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应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GIS应用
    陈凯, 刘凯, 柳林, 朱远辉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8): 937-946. doi: 10.18306/dlkxjz.2015.08.001 cstr: 32072.14.dlkxjz.2015.08.001
    PDF全文 (65778) HTML (987)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元胞自动机城市扩展(RF-CA)模型。通过在多个决策树的生成过程中分别对训练样本集和分裂节点的候选空间变量引入随机因素,提取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该模型便于并行构建,能在运算量没有显著增加的前提下提高预测的精度,对城市扩展中存在的随机因素有较强的容忍度。RF-CA模型可进行袋外误差估计,以快速获取模型参数;也可度量空间变量重要性,解释各空间变量在城市扩展中的作用。将该模型应用于佛山市1988-2012年的城市扩展模拟中,结果表明,与常用的逻辑回归模型相比,RF-CA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分别能够提高1.7%和2.6%的精度,非常适用于复杂非线性特征的城市系统演变模型与扩展研究;通过对影响佛山市城市扩展的空间变量进行重要性度量,发现对佛山城市扩张模拟研究而言,距国道的距离与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具有最重要的作用。

  • GIS应用
    李月娇, 杨小唤, 蔡红艳, 余跃飞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 110-117. doi: 10.11820/dlkxjz.2015.01.013 cstr: 32072.14.dlkxjz.2015.01.013
    Baidu(6) CSCD(3)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流入人口大省,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省外流入人口达21497787 人,占广东省总人口的20.61%,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一位。本文以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县级行政单位为分析单元,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力图找出广东省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统计降维的技术手段,说明广东省流入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响应关系,讨论广东省流入人口与当地产业政策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流入人口数量增多,但分布格局总体稳定,流入人口的聚集度略有下降;②流入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分布格局与当地产业转移政策关系明显。
  • GIS应用
    毕硕本, 计晗, 陈昌春, 杨鸿儒, 沈香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 118-127. doi: 10.11820/dlkxjz.2015.01.014 cstr: 32072.14.dlkxjz.2015.01.014
    Baidu(19)
    遗址—河流距离是史前聚落遗址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省卢氏县为例,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采用基于PD,H 值计算的连续性地理数据最优离散法,获取遗址—河流相关性定量数值,讨论和总结模型中等间距(EI)、百分位(QV)、自然断点(NB)、几何间隔(GI)4 种分类方法,分别在裴李岗时期、仰韶前期、仰韶后期、龙山时期所表现的性能及适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聚落的结构、发展规律、分布和范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4个文化时期分别采用NB、QV、NB、GI及其分类数分别为8,8,8,6 时,为离水距离因子的最优离散。该因子对遗址密度分布的决定力分别为39.5%、70.8%、73.0%和59.8%;②洪水切割作用导致河岸两旁的阶地逐渐崩塌,阶地的面积越来越小,古人类为了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将遗址沿河散开呈条带装分布。当阶地面积小到一定程度,聚落沿河流长度扩展的成本过高,便开始向远离河流部分扩张,因此离河距离因子呈先升后降;③从Q 值提升强度看,NB/EI>GI>QV;从提升效率看,EI/GI>NB>QV;从决定力大小来看,GI>QV/NB>EI;④聚落结构由裴李岗时期的简单、稀疏和松散不断发展,分别在仰韶前、后期和龙山时期出现两极化、三段式,聚落发展影响因素由人口数量增长变为社会内部结构变化,聚落的分布和古人类活动范围距河流约正常人步行1~2.5 h 的距离,且不断扩大。
  • GIS应用
    马妍, 沈振江, 高晓路, 党安荣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1): 1670-1680. doi: 10.11820/dlkxjz.2013.11.010 cstr: 32072.14.dlkxjz.2013.11.010
    Baidu(4)
    本文以近年来广受规划工作者和学者关注的“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 Support System,PSS)”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概念和内涵的介绍,以及该领域国际国内相关现有研究的综述性分析,引出了规划支持服务资源这一概念。同时,重点针对面向城乡规划的规划支持服务资源的概念、分类进行了辨析,结合多方面的研究案例总结,将可为城乡规划提供服务的资源分为数据资源(Data as a Service, DaaS)、技术资源(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as a Service, APIaaS)和模型资源(APIaaS),针对其如何在软件平台(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上得以聚合、主要聚合技术以及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最后,针对规划支持服务资源的聚合发展趋势作了一定的前瞻性分析,以便于研究者在未来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的研究。
  • GIS应用
    兰玉芳, 徐霞, 蒋力, 金东艳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1): 1681-1691. doi: 10.11820/dlkxjz.2013.11.011 cstr: 32072.14.dlkxjz.2013.11.011
    Baidu(2)
    人口空间分布信息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太仆寺旗深受国家退耕政策影响,在退耕前后人口空间分布发生了剧烈变化。根据2000 年和2008 年研究区175 个行政村不同特点进行空间分析尺度的划分,并分析了各个空间尺度上行政村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指数、平均高程、平均坡度、距主要道路和水域距离的相关性。结合GIS和SPSS软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区2 期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并分别用各行政村实际人口密度检验空间化结果。研究中,采取逐级增加自变量个数的方法来寻求精度较高、较合适的人口空间化模型。结果表明,区域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最为密切;2000 年和2008年由空间化模型得到的各村人口密度与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判定系数R分别为0.961 和0.881,且两者线性拟合斜率都接近1,精度较高;8 年间,研究区人口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及其周围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其他区域则急剧下降,人口呈现出向城镇及其周围集聚的趋势,而退耕政策是导致区域人口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 GIS应用
    柏中强, 王卷乐, 杨飞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1): 1692-1702. doi: 10.11820/dlkxjz.2013.11.012 cstr: 32072.14.dlkxjz.2013.11.012
    Baidu(54) CSCD(34)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旨在发掘和展现人口统计数据中隐含的空间信息,并以地理格网或其他区域划分的形式再现客观世界的人口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有助于从不同地理尺度和地理维度对人口统计数据形成有益补充,其应用广泛,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对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进行综述:① 主要空间化方法的原理及其适用性;② 空间化中用到的建模参考因素,并结合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其作用机理;③ 典型人口空间化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人口数据空间化所运用的输入数据的质量和详细程度、尺度效应及时空分辨率、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和精度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