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

城市用地扩张及驱动力研究进展

展开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1
刘涛(1987-),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E-mail: liutao@pku.edu.cn

收稿日期: 2009-09-01

  修回日期: 2010-03-01

  网络出版日期: 2010-08-2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75)。

Progress in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Expand
  •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Received date: 2009-09-01

  Revised date: 2010-03-01

  Online published: 2010-08-25

摘要

城市土地利用是地理学、土地科学和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研究的核心领域,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城市用地扩张成为近年来该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全国、区域和个案城市3个尺度总结了中国城市用地扩张的特征和空间模式;从LUCC、区域统计和案例剖析3个视角对城市用地扩张及驱动力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归纳。研究发现,学科的交叉性决定了关于城市用地扩张问题的研究在视角、尺度、方法、数据等方面有明显不同,相关研究的差异和纷争较大;实证研究方法逐渐多元化,但模型建设有待加强,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从现有研究进展来看,应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强化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

刘涛,曹广忠 . 城市用地扩张及驱动力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 29(8) : 927 -934 . DOI: 10.11820/dlkxjz.2010.08.005

Abstract

Urban land expansion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s in the recent debates in the studies in geography, environmental science, land science and urban planning. The sustained rapid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China has led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many papers focusing on this issue have been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patterns and its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at national, regional and urban scales from perspectives of LUCC, regional statistics and case studies.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rapid urban land expansion with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versity since the 1990s. The rapid growth of urban land is driven mainly by urban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national and local policies. As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researches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different subjects keep separate and distinct from each other in perspective, scale, methods and data. There are abundant approaches for empirical study, while few for model establishment, not to menti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bsence of basic theories and research paradigms leads to the incomparability of research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hich will restrict further studies in this field. At last, the authors argue for intra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参考文献


[1] 吴传钧. 地理学的特殊研究领域和今后任务. 经济地理, 1981(1): 5-21.


[2] 吴传钧.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经济地理, 1991, 11(3): 1-6.


[3] 樊杰, 吕昕. 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 土地利用变化. 地学前缘, 2002, 9(4): 429-430.


[4] 杨吾扬, 江美球. 地理学与人地关系. 地理学报, 1982, 37(2): 206-215.


[5] 李秀彬.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 地理学报, 1996, 51(6): 553-558.


[6] 刘纪远, 刘明亮, 庄大方, 等.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中国科学: D辑, 2002, 32(12): 1031-1042.


[7] Murakami A, Medrial Z A, Takeuchi K, et al. Trends in urbanization and patterns of land use in the Asian mega cities Jakarta, Bangkok, and Metro Manil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5, 70(3-4): 251-259.


[8] Verburg P H, Veldkamp A, Fresco L O. Simulation of changes i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use in China. Applied Geography, 1999, 19(3): 211-233.


[9] 李秀彬.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 329-333.


[10] 陶然, 徐志刚. 城市化、农地制度与迁移人口的社会保障. 经济研究, 2005,(12): 45-56.


[11] 田光进, 刘纪远, 庄大方, 等. 基于遥感与GIS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时空特征. 第四纪研究, 2003, 23(4): 421-427.


[12] 谈明洪, 李秀彬, 吕昌河.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耕地的占用. 中国科学: D辑, 2004, 34(12): 1157-1165.


[13] 黄季焜, 朱莉芬, 邓祥征.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科学: D辑, 2007, 37(9): 1235-1241.


[14] 谈明洪, 吕昌河. 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地理学报, 2003, 58(2): 285-293.


[15] 李加林, 许继琴, 李伟芳,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 地理学报, 2007, 62(4): 437-447.


[16] 曹小曙, 田文祝, 郭庆铭. 穗港城市走廊城镇用地扩展类型分析. 经济地理, 2006, 26(1): 111-113.


[17] 雷军, 张雪艳, 吴世新,等. 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地理科学, 2005, 25(2): 161-166.


[18] 胡伟平, 杨国清, 吴志峰,等.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近期变化研究. 地理研究, 2003, 22(6): 780-788.


[19] 韦素琼, 张金前, 陈健飞.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闽台城镇建设用地分布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3): 11-18.


[20] 张心怡, 刘敏, 孟飞. 基于RS和GIS的上海城建用地扩展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1): 29-33.


[21] 姚士谋, 顾朝林, Cheng K W. 南京大都市空间演化与地域结构发展策略.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17(3):7-11.


[22] 薛东前, 王传胜. 无锡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与趋势分析. 资源科学, 2003, 25(1): 9-14.


[23] 马荣华, 陈雯, 陈小卉, 等. 常熟市城镇用地扩展分析. 地理学报, 2004, 59(3): 418-426.


[24] 史培军, 陈晋, 潘耀忠.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地理学报, 2000, 55(2): 151-160.


[25] 黎夏, 叶嘉安. 利用遥感监视和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扩张过程: 以东莞市为例. 地理研究,1997,16(4): 56-62.


[26] 顾朝林. 北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 307-312.


[27] 肖捷颖, 葛京凤, 沈彦俊,等. 基于GIS的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扩展分析. 地理研究, 2003, 22(6): 789-798.


[28] 匡文慧, 张树文, 张养贞,等. 1900年以来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机理分析. 地理学报, 2005, 60(5): 841-850.


[29] 林目轩, 陈秧分, 师迎春,等. 大城市内部建设用地扩张差异及其原因: 以长沙市区为例. 经济地理, 2006, 26(5): 836-841.


