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世纪90年代 | 21世纪初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 |
社会经济背景 | 知识经济和后福特主义时代来临 | 知识的空间粘性减弱,在全球流动加速 | 全球面临气候、经济、社会等方面重大挑战,需要走向可持续转型 |
理论基础 | 新经济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互动学习理论 | 创新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创新系统动力学 | 演化经济学、可持续发展、技术—社会体制 |
核心话题 | 创新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地理关系 | 全球知识流动并锚定到不同区域的机制 | 可持续转型的区域创新方向确定及路径发展 |
核心概念 | 隐性知识、集体学习、制度厚度等 | 全球通道、地方蜂鸣、创新功能、知识创造、利基市场、技术合法性等 | 重大挑战、创新路径、路径依赖、路径锁定、路径创造、行动者能动性、区域资产等 |
相关研究 | 国家创新系统、产业集群、学习型区域、创新氛围等 | 全球创新网络、地域知识动态、技术创新系统、全球创新系统等 | 区域路径发展、转型研究、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等 |
研究亮点 | 摒弃了创新经济学线性思维,认识到创新产生于多主体互动的集体学习过程中 | 考虑了全球知识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功能视角将创新过程进行更具体的分解 | 考虑了全球重大挑战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关注了行动者的能动性对区域创新方向的干预 |
研究局限性 | 将区域视为封闭容器,倾向于描述性分析区域的静态结构 | 对全球知识与其他创新功能耦合的机制研究相对不足 | 强调创新服务于全球可持续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新的区域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