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陈柳彤, 许映军, 徐粒, 黄靖玲, 张化, 周轶, 于富才
气候变暖背景下暴雨—山洪灾害风险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论文以广东省马贵河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下垫面变化对暴雨—山洪灾害危险性的影响。首先,构建区域化暴雨—山洪数值模型,模拟极端降雨情景下的山洪灾害淹没特征;然后,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解译人类建设活动、河道工程活动和自然因素变化的特征,并设置不同下垫面变化情景;最后,基于暴雨—山洪灾害危险性结果与下垫面特征变化关系分析下垫面变化对山洪灾害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人类建设活动对山洪灾害危险性变化的影响显著高于自然变化因素,尤其河道拓宽为主的河道工程活动对暴雨—山洪灾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在,当河道工程活动面积增加5.72%时,暴雨—山洪灾害的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面积分别减少11.53%和7.99%;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加0.39(从0.19增至0.58),这两个危险性等级分区面积分别减少1.96%和1.07%。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尺度内防灾减灾工程和区域规划布局提供参考,以期降低区域内暴雨—山洪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