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
中文
过刊目录
2013年, 3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3-12-25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专栏
气候与生态环境
城市地理
理论与方法探讨
全选
|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专栏
Select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专栏
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研究
张艳, 柴彦威
2013, 32(12): 1723-1731.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城市的郊区化不仅重塑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还推动了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活动空间的转变。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成为继人口、工业、商业及办公业等郊区化浪潮之后,郊区化发展的新趋势。面对郊区化所伴随的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等新问题,亟待引入行为研究方法,从个体生活活动空间的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城市郊区化的过程,并反思目前郊区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组织及发展模式的弊端。本文以生活活动空间为切入点,将地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提出了新的郊区化研究视角、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试图基于完整的个体生活经历,对以往单一要素的郊区化研究进行整合,并借助GIS 进行可视化的地理叙事方法,为开展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研究提供有效途径;这不仅对于郊区化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丰富了基于个体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框架。
Select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专栏
基于复杂网络的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特征——以北京市中国银行为例
甄茂成, 张景秋, 杨广林
2013, 32(12): 1732-1741.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城区6 个行政区内分布的中国银行网点为例,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按照就近原则,分别构建服务半径400 m和800 m的网点分布复杂网络模型,并结合GIS 空间可视化技术对其进行网络特征分析与解释。结果表明:① 银行网点结构多呈现扁平化,联系稀疏,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由于缩短了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增强了聚类系数,在提升网点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② 随着服务半径的扩大,银行网点集聚程度增强,而稳定性降低。银行网点的最佳服务半径在400~800 m,步行可达的网点网络比公交可达的网点更稳定。③银行网点分布存在区域差异性。一方面表现为高等级节点在局部区域出现高集聚现象,主要位于四环以内,并集中分布在金融街、三元桥和国贸CBD一带;另一方面表现为节点度之和在街道层面存在较大差异,内城经济发达的街道,其网点多且节点度高,而外围街道,特别是近郊外围街道网点分布少,或者没有网点,存在金融排斥现象。未来在银行网点规划中,可重点培育一些边缘节点,发挥其带动作用,扩大网点覆盖范围,完善整个区域网点服务职能。
Select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专栏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青年学术辩论赛决赛实录
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
2013, 32(12): 1742-1750.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年学术辩论赛是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的一个传统内容,今年已是第6 次举办。本届辩论赛分自然地理组和人文地理组,分别就“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谁是改变地球系统的更强驱动力”及“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谁更适用于人文地理学研究”展开辩论。依照赛制,辩论赛分初赛和决赛。在决赛环节,北京师范大学(领队:董卫华,辩手:贾丹、张琪、周泽威)与太原师范学院(领队:史利江,辩手:闫艺雄、陈怡舟、郭尚龙)代表队分获自然地理组的冠、亚军;北京大学(领队:柴彦威,辩手:谷志莲、刘曦、吴逸思)与西北大学(领队:李钢,辩手:方蕾、颜祥、李楠楠)代表队分获人文地理组冠、亚军。此次辩论赛的议题均为所属学科长期关注的核心和热点问题,因此特对决赛文字记录进行整理发表,期望广大读者能够藉此了解当前青年地理学人对本学科重大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识深度,并激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的兴趣。
气候与生态环境
Select
气候与生态环境
中国省级区域碳源汇空间格局研究
鲁丰先, 张艳, 秦耀辰, 陈真玲, 王光辉
2013, 32(12): 1751-1759.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且由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时期,与之伴随的继续增加的碳排放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对碳减排的压力亦日益增加。碳减排需要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两个方面同时推进。本文利用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排放系数法、森林碳汇蓄积量法和草地固碳速率法,比较全面的估算了省级尺度区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森林碳汇、草地碳汇和耕地碳汇,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地均碳排放、能源强度的区域差异,以及碳汇和碳盈余的空间格局特征:① 从省级区域单元看,碳排放总量列前三名的是山东、山西和河北,较低的省区为宁夏、青海和海南;人均碳排放较高的为内蒙古、山西和宁夏,较低的省区为江西、海南和广西;地均碳排放最高的为上海,最低的省区为青海;碳排放强度最低的省区包括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② 从全国来看,森林碳汇占总碳汇的52.85%,云南和黑龙江森林碳汇优势显著;草地碳汇占总碳汇的38.51%,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海和新疆等省区;耕地碳汇占总碳汇的8.63%,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和辽宁等省区。今后,东部地区应当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部地区要抓住绿色发展机遇,推动低碳产业跨越发展;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碳汇能力较强,可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西部地区应加强管理,加速技术改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碳汇能力。
