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云朝. 地理研究所的世界地理研究//左大康. 地理学研究进展: 纪念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143-148.[2] 徐成龙, 等. 世界地理研究室的评议材料(1950-1982). 内部资料, 1982: 9.[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边界历史地理研究论丛: 全国科技大会成果, 1979.[4] 史棣祖. 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 光明时报,1975-11-24.[5] 朱德祥, 黄文房, 等. 伊犁河与阿克苏河流域国际分水问题研究(研究报告), 1992. [6] 朱德祥. 国际河流研究的意义与发展. 地理研究, 1993,12(4): 85-95.[7] 毛汉英. 咸海危机的起因与解决途径. 地理研究, 1991,10(2): 76-84.[8] 文云朝. 中亚地缘政治与新疆开放开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9]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援外成套设计基础资料汇编:自然地理篇. 外经贸部印刷, 1975-1977.[10] 赵松乔. 缅甸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8.[11] 赵松乔, 吴关琦, 王士鹤. 菲律宾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4.[12] 徐成龙. 马来亚地理(内部交流稿), 1964.[1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 苏联经济地理. 上册(总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14] 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苏联经济地理.下册(区域).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15] 满颖之. 日本经济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16] 文云朝. 塞内加尔: 资源、环境与发展.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6.[17] 蔡宗夏. 喀麦隆的植被和人(法文). 法国波尔多热带地理研究中心, 1983.[18] 徐成龙. 世界经济地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9] 吴关琦, 徐成龙, 等. 东南亚农业地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20] 毛汉英, 裘新生, 等. 苏联农业地理.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21] 张同铸, 毛汉英. 世界农业地理总论.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22] 曾尊固, 文云朝, 申维丞, 等. 非洲农业地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23] 张文奎, 丛淑媛, 等. 日本农业地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24] 梁仁彩, 娄学萃, 裘新生, 等. 世界能源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25] 王国清, 朱德祥. 世界煤炭地理.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7.[26] 裘新生, 王国清. 苏联石油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27] 陈汉欣, 孙盘寿, 等. 苏联钢铁工业地理.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1. [28] 张文奎, 丛淑媛, 等. 日本钢铁工业地理.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1.[29]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世界钢铁工业地理.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30] 毛汉英. 日本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世界地理集刊, 2000, 9(1): 105-112.[3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辑. 地理集刊, 第20号. 国外国土整治与生产布局.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32] 北京科学技术创作协会编. 国土整治实例(国外部分).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5.[33] 毛汉英. 国外能源基地建设与综合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毛汉英.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理论·方法·实践.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8: 534-552.[34] 崔功豪, 申维丞. 中国城镇发展研究.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35] 曹学坤. 世界若干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兼与我国某些城市对比.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36]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等. 世界地名词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1(初版), 1987(再版), 1996(修订版).[37] 刘伉, 毛汉英, 王守春. 世界自然地理手册. 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81(初版), 1984(增订版).[38] 毛汉英, 刘伉. 世界人文地理手册. 北京: 知识出版社, 1981(初版), 1984(增订版).[39] 刘伉主编. 世界地理之最词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40] 刘伉主编. 世界社会文化地理手册.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41] 吴关琦, 等. 越南.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2.[42] 徐成龙, 等. 老挝.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2.[43] 熊忠英, 等. 柬埔寨.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4.[44] 李德美, 等. 阿尔巴尼亚.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4.[45] 丛淑媛. 日本文化的摇篮: 京都.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46] 申维丞, 李文华. 人类社会活动中心: 享誉人类社会的84座名城.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47] 郑平, 朱德祥, 文云朝主编. 世界地理博览(亚洲·欧洲).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48] 郑平, 朱德祥, 文云朝主编. 世界地理博览(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9] 毛汉英. 北冰洋.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50] 胡欣, 丛淑媛. 印度洋纵横谈.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51] 郑平. 神秘的南极大陆.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8.[52] 丛淑媛, 胡欣. 太平洋纵横谈.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53] 刘伉. 地名学论文集.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85.[54] 刘伉. 地名学论稿.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55] 刘伉. 地名学研究文集.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56] 刘伉. 外国地名谈丛. 北京: 北京旅游出版社, 1987.[57] 刘伉. 世界地名纵横谈.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7.[58] 刘伉. 世界地名与民俗漫谈·亚洲卷.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59] 刘伉. 外国地名探源. 北京: 星球地图出版社, 1998.[60] 刘伉. 环球地名初探.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9.[61] 陆大道, 等. 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551-561.[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405.[63] 孙鸿烈主编. 资源百科全书.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