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期刊
文章
图表
检索
EN
中文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推荐文章
专题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
中文
图/表 详细信息
近代城市地图认知及其地图表征解析——以一张“1910”“德制”青岛城市规划地图为例
徐敏, 吴廷金, 赵琳
地理科学进展, 2024, 43(
6
): 1219-1232. DOI:
10.18306/dlkxjz.2024.06.013
图1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版载1910年青岛城市规划图
注:图纸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
15
]。图为扫描件,由于原图年代久远,清晰度略显不足,下同。
本文的其它图/表
图2
1897—1915年间成图的大比例青岛地图概况
注:据本文所收集地图资料自绘。图中所展示地图的资料来源均为《胶澳发展备忘录》
③
(《胶澳发展备忘录》原是德国胶澳总督府编写的年度工作报告,自1898 年10 月起每年出版一册,直至1909 年10 月,由柏林帝国印刷所印刷,后改名《胶澳年鉴》。这些工作报告比较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德国殖民者统治和经营胶澳租借地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展现青岛近代早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胶澳发展备忘录》中还附有大量规划图、地图、照片等,这在其他档案资料中也比较少见,对研究青岛城市早期的规划与建设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自左至右依次为《胶澳发展备忘录 截止到1898年10月底》附录2、《胶澳发展备忘录 1898年10月至1899年10月》附录6、《胶澳发展备忘录 1899年10月至1900年10月》附录3、《胶澳发展备忘录 1900年10月至1901年10月》附录4、《胶澳发展备忘录 1902年10月至1903年10月》附录13及《胶澳发展备忘录 1905年10月至1906年10月》附录10。
图3
1910年德制现状地图(a)、“1910图”(b)与1915年日制规划地图(c)对比
注:a、b、c图纸资料来源分别为德国亚琛图书馆(电子扫描件)、参考文献[
15
]和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图c中红色、黑色、黄色为加绘的规划内容,在1915年日占规划中的三期工事中,红色路网为第一期工事,黑色为第二期,黄色为第三期。
图4
1910年德制现状地图(a1, a2)、“1910图”(b1, b2)及1915年青岛市街图(c1, c2)的局部细节对比
注:据
图3
中各幅图纸放大后作为底图,每幅图取两个局部,自绘而成;图中红色线条为图中完全相同之处,红色色块为不同之处。
图5
1908年图(a)与1915年图(b)中的大港码头规划方案对比
注:以各底图为基础自绘。a、b底图资料来源分别为www.oldmapsonline.org、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图6
1905—1915年间青岛城市地图中的港区与“1910图”对比
注:以各底图为基础自绘。a、b、c、d、e、f、g、h底图资料来源分别为青岛市档案馆、《胶澳发展备忘录 1905年10月至1906年10月》附录10、www.oldmapsonline.org、德国亚琛图书馆(电子扫描件)、www.oldmapsonline.org、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青岛市档案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参考文献[
15
]。
图7
青岛历史鸟瞰图中的大港区域U形地物
注:图纸资料来源见参考文献[
39
]。
图8
德占时期所建铁路线与1915年日制规划路网(图中蓝色部分)对比
注:以各底图为基础自绘。a、b、c底图资料来源分别为《胶澳发展备忘录 1905年10月至1906年10月》附录10、www.oldmapsonline.org、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图9
1958年建筑学会出版物所载“1910年德人都市计划示意图”(a)与“1910图”(b)对比
注:a、b图纸资料来源分别为参考文献[
40
]、[
15
]。
图10
“1910图”溯源和流传过程
注:以各底图为基础自绘。底图资料来源,上排自左至右依次为德国亚琛图书馆(电子扫描件)、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参考文献[
40
]、[
16
];下排自右至左依次为参考文献[
15
]、[
17
⇓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