分析. 金融研究,2011(3): 111-120.[23] 葛莹, 吴野. 地理作用和集聚演化:基于数据挖掘的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6): 855-862.[24] 李亚飞, 刘高焕, 黄翀. 基于决策树分类的云南省迪庆地区景观类型研究. 资源科学, 2011, 33(2): 328-334.[25] 李诚志, 刘志辉, 袁林. 基于决策树分类的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8):933-941.[26] 高晓路. 北京市居民住房需求结构分析. 地理学报,2008, 63(10): 1033-1044.[27] 黄晔. 基于决策树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模型: 以江苏省为例. 中国证券期货, 2011(11): 161-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