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陈才, 刘曙光
    1998, 17 (3):  4-13.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01
    摘要 ( )   PDF(372KB) ( )  
    区域经济地理学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地理学分支,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实践领域、认知领域、方法技术领域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方法和实践都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纪之交已显示出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完善而开放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资环境研究面临的变革——科学化与产业化
    黄朝永
    1998, 17 (3):  14-19.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02
    摘要 ( )   PDF(244KB) ( )  
    本文提出发展投资地理学和建立以投资环境评价为核心的投资决策咨询信息服务产业的初步设想,这是学科建设和适应市场经济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需要。投资地理学可以通过地理学的外部边缘化联合发展产生,也可通过经济地理学的内部分化产生。投资环境评价产业化通过行业管理规范化、从业单位公司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化来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理综合研究
    杨勤业, 李双成
    1998, 17 (3):  20-25.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03
    摘要 ( )   PDF(237KB) ( )  
    21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将取代资本与劳动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子。知识经济时代所需求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本、信息、资源的配置格局,以及生命支撑系统的服务功能将与工业时代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变化对地理学综合研究大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文从地理学综合研究的迫切性入手,分析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综合研究的不同层次及可能涉及的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理学综合研究应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革新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①拓展地理综合研究的空间;②构建要素综合的非均衡观;③充分考虑科技和知识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强势作用;④逐步整合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资源环境研究
    吴绍洪
    1998, 17 (3):  26-31.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04
    摘要 ( )   PDF(575KB) ( )  
    知识经济时代正逐步向我们走来。本文主要从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的区域资源环境研究入手,论述资源环境观念的创新,区域特点、区域综合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的改变。阐述了区域资源环境的研究在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之际,应该着手的两大任务:一个是区域资源环境的研究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即区域资源环境研究对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贡献;另一个是区域资源环境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自身的创新,即是区域资源环境研究本身的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
    王缉慈
    1998, 17 (3):  32-38.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05
    摘要 ( )   PDF(716KB) ( )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当发达国家的绝大部分地区陷入衰退与停滞时,少数几个地区的经济却呈复苏甚至增长的势头,这些地区在经济运作模式上的相似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由于它们和历史上马歇尔所描述过的产业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学者们将他们归为一类,称之为新产业区。本文对正在向纵深发展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作了简要的评述,并探讨了新产业区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背景与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黄灌溉与黄河断流
    吴凯, 谢贤群, 唐登银
    1998, 17 (3):  39-45.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06
    摘要 ( )   PDF(692KB) ( )  
    引黄灌溉平均每年为黄河下游地区增产粮食49.1×108kg;山东省引黄灌区粮食产量年增长速率为6.5%。黄河断流,若以两年一次的洛口—利津河段同时断流统计,则每年至少损失粮食17.21×108kg;平均每断流一天,直接经济损失达3930×104元。因此,研究、缓解黄河断流,保证、发展引黄灌溉,是黄河下游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耕地数量下降之剖析:1986~1995年
    陈百明, 李世顺
    1998, 17 (3):  46-53.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07
    摘要 ( )   PDF(724KB) ( )  
    本文从不同的数据来源对比和分析了1986至1995年之间中国耕地资源数量下降的状况,并对其构成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指出农业结构调整(指耕地改为园地、林地、牧地、鱼塘)占地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达到总量的62%;其次是三项建设(国家建设、集体建设和农村建房),占总量的21%;第三是灾害毁地,占总量的17%。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等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发展的若干问题与社区地理学在社区发展研究中的作用
    孙峰华
    1998, 17 (3):  54-59.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08
    摘要 ( )   PDF(191KB) ( )  
    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被各国普遍所接受,社区发展又成了中外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阐述了社区发展的历史背景、内涵、原则和模式,探讨了社区地理学在社区发展研究中的作用。希望有益于社区发展和社区地理学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90年代区域差异的现状与趋势
    贾绍凤
    1998, 17 (3):  60-68.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09
    摘要 ( )   PDF(829KB) ( )  
    在都道府县层次上,日本的经济区域差异已比较小。从GDP的人均生产额来说,最高的东京都与最低的奈良县之比为3倍左右;从人均分配所得来说,最高的东京与最低的冲绳县之比只有2倍左右。所以分配的差异比生产的差异更小。但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仍很突出。人口密度的差异达到70多倍。经济密度的差异更达到160多倍。日本经济区域差异的缩小主要发生在60、70年代,在80年代反而有所扩大,90年代主要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又有所缩小。在今后几年,在泡沫经济破灭、东亚经济危机等暂时因素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注重环境和福利的价值观等长远因素的作用下,日本的区域差异还将进一步缩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与对比
    任建兰
    1998, 17 (3):  69-73.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10
    摘要 ( )   PDF(264KB) ( )  
    本文论述了两种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总结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层和表象特征,提出了人类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所应坚持的理论与实践准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县(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撑系统设计研究
    张燕
    1998, 17 (3):  74-82.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11
    摘要 ( )   PDF(349KB) ( )  
    随着区域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区域经济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尽快建立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管理决策支撑系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以县(市)经济管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从数据库的构造、决策支撑系统的建立、系统的总体框架以及系统模块的组成等方面对区域经济管理决策支撑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设计研究,为进一步的实验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中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任国柱
    1998, 17 (3):  83-88.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12
    摘要 ( )   PDF(459KB) ( )  
    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地区之一,本文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条件和生态环境、科技文化等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探讨了今后本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及主要思想方法
    范业正, 陶伟, 刘锋
    1998, 17 (3):  89-95.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13
    摘要 ( )   PDF(419KB) ( )  
    文章回顾了国外旅游规划发展的历程和新的动向,并针对不同时期的技术进步程度把它划分为开始、过渡、快速发展、深入发展4个阶段。阐述了各个阶段的规划技术革新及对旅游规划的新认识。并对5种比较有影响的规划思想和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陈及霖
    1998, 17 (3):  96-101.  doi: 10.11820/dlkxjz.1998.03.014
    摘要 ( )   PDF(225KB) ( )  
    本文从福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强调了旅游环境保护在当前和未来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旅游环境的概念及有关的环境要素,阐述了旅游环境在景区旅游价值中的地位,具体分析了福建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环境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