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 爽, 王 羊, 李双成. 中国近30年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09, 28(6): 1593
-1605
. |
[2]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木巴热克·阿尤普.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J]. 地理研究, 2008, 27(6): 1308
-1320
. |
[3] |
刘盛和, 张 擎. 杭州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分布变化[J]. 地理研究, 2008, 27(5): 982
-992
. |
[4] |
胡云锋, 王绍强, 杨风亭. 风蚀作用下的土壤碳库变化及在中国的初步估算[J]. 地理研究, 2004, 23(6): 760
-768
. |
[5] |
唐常春.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12): 2173
-2185
. |
[6] |
李蕾蕾. 从景观生态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J]. 地理研究, 1995, 14(3): 69
-73
. |
[7] |
方创琳.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评介[J]. 地理研究, 2012, 31(10): 1927
. |
[8] |
王洋, 修春亮. 1990-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8): 1037
-1046
. |
[9] |
许月卿, 黄靖, 冯艳, 周东. 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1): 1451
-1456
. |
[10] |
武 巍,刘卫,刘 毅. 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24(4): 19
-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