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文化地理

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述评

展开
  • 1. 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刘丽梅(1972-),女,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管理、旅游发展与管理、区域分析与规划。E-mail: liulimei2000@sina.com

收稿日期: 2010-01-01

  修回日期: 2010-05-01

  网络出版日期: 2010-08-25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XJY026, 06CJY033)。

Review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Expand
  • 1. Deparment of Tourism,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y College, Hohhot 010051,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y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Received date: 2010-01-01

  Revised date: 2010-05-01

  Online published: 2010-08-25

摘要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被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在我国的研究日益凸显。通过文献分析可知,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参与的平台、制约分析、理论分析、模式构建、居民态度、一体化研究等等。案例区域大多选择在西部地区,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虽然还带有国外理论转借的痕迹,还存在重复研究的现象,但许多探讨已经深入到中国特殊的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中,不乏对我国制度因素与社区旅游参与之间逻辑关系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引用格式

刘丽梅,吕君 . 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述评[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 29(8) : 1018 -1024 . DOI: 10.11820/dlkxjz.2010.08.016

Abstract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and evaluation basi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gradually formed a strong trend in China. Related research system may know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going through two stages of initial explor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and has received some results in both study and applica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 impediments to participat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construction of pattern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development mechanisms, attitud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so on. The above-mentioned choose mostly west of china as the fields of study,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as the dominant factor. Although the related study has still the traces of theoretical transference and the phenomenon of duplication of research, many researches have already explored deeply into the Chinese special economic, social systems and cultural systems. Among them, there are the exposition on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of Chinese system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Some researches have possessed a certain breadth and depth.

参考文献


[1] 谢婷, 钟林生, 陈田, 等.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5): 120-130.

[2] 吕君. 旅游生态安全思想的缘起及其安全状态诊断.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 28(5) : 35-38.

[3] 徐璡昱, 刘力, 吴慧. 中国的韩国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1): 153-160.

[4] 唐顺铁. 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 地理研究, 1998, 17(2): 145-149.

[5] 刘纬华.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 旅游学刊, 2000, 15(1): 47-52.

[6] 黎洁, 赵西萍.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 旅游学刊, 2001, 16(4): 44-47.

[7] 刘纬华.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 海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2, 20(2): 98-103.

[8] 杨兴柱, 陆林, 王群. 旅游规划公众参与的核心内容初步研究. 人文地理, 2006, 21(4): 62-68.

[9] 宫晓玲. 试论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27(5): 114-117.

[10] 王丽华, 张宏胜. 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开发的“IDPC”模式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2004, 36(6): 60-64.

[11] 张超. 旅游经济推动下的康南藏乡女性经营参与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 2008, 19(4): 44-47.

[12] 王伊欢, 王珏, 武晋. 乡村旅游对农村妇女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26(3): 52-60.

[13] 王剑, 赵媛. 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与农村社区居民权益受损分析. 文地理, 2009, 24(2): 120-124.

[14] 王汝辉. 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民族村寨居民参与旅游的必要性研究. 旅游论坛, 2009, 2(4): 559-562.

[15] 孙九霞, 保继刚.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6(6): 128-137.

[16] 孙九霞, 保继刚.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阳朔遇龙河案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1): 85-92.

[17] 王三北, 高亚芳. 价值理性的回归: 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文化传承功能的升级演进. 民族研究, 2008, 30(3): 31-41.

[18] 文军, 胡天淑, 刘洋, 等. 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研究.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9, 28(2): 38-42.

[19] 王春雷, 周霄. 从人类学视角探析区域旅游规划社区参与. 规划师, 2003, 19(3): 71-73.

[20] 王瑞红, 陶犁.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形成及内涵.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3(4): 42-47.

[21] 蒋艳. 关于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的探讨.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4, 4(3): 49-51.

[22] 保继刚,孙九霞. 旅游规划社区参与研究: 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 规划师, 2003, 19(7): 32-38.

[23] 黄华, 明庆忠. 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途径探讨.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19(1): 25-27.

[24] 宋章海. 试论社区参与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23 (1): 62-65.

[25] 李广宏. 社区居民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探讨.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7, 23(4): 46-50.

[26] 郑向敏, 刘静. 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 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0(4): 12-18.

[27] 陈飙, 钟洁, 杨桂华. 云南香格里拉藏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的限制性因素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 29(8): 165-169.

[28] 宗圆圆. 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中的农民参与机制与治道研究. 旅游论坛, 2008, 1(3): 326-331.

[29] 宋章海, 韩百娟. 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 生态经济, 2008, 24(2): 147-153.

[30] 韩芳, 宋永生, 韩晶. 我国环城旅游与当地社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19(4): 87-89.

[31] 胡志毅, 张兆干. 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 2002, 17(2): 38-41.

[32] 马妍. 利益主体角度的农家乐社区参与层次分析.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9(2): 221-225.

[33] 李炳宽. 试分析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类型和层次. 林业经济问题, 2008, 28(4): 363-366.

[34] 唐晓云, 赵黎明. 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6(2): 93-97.

[35] 韦复生. 旅游社区居民与利益相关者博弈关系分析. 广西民族研究, 2007, 23(3): 197-205.

[36] 魏敏, 颜亚玉.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8, 23(6): 35-39.

