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春晖. 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7月.
[2] 李跃清. 相空间EOF方法及其在气候诊断中的应用.高原气象, 2001, 20(1): 88~93.
[3] 李瑞民, 潘小凡. EOF方法分析浙江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科技通报. 1998, 14(6):419~422.
[4] 宋正山, 杨 辉. 夏季东亚季风区500hPa月环流异常及其与我国降水关系的向量EOF分析. 大气科学. 2001,25(3):401~410.
[5] 王小玲, 屠其璞. 我国旬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25(5):664~670.
[6] 韦志刚, 董文杰, 范丽军. 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气候和水量变化的分析研究. 高原气象. 1999, 18(4):525~534.
[7] 范广洲, 吕世华, 程国栋. 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I):近40年来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 高原气象. 2001, 20(4):421~428.
[8] 郭 慧, 张存杰, 董安详,等. 多元回归和EOF方法预报西北地区东部9-10月降水趋势. 甘肃气象. 1998, 16(3):13~16.
[9] 李栋梁, 谢金南, 王 文. 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研究. 大气科学. 1997, 21(3):331~340.
[10] 王秀荣, 徐祥德, 庞 昕. 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 气象科学. 2002, 22(4):402~409.
[11] 李耀辉, 李栋梁, 赵庆云. 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异常的特征分析. 高原气象, 2001, 20(2):158~164.
[12] 郑红星. GIS支持下黄河流域水文循环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1年6月.
[13] 张邦林, 丑纪范, 刘 洁. 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统一时空结构研究. 气象学报. 1993, 51(2):227~231.
[14] 谢炯光. 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OF)及其在月、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大气科学. 1995, 19(4):481~486.
[15] 张存杰, 董安详,郭 慧. 西北地区干旱预测的EOF模型.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10(4):503~508.
[16] 方修琦, 何英茹,章文波. 1978~1994年份农业旱灾灾情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1997, 6(1):59~64.
[17] 施 能. 气象科研与预报中的多元分析方法.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 143~159.
[18]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 114~134.
[19] 时兴合, 张国胜, 李 林,等. 青南高原大气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对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5(2):195~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