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均良,刘普灵,张翼.治理水土流失再造山川秀美延安[J].水土保持研究,2000,7(2):4-9.[2] 李荣生.论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养羊业[J].地理研究,1999,18(增刊):57-65.[3] 许炯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研究需求[J].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0-13.[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37.[5]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宏观战略与总体方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 吴绍洪,郑度,杨勤业.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生态建设战略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1):10-20.[7] 徐勇,许炯心,房金福.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农村经济特征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4-21.[8] 徐勇,S idle R C.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调控[J].地理学报,2001,56(6):657-666.[9] 蒋定生,郑世清,高可兴.黄土丘陵第Ⅱ副区坝地资源潜力与坝系建造模式[J].水土保持通报,2000,20(6):42-47.[10] 陕西水土保持局.陕北地区淤地坝普查技术总体报告[Z],1993.[11] 延安市农业委员会编.圣地绿色潮[Z],1996.[12] 崔灵周,李占彬,曹明明等.陕北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1):2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