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传钧.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经济地理, 1991, 11(3): 1-5.
[2] 毛汉英. 县域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地理学报, 1991, 46(4): 21-28.
[3] 张志强. 区域PRED的系统分析与决策制定方法. 地理研究, 1995, 14(4): 68-72.
[4] 刘彦随.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原理与决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6, 24(2): 98-102.
[5] 王黎明. 面向PRED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与方法研究. 地理研究, 1997, 16(2): 38-44.
[6] 邓明艳.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PRED系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26(1): 98-101, 106.
[7] 申玉铭, 毛汉英.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18(4): 287-294.
[8] 毛汉英.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地理研究, 1996, 15(4): 69-75.
[9] 冯玉广, 王华东. 区域 P RE D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描述.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17(4): 87-92.
[10] 廖志杰, 刘岳.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学报, 2000, 55(2): 20-25.
[11] 王云才, 郭焕成. PRED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农业发展途径选择: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 干旱区地理, 2000, 23(4): 358-363.
[12] 熊黑钢, 周哲. 典型干旱区PRED系统生态环境指标的选择与实践: 以新疆民丰县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21(8): 1-6.
[13] 杨士宏. 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 地理科学, 1994, 14(2): 136-143.
[14] 王长征, 刘毅.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1): 58-65.
[15] 张晓东, 池天河. 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地理研究, 2001, 20(4): 506-515.
[16] 白雪梅. 社会协调发展的测度方法. 统计与决策, 1998(1): 6-7.
[17] 曾珍香, 顾培亮.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54-155.
[18] 张雷, 沈叙建, 杨荫凯, 等.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6): 10-19.
[19] 李鹤, 张平宇, 刘文新.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 地理科学, 2007, 27(4): 486-492.
[20] 李佳, 吴军年, 杜哲. 生态脆弱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 以民勤地区为例. 中国沙漠, 2007, 27(1): 117-122.
[21] 刘晶, 敖浩翔, 张明举. 重庆市北碚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度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2): 147-151.
[22] 王顺久, 杨志峰, 丁晶. 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 资源科学, 2004, 26(6): 104-110.
[23] 刘仁涛, 付强, 盖兆梅, 等. 三江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9(2): 184-190.
[24] 涂正革. 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 经济研究, 2008(2): 93-105.
[25] 陈雯, Dietrich Soyez, 左文芳. 工业绿色化: 工业环境地理学研究动向. 地理研究, 2003, 22(5): 511-518.
[26] Reid 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success. Environment, 1989, 31: 7-9.
[27] Maclaren V M. Urb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6, 62(2): 185-202.
[28] Friedman J H, Tukey J W. A projection pursuit algorithm for 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 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 Part C, 1974, 23(9): 881-890.
[29] 付强, 赵小勇. 投影寻踪模型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47-48.
[30] 金菊良, 魏一鸣, 丁晶. 水质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 环境科学学报, 200, 21(7): 431-434.
[31] 郝璐, 王静爱, 张化. 北方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诊断. 生态学报, 2008, 28 (4): 1456-1465.
[32] 郑海霞, 封志明, 张陆彪, 等. 甘肃省县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 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方法. 经济地理, 2006, 26(4): 632-635.
[33] 隋映辉. 协调发展论. 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0: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