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肖荣波,欧阳志云,韩艺师等. 海南岛生态安全评价. 自 然资源学报, 2004, 19(6):769~775.
[2] 王根绪,程国栋,钱鞠.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9):1551~1556.
[3] OBER COSTANZA, RALPH D'ARGE, RUDOLF DEGROOT,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 and natural cap ital. Nature, 1997, 387:253~260.
[4] 肖笃宁,陈文波,郭福良. 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 内容.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3):354~358.
[5] 曲格平. 关注生态安全之一: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 家安全的热门话题. 环境保护, 2002,(5):3~5.
[6] 吴开亚. 主成分投影法在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软科学, 2003,(9):123~126.
[7]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 研究.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1):67~71.
[8] 张卫民,安景文,韩朝. 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问题中的应用.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6):115~ 118.
[9] 贾良清,欧阳志云,赵同谦等.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生态环境, 2004, 13(4):592~596.
[10] 任志远,黄青,李晶.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 析. 地理学报, 2005, 60(4):597~606.
[11] Alcamo J, EndejanMB, Kaspar F, et al. The GLASS mod2el: A strategy for quantify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security. Environ Sci Policy, 2001,4:1~12.
[12] Tong C. Review on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research.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0,13(4):53.
[13] Corválan C, Briggs D, Kjellstrom T.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indicators. In: Briggs D, eds. Link -age Methods for Environment and Health Analysis. General guide2lines. Geneva:UNEP, USEPA and WHO, 1996,19~ 53.
[14] 周文华,王如松.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生态学杂 志, 2005, 24(7):848~852.
[15] 杨京平. 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6~38,127~258.
[16] 刘红,王慧,刘康. 我国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述评. 自 然生态保护, 2005,(8).
[17]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 研究.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18(1):67~71.
[18] 周金星,陈浩,张怀清. 首都圈多伦地区荒漠化生态安全 评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1(1):80~84.
[19] 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学报, 1999,19(9):8~15.
[20] Allen H.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measuring and reporting on environmental policy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 Washington D C, USA,1995,121~152.
[21] 施晓清,赵景柱,欧阳志云. 城市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 方法. 生态学报, 2005, 25(12): 3239~3245.
[22] 周文华, 王如松.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 市为例. 生态学杂志, 2005, 24(7): 848~853.
[23] 吕洪德, 胡海清. 我国城市生态安全问题的系统分析及 对策. 环境科学动态, 2004, (4): 44~48.
[24] 张卫民,安景文,,韩朝. 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问题中的应用.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6):115~ 118.
[25] 许学强,张俊军. 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地理 学报, 2001,56(1):54~63.
[26] 姜启源. 数学模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05~ 335.
[27] 倪绍祥.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9,282~293.
[28] 董金玮,郑新奇. 基于改进PSR 模型的济南市生态安全 评价研究.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 23 (1).
[29] 吴国庆.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 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 (3):227~233.
[30] 吴开亚,孙世群,聂磊. 生态安全的灰关联评价方法探 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31(3):368~371.
[31] 谢花林, 李波.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 法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40(5): 705~710.
[32] 曹慧,胡锋,李辉信等. 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 展评价研究. 生态学报, 2002,22(5):787~792.
[33] 吴琼,王如松,李宏卿等.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 法. 生态学报, 2005, 25(8):2090~2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