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土地利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文| 土地利用
    宋军伟, 张友静, 李鑫川, 杨文治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2): 255-263. doi: 10.18306/dlkxjz.2016.02.012 cstr: 32072.14.dlkxjz.2016.02.012
    PDF全文 (3547) HTML (818)   可视化   收藏
    Baidu(49)

    高分一号(GF-1)卫星具有多种分辨率与大幅宽结合、重访周期短等优势,而Landsat-8卫星具有多波段、高辐射分辨率等优势。针对不同传感器参数特点,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对同区域同期两种数据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传感器对应波段决定系数均大于0.92;典型样本的光谱趋势一致性良好,但在农田与林地、不透水面与裸土的典型样本可分离性方面,Landsat-8优于GF-1;GF-1与Landsat-8的分类总精度分别为90.38%和90.07%,但不同地物类型的分类精度存在差异,波谱响应函数的差异可能是导致Landsat-8对林地的分类精度高于GF-1的原因;此外,GF-1对零碎分布地物类型的分类精度高于Landsat-8,主要原因是GF-1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 研究论文| 土地利用
    孙云华, 郭涛, 崔希民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2): 245-254. doi: 10.18306/dlkxjz.2016.02.011 cstr: 32072.14.dlkxjz.2016.02.011
    PDF全文 (3010) HTML (469)   可视化   收藏
    Baidu(7)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定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引进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理论方法。作为一种解释性的数学框架,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了每个时间间隔和每种地类的变化面积和变化强度。强度分析自上而下分为3个层次:间隔层次、地类层次和转变层次,将观察变化强度与平均变化强度比较,揭示不同层次的变化特征,并依次用快速的与缓慢的、活跃的与平稳的、来源与转变三对术语来描述。本文以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为例,深入阐述了不同层次的面积变化和强度变化,并对不同层次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间隔层次,2000年后昆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逐渐加大;在地类层次,建设用地的变化强度是最活跃的,林地的变化强度是最平稳的;在转变层次,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变为草地。强度分析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分析中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对深入挖掘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理解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 研究论文| 土地利用
    杜国明, 孙晓兵, 王介勇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2): 232-244. doi: 10.18306/dlkxjz.2016.02.010 cstr: 32072.14.dlkxjz.2016.02.010
    PDF全文 (2652) HTML (741)   可视化   收藏
    Baidu(53)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是根据社会经济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的过程,是确保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三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对1990-2013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阐释其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演化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1990-2013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功能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有所差异,黑龙江、吉林、辽宁土地利用功能发展程度依次递增,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76%、2.725%、2.261%;黑龙江和吉林社会功能值呈现波动性增长,辽宁则表现为阶段性变化;黑龙江经济系统功能值逐渐增大,而吉林和辽宁经济功能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00-2005年有所波动;黑龙江与吉林生态系统功能值呈现由基本稳定转变为波动增长的趋势,而辽宁则始终具有较大波动性;经济功能中的土地的生产功能与交通功能对东北地区省域土地利用功能均有较大影响,经济和社会因素对黑龙江与吉林土地利用功能多样性影响较大,生态因素则对其影响较小,而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对辽宁土地利用功能均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