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驰明, 高雅娜. 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2): 108-113.[2] 申玉铭, 邱灵, 任旺兵, 等.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 人文地理, 2007, 22(6): 1-5.[3] 林彰平, 闫小培. 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 地理学报, 2006, 61(8): 818-828.[4] 任英华, 游万海, 徐玲. 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空间计量分析. 人文地理, 2011, 26(1): 82-87.[5] 申玉铭, 邱灵, 任旺兵, 等. 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特征. 地理研究, 2007, 26(6):1255-1264.[6] 毕秀晶, 李仙德. 上海现代服务业外资企业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 城市规划学刊, 2010(1): 64-70.[7] 陈彦光, 刘继生. 豫北地区城镇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人文地理, 1998, 13(1): 22-29.[8]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65-166.[9] 仵宗卿, 戴学珍, 杨吾扬. 帕雷托公式重构及其与城市体系演化. 人文地理, 2000, 15(1): 15-19.[10] 代合治.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人文地理, 2001, 16(5): 40-43, 57.[11] 谈明洪, 吕昌河. 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地理学报, 2003, 58(2): 285-293.[12] 陈勇, 陈蝾, 艾南山, 等. 城市规模的分形研究. 经济地理, 1993, 13(3): 48-53.[13] 刘继生, 陈彦光. 城市地理学的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地理科学, 2000, 20(2): 166-171.[14] Chen Y G, Zhou Y X. Multi-fractal measures of city-sizedistributions based on the three-parameter Zipf model.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2004, 22(4): 793-805.[15] 谈明洪, 范存会. Zipf 维数和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的关系探讨. 地理研究, 2004, 23(2): 243-248.[16] 崔世林, 龙毅, 周侗, 等. 基于元分维模型的江苏城镇体系空间均衡特征分析. 地理科学, 2009, 29(2): 188-194.[17] 苏飞, 张平宇.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地理科学, 2010, 30(3): 33-349.[18] Makse A H. Modeling urban growth patterns with correlatedpercolation. Phys.Rev.E, 1998, 58(6): 7054-7062.[19] Damiam H Z, Susanna C M. Role of intermittency in urbandevelopment: A model of large-scale city format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8, 79(3): 523-526.[20] Sehweitzer F, Steinbrink J. Estimation of megaeitygrowth: Simple rules versus complex phenomena. AppliedGeography, 1998, 18(1): 69-81.[21] 张利, 雷军, 李雪梅, 等. 1997-2007 年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5):607-614.[22] 宋吉涛, 方创琳, 宋敦江.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地理学报, 2006, 61(12): 1311-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