[37] 饶勇, 黄福才, 魏敏. 旅游扶贫、社区参与和习俗惯例的变迁. 社会科学家, 2008, 23(3): 88-93.

[38] 余意峰. 社区主导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博弈论. 经济地理, 2008, 28(3): 519-522.

[39] 代则光, 洪名勇.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中居民行为的博弈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9): 261-264.

[40] 张世兵, 龙茂兴. 乡村旅游中社区与旅游投资商合作的博弈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4): 49-53.

[41] 李志飞. 发展经济学视角下的社区旅游发展. 江苏商论, 2008, 25(12): 106-108.

[42] 李荣芝, 虞重干. 体育旅游与社区人文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 体育文化导刊, 2007, 25(10): 47-51.

[43] 唐玲萍. 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再思考. 旅游论坛, 2008, 1(2): 304-308.

[44] 张中华, 张沛, 王兴中. 地方理论应用社区研究的思考: 以阳朔西街旅游社区为例.刊名? 2009, 29(1): 141-146.

[45] 程雪松, 鄢志武. “亲近理论”在社区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9(1): 125-128.

[46] 刘旺, 王汝辉. 文化权理论在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旅游科学, 2008, 22(2): 63-68.

[47] 郑群明, 钟林生. 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旅游学刊, 2004, 19(4): 33-37.

[48] 黄郁成, 陈超, 夏继军. 旅游开发与乡村社区经济.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27(6): 226-232.

[49] 李乐京, 陈志永, 吴亚平. 贵州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2007, 18(2): 97-81.

[50] 李天翼. 上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模式成因分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7(4): 72-75.

[51] 陈志永, 杨桂华. 民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 25(2): 52-63.

[52] 颜亚玉, 张荔榕. 不同经营模式下的“社区参与”机制比较研究. 人文地理, 2008, 23 (4): 89-94.

[53] 蒋海萍, 王燕华, 李经龙. 基于社区参与的古村落型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2009, 23 (8): 24-28.

[54] 张波. 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 旅游学刊, 2006, 21(7): 69-74.

[55] 叶春, 陈志永, 李渊妮.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行动方案设计.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8): 255-258.

[56] 吴雅玲.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运行框架的初步研究.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23(11): 1049-1050.

[57] 丁焕峰. 农村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 农村经济, 2006, 24(9): 49-52.

[58] 刘玉鹏, 苏勤. 基于人本原理的旅游社区居民激励机制的构建. 2008, 20(3): 99-102.

[59] 王琼英. 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型及保障机制. 农村经济, 2006, 24(11): 85-88.

[60] 蒋艳.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体操作分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经济论坛, 2003, 15(6): 89-93.

[61] 黎洁. 生态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自然生态保护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7(5): 128-132.

[62] 郎富平, 杨眉. 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态度感知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22(11): 68-74.

[63] 郭进辉, 孙玉军.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感知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24(2): 185-189.

[64] 杜忠潮, 耿涛. 乡村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感知研究.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3(6): 66-71.

[65] 谌永生, 王乃昂, 范娟娟, 等. 主社区居民对旅游效应的感知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4(2): 73-77.

[66] 杨兴柱, 陆林, 王群. 农户参与旅游决策行为结构模型及应用. 地理学报, 2005, 60(6): 928-940.

[67] 许振晓, 张捷, Geoffrey Wal, 等. 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 地理学报, 2009, 64(6): 736-744.

[68] 王莉, 陆林. 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 旅游学刊, 2005, 20(3): 87-93.

[69] 赵玉宗, 李东和, 黄明丽.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 旅游学刊, 2005, 20(4): 85-92.

[70] 潘秋玲, 李九全. 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 人文地理, 2002, 17(4): 38-42.

[71] 赵福祥. 旅游与社区人文环境互动关系研究.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3, 19(6): 103-106.

[72] 李九全. 国外社区旅游规划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理念. 经济地理, 2008, 28(1): 147-151.

[73] 赵福祥. 旅游与社区的整合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6(1): 64-67.

[74] 孙诗靓, 马波. 旅游社区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 旅游科学, 2007, 21(2): 29-32.

[75] 卞显红, 沙润, 邹丽敏, 等. 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4(5): 71-76.

[76] 卞显红, 张光生, 王苏洁.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生态经济, 2005, 21(10): 298-302.

[77] 何玲姬, 明庆忠, 李庆雷. 西部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的社区参与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7(4): 59-62.

[78] 李辉, 王生鹏, 孙永龙. 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2008, 23(3): 136-141.

[79] 陈金华, 李洪波. 试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27(1): 11-15.

[80] 黄芳. 传统民居旅游开发中居民参与问题思考. 旅游学刊, 2002, 17(5): 54-57.

[81] 卢松, 张捷. 古村落旅游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及社区建设研究. 旅游科学, 2009, 23(3): 41-47.

[82] 王涛, 张立明, 任亮平. 基于社区参与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 20(5): 114-117.

[83] 吴国清. 参与发展: 上海构建和谐旅游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商业研究, 2008, 51(6): 26-29.

[84] 周忠宝, 陈国洪. 面向社区服务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工程, 2001, 17(1): 114-116.

[85] 张维亚. 基于WebGIS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公众参与管理模式初探.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2(1): 58-63.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