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永兴. 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和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 2) : 111~118.
[2] Dugan P. Wetlands in danger . London: Michael Beasley, 1993.
[3] Mitsch W J, Gosselink J G. Wetlands .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1996.
[4] Committee on Characterization of Wetlands,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ard, Board on Environmental Studies et al. Wetlands: Characteristics and Boundaries .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5.
[5] 余国营. 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初论.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20( 2) : 177~183.
[6] 李禄康. 湿地与湿地公约. 世界林业研究, 2001, 14( 1) : 1~7.
[7] 陈宜瑜.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 中国基础科学, 2001( 1) : 17~20.
[8]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湿地管理与研究方法.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9] 吕宪国.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0] 贾萍, 宫辉力, 赵文吉等. 我国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4( 3) : 84~89.
[11] 杨亚妮. 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及防治退化对策. 自然杂志, 2002, 24( 2) : 95~99.
[12] 杨永兴, 杨玉娟, 庞志平等. 苏沪浙海滨沼泽湿地类型、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见: 陈宜瑜主编. 中国湿地研究.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92~297.
[13] 吕宪国, 姜明. 湿地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见: 李文华, 赵景柱主编. 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4: 319~335.
[14] 贾忠华, 罗纨, 王文焰, Skaggs R. W.. 对湿地定义和湿地水文特征的探讨. 水土保持学报. 2001,15(6):117~120.
[15] 黄锡畴. 沼泽生态系统的性质. 见: 陈宜瑜主编. 中国湿地研究.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5~23.
[16] 赵魁义, 刘兴土. 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见: 陈宜瑜主编. 中国湿地研究.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9.
[17] Environment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the Army, Waterways Experiment Station, et al. Corps of Engineers Wetlands Delineation Manual: 1987 Edition . Washington D C: Rowman & Littlefield Pub Inc, 1995.
[18]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Ecology. Washington State Wetlands Identification and Delineation Manual [R/OL]. (1997- 3) [2006- 04- 15]. http://www.ecy.wa.gov/pubs/9694.pdf
[19]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湿地公约履约指南.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0] 王宪礼, 肖笃宁. 湿地的定义与类型. 见: 陈宜瑜主编. 中国湿地研究.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34~41.
[21] 佟凤勤, 刘兴土.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若干建议. 见: 陈宜瑜主编. 中国湿地研究.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0~14.
[22] 柴岫. 泥炭地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0.
[23] 阪口丰著. 刘哲明, 华国学译. 泥炭地地学———对环境变化的探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24] Steve Browne, Albany Scott Crocoll, Latham Diane Goetke, et al. Freshwater Wetlands Delineation Manual of New York State [R/OL]. (1995- 7) [2006- 04- 15].http://www.dec.state.ny.us/website/dfwmr/habitat/wdelman.pdf
[25] U 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 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et al. Federal Manual for Identifying and Delineating Jurisdictional Wetlands [R/OL]. (1998- 2- 2) [2006- 04- 15]. http://www.wetlands.com/pdf/ 89manv3b.pdf
[26] 何佳梅. 地理系统理论在综合自然区划中的应用.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18(4): 58~61.
[27] 昌灏. 论系统边界的动态特征.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4, 12 (2): 19~21.
[28] 赖宝全, 邓贵仕. 系统边界面行为分析. 系统工程, 2004, 22 (3): 1~6.
[29] 索恰瓦著, 李世玢译.地理系统学说导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30] 左大康主编. 现代地理学词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31] 赵济主编.中国自然地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2] 李天杰, 赵烨, 张科利等. 土壤地理学( 第三版)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3] 伍光和, 蔡运龙编著.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4] 龚子同.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理论、方法、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35] 杨青, 刘吉平, 吕宪国等. 三江平原典型环型湿地土壤- 植被- 动物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生态学杂志, 2004, 23 (4):72~77.
[36] 刘吉平,杨青,吕宪国. 三江平原环型湿地土壤温度梯度的研究. 湿地科学, 2005, 3(1):42~47.
[37] 熊汉锋, 廖勤周, 吴庆丰等. 湖北梁子湖湿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分析. 湖泊科学. 2005, 17(1):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