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晓斌, 周寅康, 彭补拙.全面小康建设的定量评价与足迹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04,14(1): 7-11.
[2] 殷少美, 金晓斌, 周寅康, 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AHP-GEM模型的区域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配置: 以江苏省为例.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3): 372-379.
[3] Steiner F. Concepts for alternative suburban planning in the northern phoenix area. APA Journal. Spring, 1999.
[4] Beatley T. The Ecology of Place. Island Press, 1999.
[5] Counsell D. Attitud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house capacity debate. TPR, 1999: 2.
[6] Randolph J. Envionmental Land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land Press,2004: 95-105.
[7] 马 强,徐循初. “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 城市规划汇刊, 2004(3): 16-22.
[8] 刘海龙. 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 “美国城市增长边界”概念述评. 城市问题, 2005(3): 67-72.
[9] 谷凯. 北美的城市蔓延与规划对策及其启示. 城市规划, 2002(12): 67-71.
[10]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地理学报, 2007, 62(4): 339-350.
[11] 陈雯, 孙伟, 段学军, 等. 苏州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地理学报, 2006, 61(8): 839-846.
[12] 王利, 韩增林. 基于GIS技术的大连市域发展方向适宜性评价.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6): 76-81.
[13] 宗跃光, 王蓉, 汪成刚, 等.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潜力—限制性分析: 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 地理研究, 2007, 26(6): 1117-1126.
[14] 梁涛, 蔡春霞, 刘民, 等. 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 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地理研究, 2007, 26(4): 782-788.
[15] 周建飞, 曾光明, 黄国和, 等. 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扩展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生态学报, 2007, 27(2): 774-783.
[16] 陆玉麒, 林康, 张莉. 市域空间发展类型区划分的方法探讨: 以江苏仪征市为例. 地理学报, 2007, 62(4): 352-363.
[17] 朱传耿, 仇方道, 马晓冬, 等.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地理科学, 2007, 27(2): 136-141.
[18] 顾朝林, 张晓明, 刘晋媛, 等. 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 地理学报, 2007, 62(8): 387-398.
[19] 邱道持, 刘力, 栗辉, 等. 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新探: 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9(1): 146-150.
[20] 邵建英, 王珂, 肖志豪, 等. 城镇建设用地预测方法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8(3): 472-476.
[21] 刘胜华, 詹长根. 基于国民经济和人口发展目标的建设用地需求规模预测研究: 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15(5): 4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