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ansen G D, Prescott E C. Malthus to Solow.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2, 92(4): 1205-1217.
[2] 周一星. 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 城市规划, 2006, 30(增刊): 32-25.
[3] 国土资源部.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2008.
[4] 王爱民, 刘加林, 尹向东. 深圳市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热带地理, 2005, 25(1): 19-27.
[5] 张琦. 中国百强县土地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相关度分 析. 宁夏社会科学, 2007(2): 40-43.
[6] 杨志荣, 靳相木. 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 以浙江省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 (5): 409-415.
[7] 李明月, 胡竹枝. 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软 科学, 2005, 19(6): 21-23.
[8] 张占录, 李永梁. 开发区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21(6): 4-9.
[9] 李奇旆. 城市用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 价值工程, 2009(11): 164-166.
[10] 张良悦, 师博, 刘东.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耕地保 护: 基于地级以上城市的DEA 分析
[EB/OL]. 2008-09- 06
[2009 -08 -07]. http://www.wise.xmu.edu.cn/youth -forum2008/ paper.
[11] 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2(6): 429-444.
[12] 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13] Farrell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1957, 120(3): 253-282.
[14] 张军扩. “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 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 经济研究, 1991(4): 8-17.
[15] Chow G C. 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108(3): 809-842.
[16] 任若恩,刘晓生. 关于中国资本存量估计的一些问题. 数 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97(1): 19-24.
[17] 沈坤荣. 1978-1997 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经济科学, 1999(4): 14-24.
[18] 王小鲁, 樊纲.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北京: 经济科 学出版社, 2000.
[19] 黄勇峰, 任若恩, 刘晓生. 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 存法估计. 经济学, 2002, 1(2): 377-396.
[20] 张军.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 经济学, 2002, 1(2): 301-338.
[21] 李治国,唐国兴. 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 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 经济研究, 2003(2): 34-42.
[22] 何枫, 陈荣, 何林. 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 经济学家, 2003(5): 29-35.
[23] 张军, 章元. 再论中国资本存量的估计方法. 经济研究, 2003(7): 35-43.
[24] 张军, 吴桂英, 张吉鹏.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1952-2000. 经济研究, 2004(10): 3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