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 详细信息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30年:进展、启示与展望
孟贵, 王开泳, 王甫园, 董瑶嘉
地理科学进展, 2023, 42(5): 982-997.   DOI: 10.18306/dlkxjz.2023.05.012

成效评估 评估对象 调整类型 方法/模型 结果
空间影响 2008—2010年沈阳市主城区 市辖区优化调整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效应评价模型和综合评价方法 调整后,沈阳市城市空间布局逐步优化,但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64]
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杭州市8个市辖区 撤县(市)设区 综合扩展系数、扩展速率和强度和全局莫兰指数 调整后,杭州市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了建成区的空间分布格局[65]
经济影响 2003—2018年全国284个设区市 撤县设区 固定多期差分模型 调整后,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实施后的第4年显著促进城市经济效率提升[62]
1992—2015年全国1170个县(县级市) 撤县设区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调整后,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壁垒,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了被撤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53]
2000—2017年中国250个地级市 撤县设区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 调整后,显著提升了撤县设区所在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质量[66]
1988—2010年青岛市 政府驻地搬迁 合成控制法 政府驻地搬迁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性,在第6年开始显现[67]
中国1990—2007年撤县(市)设区的样本 撤县(市)区 双重差分模型(DID) 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约5年的短期促进作用,对经济长期发展则产生抑制作用[68]
社会影响 1998—2011年江苏省撤县设区县 撤县设区 合成控制法 调整后,显著降低了被撤并县的粮食产量[69]
中山市西区和南区居民 撤镇设街;撤镇并街 问卷调查与访谈 调整后,非中心城区与中心城区之间在教育、养老和医疗等领域差距逐渐缩小[70]
生态影响 2019年伊春15市辖区 城区重组、区县合并 定性分析 调整后,保护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生态治理能力[71]
城镇化影响 2000—2004年中国撤县设区 撤县设区 PSM-DID 调整后,显著提高了撤并县城的城镇常住人口的增长率[6]
2005—2017年中国撤县设区调整的85个城市 撤县设区 双重差分模型 调整后,有效缓解了城市化发展失衡,且在地级市效果更明显[72]
其他 2007—2018年长三角地区28个区划调整市(区/县) 撤县(市)设区、市辖区合并和市辖区范围调整 多期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法 调整后,显著增强了被调整区的土地运营程度[42]
1997—2010年中国撤县设区改革县市的企业 撤县设区 PSM-DID 符合集聚规律的县改区有助于促进企业家才能向生产经营活动配置[73]
表1 行政区划调整的成效评估相关案例与方法比较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