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秋根, 王桃云, 钟全林. 森林生态环境健康评价初探.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5): 16-18. [2] 马定国, 舒晓波, 刘影, 等. 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江西科学, 2003, 21(3): 211-216. [3] 杨玉盛, 陈光水, 谢锦升. 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福建水土保持, 1999, 11(3): 3-7. [4] 李少宁, 王兵, 赵广东, 等.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理论与方法. 世界林业研究, 2004, 17(4): 14-18. [5] 陈东立, 余新晓, 廖邦洪.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世界林业研究, 2005, 18(1): 49-54. [6] 肖寒, 欧阳志云, 赵景柱, 等.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4): 481-484. [7] 高雪玲, 刘康, 康艳, 等. 秦岭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初步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 2004, 4(4): 19-21. [8] 王兵, 李少宁, 郭浩. 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 江西科学, 2007, 25(5): 553-559. [9] 赵传燕, 冯兆东, 刘勇. 干旱区森林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山地学报, 2003, 21(2): 157-161. [10] 李晶, 任志远. 秦巴山区植被涵养水源价值测评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4): 132-138. [11] 石培礼, 吴波, 程根伟, 等.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的初步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19(3): 351-360. [12] Zhang B, Li W H, Xie G D, et al. Water conserv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in Beijing and its value.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0. 69(7): 1416-1426. [13]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 生态学报, 1999, 19(5): 607-613. [14] 张彪, 李文华, 谢高地, 等.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 生态学杂志, 2009, 28(3): 529-534. [15] 王佑民. 我国林冠降水再分配研究综述.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 15(3): 1-7. [16] 温远光, 刘世荣.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降水截留规律的数量分析. 林业科学, 1995, 31(4): 289-298. [17] 崔鸿侠, 张卓文, 李振芳. 巴东县不同森林类型林下灌草和凋落物水文效应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14(5): 203-205. [18] 张洪江, 程金花, 史玉虎, 等. 三峡库区3 种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3): 55-58. [19] 汪有科, 吴钦孝, 赵红雁, 等. 林地枯落物抗冲机理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993, 7(1): 75-80. [20] 曾思齐, 佘济云, 肖育檀, 等. 马尾松水土保持林水文功能计量研究: 林冠截留与土壤贮水能力.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6, 16(3): 1-8. [21] 陈引珍, 程金花, 张洪江, 等. 缙云山几种林分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评价.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2): 66-70. [22] Graeme M, Susan K, Robert B, et al. Strategies to estimate national forest carbon stocks from inventory data: the 1990 New Zealand baseline.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1, 7(4): 389-403. [23] 赵敏, 周广胜.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生物量估算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8): 1468-1472. [24] 喻荣岗, 左长清, 杨洁, 等. 红壤侵蚀区几种水土保持林水文效应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27(6): 194-198. [25] 王燕, 王兵, 赵广东, 等. 江西大岗山3 种林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1): 151-153. [26] 李少宁. 江西省暨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27] 岳永杰. 福建省主要森林水库特性与动态[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3. [28] 潘军. 黔东南州森林效益计量及经济评价. 林业调查规划, 2006, 31(2): 62-66. [29] 韦炳式, 邓世宗. 广西龙桥林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文效应的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1992(3): 10-13. [30] 成晨. 重庆缙云山水源涵养林结构及功能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31] 丁访军, 王兵, 钟洪明, 等. 赤水河下游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3): 179-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