Select
气候与生态环境
全球落叶松属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孙宇, 王丽丽
2013, 32(12): 1760-1770.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落叶松属常分布于高纬高海拔地区,年际生长节律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重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欧洲、北美、亚洲地区主要的落叶松属树种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地区为单位,梳理研究思路,概述研究重点及特色。全球落叶松属研究以对气温敏感性较高的轮宽为主,约占72%;其次是最大晚材密度,约占16%。其中,尤以欧洲落叶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研究成果最多。在各地区中,欧洲的研究成果约占61%,倾向于大空间尺度多树种综合研究。北美研究常结合特殊的地形条件及生态事件进行,落叶松叶蜂虫害信息的提取是研究的重点。亚洲地区以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在20 世纪90 年代就已出现大量的重建成果。中国落叶松属有10 种1 变种,但研究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近年来才在一些树种上取得突破,并出现了树轮密度的研究成果,未来应重点转向空间“场”的研究和多树种综合研究。
Select
气候与生态环境
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胁迫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杨绚, 汤绪, 陈葆德, 田展, 钟洪麟
2013, 32(12): 1771-1779.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生殖阶段对高温较敏感,尤其在开花期前后如遇短暂的高温天气,产量会显著下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 在IPCC SRES A1B 情景下2001-2090 年气候预估数据,运用CERES-Wheat 模型,对中国6 个代表站点的小麦产量受高温的影响设计了敏感性试验,计算高温胁迫强度指数,预估了中国未来小麦产量易受高温胁迫威胁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开花前期和后期小麦产量对高温的响应不同。开花前期为小麦产量受高温影响最重要的敏感时期,在开花前期遭遇短暂的高温天气(单日最高气温大于32℃)就会导致产量的剧烈下降,并且当单日高温发生的越接近开花期,产量的损失越严重。灌浆期小麦遇到极端高温或者连续性的极端高温产量会有下降,并且灌浆期前期比后期对高温更敏感。CERES-Wheat 模型在模拟小麦灌浆期对高温反应的敏感性较弱。中国小麦生产受高温胁迫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中高纬地区,即新疆、河套和东北地区,并且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敏感期高温胁迫的强度和范围均会进一步扩大。气候变暖导致高温胁迫强度增强,必然提高未来小麦减产的风险。
Select
气候与生态环境
1987-2012 年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趋势
刘春腊, 刘卫东, 陆大道
2013, 32(12): 1780-1792.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文献,从文献作者、研究领域、支撑平台、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层次6 个方面,对1987-2012 年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行评析。在文献作者方面,国内生态补偿研究尚未形成强大的核心作者群;从年度文献数量看,可将研究领域划分为4 种类型,即急剧上升型、平缓上升型、平缓稳定型和下降型;从研究区域看,国内生态补偿研究以省域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到30 多个地域类型区;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生态补偿大多为定性描述,目前过渡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层次方面,最初生态补偿研究大多为自然科学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后转向技术指导与政策决策支撑方面的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项目支撑以及研究挑战5个方面讨论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地理
Select
城市地理
晚清以来上海市建成区边界扩张过程与特征
尹昌应, 石忆邵, 王贺封
2013, 32(12): 1793-1803.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多源历史地图资料和遥感影像数据,首先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Desktop 10.01 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 2011 支持下提取上海市自1842 年以来近170 年间的建成区边界数据序列;然后通过Fragstats4.1 软件计算城市边界的分形维数和近圆指数,来度量城市边界扩张的复杂性,借助ArcGIS Desktop 10.01 软件进行扇形分区统计,以识别城市边界向东、西、南、北等8 个方位扩展的方向性特征,用“亲水性”表征黄浦江和吴淞江对城市边界扩展的吸引力;最后基于上述指标分析上海城市形状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特征,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讨论导致上海城市形状演变的社会变革因素。结果表明:① 分形维数和近圆指数均随时间推移呈“M”型趋势变大。改革开放是上海城市形状变化的分界点,此前城市沿黄浦江、吴淞江呈狭长形或椭圆形,此后则逐渐向团状方向演变;② 城市边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单向型”或“全向型”延伸。改革开放以前城市边界随机地向单一方向延伸且速度较慢,改革开放以来则向各个方向延伸,总体上以浦西的延伸速度最为显著;③ 随着陆上交通条件不断发展,黄浦江和吴淞江对城市边界扩展的引力作用在不断减弱;④ 城市边界的复杂性和方向性变化随着历史演进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主要受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与经济发展水平驱动。
Select
城市地理
厦门城市居民住房资源分层及其形成机制
肖黎姗, 郭青海, 李新虎
2013, 32(12): 1804-1813.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住房资源分异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本文调查了厦门市居民住房资源基本情况,结果表明,住房制度改革后,住房产权形式多样化,公房仍然是住房分配体系的重要来源。产权的拥有几率随收入、教育和家庭规模等因素存在递进式的增长,与居民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认同存在正向的反馈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住房分层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宏观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收入水平的住房消费分化且持续加剧,与住房改革进程保持一致。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住房产权与收入,教育和职业之间的耦合关系,收入对住房产权的效应最大,其次为教育程度,职业和家庭规模的影响最小。收入和产权共同对受访者自身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产生直接效应。收入与职业产生交互作用进一步表明,住房资源的分化既有经济因素,也有制度因素。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住房资源分化表现形式,分析其产生机制及效应,丰富了社会分层模式变迁的理论和实证,为深入住房制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Select
