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0, Vol. 29 ›› Issue (10): 1263-1272.doi: 10.11820/dlkxjz.2010.10.015
李瑞1,2, 殷红梅3
出版日期:
2010-10-25
发布日期:
2010-10-25
通讯作者:
殷红梅(1966-),女,四川渠县人,硕士生导师,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的教学与研究。E-mail: yinhm_2004@126.com
E-mail:liruigznu2008@163.com;yinhm_2004@126.com
作者简介:
李瑞(1984-)|男|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民族区域旅游发展评价、民族村寨旅游研究。E-mail: liruigznu2008@163.com
基金资助: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06]26 号);贵州省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研究项目(08JD018);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创新基金(研[2010]12 号).
LI Rui1,2, YIN Hongmei3
Online:
2010-10-25
Published:
2010-10-25
摘要:
自我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通过检索研究文献发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已成为国内旅游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稳定方向。然而实践表明:基于区域微观尺度的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优劣是衡量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之一,因此对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制定出适宜策略。本文构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的资源—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 个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势发展县域凯里(市)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1.510,显示出其作为黔东南州首府旅游发展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基础优势;极核发展县域雷山、镇远、施秉、黎平、从江和榕江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逐渐成长为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的核心民族县域;均衡发展县域锦屏、台江、剑河、黄平、麻江和丹寨发展潜力较大;滞后发展县域岑巩、三穗和天柱发展较为缓慢。上述结果揭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和规律,为民族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瑞, 殷红梅. 民族县域旅游发展定量综合评价——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 个民族县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0): 1263-1272.
LI Rui, YIN Hongmei.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Counties: Taking 16 Minority Counties of the Miao and Dong minorities'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Southeast Guizhou as an Example[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0, 29(10): 1263-1272.
|
[1] | 王成, 马小苏, 唐宁, 李颢颖, 周明茗, 何焱洲. 农户行为视角下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及重构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 636-646. |
[2] | 鹿化煜. 试论地貌学的新进展和趋势[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 8-15. |
[3] | 吴绍洪, 高江波, 邓浩宇, 刘路路, 潘韬. 气候变化风险及其定量评估方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 28-35. |
[4] | 甄茂成, 张景秋, 李孟飞. 北京城市办公集聚区外部环境的主观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5): 635-643. |
[5] | 陈呈奕, 张文忠, 湛东升, 李雪丽. 环渤海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2): 1562-1570. |
[6] | 顾朝林, 张悦, 翟炜, 管卫华, 李强, 赵娜, 刘晨. 城市与区域定量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2): 1433-1446. |
[7] | 季珏, 高晓路, 刘星辰. 城市交通效率的多目标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 118-125. |
[8] | 彭建, 陈云谦, 胡智超, 魏海. 城市腹地定量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 14-24. |
[9] | 韩增林, 夏雪, 林晓, 赵林.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9): 1167-1176. |
[10] | 刘希林, 尚志海. 自然灾害风险主要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性述评[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1): 1486-1497. |
[11] | 尹衍雨, 王静爱, 雷永登, 易湘生. 适应自然灾害的研究方法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7): 953-962. |
[12] | 胡敏杰, 宋立中. 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评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0): 1399-1406. |
[13] | 陈文峰, 孟德友, 贺振.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区域格局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978-985. |
[14] | 于贵瑞, 王秋凤, 刘迎春, 刘颖慧.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概念框架及其定量认证科学基础[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7): 771-787. |
[15] | 于贵瑞, 王秋凤, 朱先进.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方法及其不确定性[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 103-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