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城市研究
    严若谷, 周素红, 闫小培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947-955.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8.001
    Baidu(188) CSCD(10)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中的城市更新具有不同的动因机制、开发模式、权力关系,进而产生不同的经济、环境、社会效应。追溯近年来英文文献中大量出现的有关“urban regeneration”的研究及中国近30 年来城市更新相关文献,总结地理学视角对城市更新的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及研究特点,论述与城市更新相关的理论,阐述城市更新的形成机制,分析各地区在不同阶段采用的更新政策,更新模式,更新手段和方法,以及更新参与主体和更新后的效果,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内容及特点。从城市更新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机制, 城市更新中微观个体的行为研究,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综合城市更新研究等3个方面,总结对未来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可借鉴性启示。
  • 城市研究
    单玉红, 朱欣焰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956-966.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8.002
    Baidu(17) CSCD(7)
    借助GIS 技术,本文构建了包含微观智能主体和环境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的多主体模型,旨在探讨城市居住空间增长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消长规律。模型分析总结了城市居住空间增长过程中城市居民、住宅开发商和城市政府的目标函数,认为城市空间扩张形态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取决于土地市场发育状态的不同阶段及城市政府的土地利用决策。通过调整城市政府主体的土地利用和环境政策设定了城市居住空间扩张的紧凑型、松散型和适度型3 种情景类型,以ArcGIS和VC为运行环境实现情景模型,为城市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提供事前指导。以武汉市的洪山和武昌两区为实验区,分别模拟了基于3 种规定情景下1998-2008 年期间的居住空间演化情况,并与实验区居住空间的实际演化情况进行了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社会效用的概略对比分析,结论为实验区1998-2008 年的居住空间扩张基本属于适度型,但尚需要加强城市的内城市化。
  • 城市研究
    龙瀛, 韩昊英, 谷一桢, 沈振江, 毛其智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967-97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8.003
    Baidu(95) CSCD(6)
    规划实施评价是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以整个规划范围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比规划实施结果和发展现状的一致性,属于时空静态的针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方法。但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都具有异质性,而且城市扩展同时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制度性因素,并不是制约城市扩展的唯一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Logistic 回归和GIS 的时空动态的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其在考虑实施结果的同时更侧重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考虑了城市扩展的框架下城市规划对空间控制的实施效果,并以北京市域1958、1973、1982、1992 和2004 年编制的五版城市总体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规划执行的时间跨度,将1947 年至2008 年分为5 个时间阶段,分析各个阶段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识别各版城市规划在不同阶段所起到的城市扩展促进作用。并以2004-2008 年为例,以各个区(县)为子区域,探讨2004 版总规在中心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实施效果的空间变化,识别总规在城市扩展中的空间异质性,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含义。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国后北京市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远郊区县的规划作用效果明显高于近郊和中心地区。
  • 城市研究
    陈文峰, 孟德友, 贺振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978-985.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8.004
    Baidu(112) CSCD(7)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TOPSIS 法结合信息熵赋权法,对河南2001-2009 年各地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继而采用ESDA-GIS 方法,对河南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地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地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虽然自2001 年以来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地市间城市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拉大趋势;城市化热点地区在空间上表现出由集中分布向随机分布的演变态势,但整体上仍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地区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以外围地市为冷点区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由此认为着力推进边缘化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 城市研究
    李燕, 贺灿飞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986-99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8.005
    Baidu(47) CSCD(2)
    城市经济联系研究的发展转向与城市专业化分工的转变密切相关,本文在城市专业化分工与一体化的视角下回顾了城市经济联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展,并探讨了中国城市经济联系研究面临的问题和研究趋势。传统城市分工语境下的城市经济联系表现为基于上下游产业的商品流动,进而产生等级结构的城市系统;然而,在以价值链功能分工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分工基础上,城市经济联系扩展到资本流、人口流动和信息流动等多方面,城市经济联系更加复杂,全球城市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转变。在研究方法上,传统城市经济联系的研究依赖引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城市等级体系的测量方法;新型城市经济联系研究纳入网络分析的方法,打破了传统功能主义的城市等级体系研究,强调对全球城市网络结构的探讨。在对上述研究总结评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未来研究需要对城市经济联系的理论进行整合,增强对其发生机制的探讨。特别对于中国的研究需要扩展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加强对制度因素的思考,增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系统的探讨。
  • 城市研究
    王海壮, 栾维新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995-1005.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8.006
    Baidu(10)
    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海港城市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就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已有较为丰富的学术产出,可大体划归为港城关系、港口地域演化、港城一体规划和港城空间结构等研究主题,尽管前人曾对某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过评述性的工作,但仍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海港城市研究综述。本文搜集半个多世纪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研究主旨对其进行归类,而后按时间顺序对各个主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再现其研究脉络,找出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综述发现:全球对海港城市的关注度在增强,但国内缺乏连贯性;关注重点从港城演化转向港城关系,但国内港城关系研究视角相对狭窄;研究方法从定性转向定量,但仍缺少跨学科的综合手段;空间分析一直是海港城市研究的重要方法,但尺度与指标需要完善;海港城市过程及现状研究较多,缺少对未来新建港城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 城市研究
    韩会然, 焦华富, 王荣荣, 戴柳燕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1006-1013.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1.08.007
    Baidu(70) CSCD(6)
    城市居民购物消费行为是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内容,研究居民的购物行为特征及决策过程,能够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居民的购物消费行为是城市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有必要梳理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本文从国外研究进展及国内研究重点两个方面回顾了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述评与展望。认为国、内外购物消费行为研究都经历了由宏观供给层面到微观需求层面研究的转变;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购物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模型预测与模拟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表现为宏观层面的商业空间研究、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行为决策机制研究等;通过对国内外购物消费行为的研究内容和现状进行比较与述评,从虚拟商圈、新型业态、居住就业空间新因素、低碳消费与跨界消费新模式、技术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展望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