城市地理
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发展——基于顺德的城市工业化道路反思与探析
杨振山, 蔡建明, 温婷, 宋涛
2013, 32(12): 1814-182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世界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背景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与协调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多停留在对二者协调程度的判断上,对于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既缺少实证分析,也缺少具体的解决途径。基于广东顺德这一极具中国工业化特色的城市,本文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顺德目前工业化进程中主要面临着产业结构亟待升级、服务业增长乏力、民间资本充足但缺少投资渠道、人才科技资源匮乏,以及内需不足等问题;而城镇化可以从经济和空间两个层面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经济层面包括:以集群化方式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内需动力;拓宽资本使用渠道;嵌入国际产业链,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吸引人才,培育创新基地。空间层面包括:构建生产空间,为产业升级提供平台;发展生活空间,为内需提供场所;加强对外经济空间联系,促进区域合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的关系可以辩证地解释为点—环发展模式: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出发点,其自身发展特点是追逐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种种问题和挑战;城镇化是一个环,有利于发挥各个要素的协同作用,提供多元和多样化的发展环境,并为工业化发展提供空间。
Select
城市地理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经济功能提升
张蕾, 申玉铭, 柳坤
2013, 32(12): 1825-183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经济功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域经济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经济中心作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的金融、科学研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应变化,由此提升了城市的经济功能。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利用北京市2005 和2010 年社会经济、投入产出、市辖区人口等相关数据,从城市对内和对外作用两个层面,分别论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空间集聚、产品输出能力等对经济功能的提升作用,结论如下:①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其他产业发展,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了制造业综合效益,并优化产业结构;②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中心城区,并呈向近郊区扩散趋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了北京集聚经济效益;③ 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和城市流强度最高,构成了对外经济联系的主导产业,提升了城市对外资本、技术和人才输出的能力;④ 生产性服务业净调出额和净出口额均增加,提升了北京国内和国际的服务产品输出能力,并且在国内市场更具有优势,以向外地输出为主。
理论与方法探讨
Select
理论与方法探讨
GIS中8 种图层级多核并行多边形叠置分析工具的实现及优化方法
范俊甫, 马廷, 季民, 周玉科, 许涛
2013, 32(12): 1835-184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IS 中基于简单要素模型的非加权多边形叠置分析有交、差、并、交集取反、联合、更新、标识和空间连接8个基本工具。明确目标图层与叠加图层间多边形的数量对应关系,是实现图层级别并行多边形叠置工具集的首要前提。多边形差、交、标识、更新和空间连接操作需要处理目标多边形到叠加多边形间“一对多”的映射关系;合并、交集取反和联合操作需要处理“多对多”的映射关系。本文从多核数据并行角度,分析了8 种多边形叠加分析工具并行实现方法的异同,提出基于改进的分组关联最小化方法实现数据划分,基于顶点数量作为指标的负载平衡计算策略和多种并行优化方法和策略,实现了包含8 种操作的并行多边形叠置分析工具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分组关联最小化数据划分方法能为多边形联合操作带来约92%的并行加速性能和更鲁棒的并行性;以顶点数量作为负载平衡指标,能以极小的代价为并行求差算法获得约21%的性能提升;二路归并能有效解决多边形并行合并过程中潜在的性能瓶颈;动态调度策略下多边形求交与合并工具具有更高的加速比;使用R树进行要素预过滤能为并行求差获得超过20 倍的加速;结构化存储的矢量数据批量加载策略能有效降低因磁盘I/O 带来的性能损失。
Select
理论与方法探讨
地理学编史方法论:从实证主义到思想史
孙俊, 潘玉君, 武友德, 孟雪梅
2013, 32(12): 1845-1860.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3.12.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编史学方法论对地理学史进行考察,在回顾地理学史研究进展,尤其是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的文本,力图阐明:① 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侧重于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叙事模式,具有普遍主义、进步主义、辉格主义、欧洲中心论的色彩,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因素并未对地理学知识内容及其性质产生实质影响,地理学是“百川归海”式的发展,空间性并不重要,是一元传统的理性主义进路;② 思想史方法论立足于地理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按公平性、对称性的原则进行叙事,揭示了古代地理学阶段地理知识的文化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对地理学知识内容和性质的影响,时间性和空间性均是重要的,从而形成了多元比较史的、实践史的进路。在后历史的层面上,实证主义编史方法论的强纲领叙事模式值得商榷,其主要贡献是建构了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地理学进化史,其不足方面是弱化了社会文化多样性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及其对应的不同时空中地理知识的内容和性质特征。因此,基于地理学编史学视角得出以下结论:① 地理学史是一项建构性的事业,具有明显的相对性;② 地理学史编史应注意将地理学置于语境中以获得解释;③ 地理学史的建构应坚持非强纲领原则。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