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应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模型应用
    张晓平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6): 68-76. doi: 10.11820/dlkxjz.2007.06.007 cstr: 32072.14.dlkxjz.2007.06.007
    Baidu(40) CSCD(4)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生产要素和产业格局在空间上合理配置, 以形成高 效的空间组织形态。面对国内外竞争, 如何构建高效的空间结构, 使之形成富有活力的组织体系, 是“中部崛起战略”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结合中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及 发展潜力, 指出在现有人口- 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构建多层次、高效运转的都市经济区空间组织体 系是增强中部地区竞争能力的关键。文章在城市中心性和交通运输联系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武汉 大都市经济区, 长沙、郑州中等都市区, 太原、合肥、南昌基本都市区的等级体系与划分方案。

  • 模型应用
    楚波, 金凤君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6): 77-86. doi: 10.11820/dlkxjz.2007.06.008 cstr: 32072.14.dlkxjz.2007.06.008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国土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的 空间发展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组织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本研究基于对东北地区空间发展 的总体情况的概观, 结合利用GIS 数据库分析所获的区域开发综合评价结果, 遵循一定的区划原 则, 获得了东北地区未来振兴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初步方案, 对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编制, 尤 其是空间总体布局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同时本研究所遵循的“全局判断———分区评 价———方案确定”的基本框架对于其他区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具有借鉴意义。

  • 模型应用
    王松涛, 郑思齐, 冯杰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6): 87-94. doi: 10.11820/dlkxjz.2007.06.009 cstr: 32072.14.dlkxjz.2007.06.009

    本文基于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 采用最短距离指标定量分析了商品 住房对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商业、绿地公园等6 大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 以下简称 “可达性”) , 并通过Hedonic 特征价格模型定量分析可达性对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明: 1) 按照“最短距离”可达性比较, 商品住房对绿地公园、医院和健身场所可达性最好, 而对大型 商场、文化设施、体育场馆的可达性较差; 2) 按照商品住房的区位和价格比较, 城市四环以内和高 价商品住房组别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明显优于其它组别; 3) 特征价格模型的定量分析表明, 重点高中、球类场馆、文化设施和绿地公园这4 种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越好, 则商品住房价格 越高, 即目前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被资本化入商品住房价格。

  • 模型应用
    朱新军,王中根,李建新,于磊,王金贵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5): 105-111. doi: 10.11820/dlkxjz.2006.05.022 cstr: 32072.14.dlkxjz.2006.05.022
    Baidu(277) CSCD(29)

    漳卫河流域是海河流域重要组成水系, 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典 型区域之一。本文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构建漳卫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 对模型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 总结出其取值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规律。并应用 2000~2004 年的水文气象数据, 进行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 将模拟结果与8 个行政区划的水资源 公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模拟相对误差在10%以内, 能够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成果对于SWAT 模型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 具有很好的示范性。也为海河全流域分布式水文 模型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模型应用
    于良,金凤君,王成金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5): 112-119. doi: 10.11820/dlkxjz.2006.05.024 cstr: 32072.14.dlkxjz.2006.05.024
    Baidu(34) CSCD(3)

    本文回顾了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 使用2002 年103 个国家的商品出口贸易数 据,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首位联系分析, 对国际贸易空间格局, 尤其是国际贸易流向与贸易组团 进行了研究。着重指出了国际商品贸易体系中的等级结构和核心国家, 分析了区域性贸易组团形 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美国和欧盟是第一级贸易中心, 是世界性核心; 中国和日本是第二级中 心, 是世界性贸易核心的候补者; 俄罗斯联邦、韩国、印度、巴西、新加坡、沙特等则为第三级的区 域性贸易核心。贸易组团的组成反映了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大中华地区 表现为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区为核心的双星体系, 香港特区在中国国际贸易中仍起重要的中 转作用。

  • 模型应用
    谢婷,钟林生,陈田,袁弘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5): 120-130. doi: 10.11820/dlkxjz.2006.05.025 cstr: 32072.14.dlkxjz.2006.05.025
    Baidu(180) CSCD(3)

    旅游发展使旅游目的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这个问题从20 世纪60 年代 开始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 并作为热点问题持续至今。本文结合人类学家的部分研究成果,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 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目 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模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指出了当前该领 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实证研究较多, 理论总结少; 定性方 法多, 定量测算少; 研究观点的片面性; 研究指标各异, 可比性不强。从长远的角度看, 研究成果和 实际发展管理的紧密结合、研究技术的突破和理论体系的确立、多学科融合综合研究将成为这个 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