[30] 周国华, 贺艳华. 长沙城市土地扩张特征及影响因素. 地理学报, 2006, 61(11): 1171-1180.


[31] 章剑龙, 苏玉燕, 汪洪波,等. 芜湖市城市扩展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力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2):123-127.


[32] 张新焕, 杨德刚, 陈曦. 乌鲁木齐近50年城市用地动态扩展及其机制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05, 28(2): 263-269.


[33] 杨存建, 张果, 陈军,等. 基于遥感的成都市及其周边城镇的扩展. 地理研究, 2008, 27(01): 100-108.


[34] 郭莉滨, 杨庆媛, 郝府祥. 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制及对策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30(3): 573-576.


[35] 朱英明, 姚士谋, 李玉见.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0, 16(2): 12-16.


[36] 刘纪远, 王新生, 庄大方,等. 凸壳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识别. 地理学报, 2003, 58(6): 885-892.


[37] 王新生, 刘纪远, 庄大方,等.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地理学报, 2005, 60(3): 392-400.


[38]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上海及周边主要城镇城市用地扩展空间特征及其比较. 地理研究, 2003, 22(6): 769-779.


[39] 马荣华, 顾朝林, 蒲英霞,等. 苏南沿江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及其测度. 地理学报, 2007, 62(10): 1011-1022.


[40] 闫小培, 毛蒋兴, 普军. 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地理学报, 2006, 61(6): 613-623.


[41] 张文忠, 王传胜, 吕昕,等.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地理学报, 2003, 58(5): 677-685.


[42] Pijanowski B C, Brown D G, Shellito B A et al. Using neural networks and GIS to forecast land use changes: a Land Transformation Model.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2, 26(6): 553-575.


[43] Bicik I, Jelecek L, Stepanek V. Land-use changes and their social driving forces in Czechia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Land Use Policy, 2001, 18(1): 65-73.


[44] 摆万奇, 阎建忠, 张镱锂. 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1): 71-78.


[45] 宋开山, 刘殿伟, 王宗明, 等. 1954年以来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地理学报, 2008, 63(1): 93-104.


[46] 孔祥斌, 张凤荣, 李玉兰,等. 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 资源科学, 2005, 27(2): 59-65.


[47] 李景宜. 渭河下游洪泛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干旱区研究, 2007, 24(5): 618-623.


[48] 李海鹏, 叶慧, 张俊飚. 中国收入差距与耕地非农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对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 中国土地科学, 2006, 20(5): 7-12.


[49] 龙花楼, 李秀彬.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地理学报, 2001, 56(4): 417-425.


[50] 摆万奇, 张镱锂.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 资源科学, 2002, 24(4): 11-15.


[51] 陈佑启, Verburg P H, 徐斌.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空间建模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2):116-127.


[52] 李平, 李秀彬, 刘学军.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地理研究, 2001, 20(2): 129-138.


[53] 安祥生. 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及其预测: 以山西省为例.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42(S1): 87-90.


[54] 雷军, 吴世新, 张雪艳,等.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干旱区地理, 2005, 28(4): 554-559.


[55] 石诗源. 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07): 2023-2025.


[56] 高魏, 闵捷, 张安录. 基于岭回归的农地城市流转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21(3): 51-58.


[57] 甘红, 刘彦随, 王大伟.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人文驱动因子模拟分析. 资源科学, 2004, 26(2): 88-93.


[58] Zhang T. Community features and urban sprawl: the case of the Chicago metropolitan region. Land Use Policy, 2001, 18(3): 221.


[59] Camagni R, Gibelli M C, Rigamonti P. Urban mobility and urban form: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urban expansion.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0(2): 199-216.


[60] 王丽萍, 周寅康, 薛俊菲. 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及驱动机制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2005, 19(6): 26-29.


[61] 韦素琼, 陈健飞. 闽台建设用地变化与工业化耦合的对比分析. 地理研究, 2006, 25(1): 87-95.


[62] 曹银贵, 王静, 郑新奇,等. 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驱动因子路径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7(03): 66-69.


[63] 廖和平, 彭征, 洪惠坤,等. 重庆市直辖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与机制. 地理研究, 2007, 26(6): 1137-1146.


[64] 许婧婧, 陶文星, 包广静,等. 我国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 经济地理, 2006, 26(S1):152-156.


[65] Tan M, Li X, Xie H, et al.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arable land los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Land Use Policy,2005,22(3):187-196.


[66] 曲福田, 陈江龙, 陈雯.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2): 231-241.


[67] 何流, 崔功豪. 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与机制. 城市规划汇刊, 2000,(6): 56-60.


[68] 汪小钦, 徐涵秋, 陈崇成. 福清市城市时空扩展的遥感监测及其动力机制.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28(2): 111-115.


[69] 苏维词. 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共环境效应. 地理科学, 2000, 20(5): 462-468.


[70] 姚士谋, 朱振国, 陈爽, 等. 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模式. 现代城市研究, 2002(2): 61-64.


[71] 陈利根, 陈会广, 曲福田, 等.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以马鞍山市为例. 资源科学, 2004, 26(6): 137-144.


[72] 曾磊, 宗勇, 鲁奇. 保定市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资源科学, 2004, 26(04): 96-103.


[73] 吴宏安, 蒋建军, 周杰,等. 西安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地理学报, 2005, 60(1): 143-150.


[74] 陈本清, 徐涵秋. 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遥感分析: 以厦门市为例. 经济地理, 2005, 25(1): 79-83.


[75] 林目轩, 师迎春, 陈秧分,等. 长沙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 地理研究, 2007, 26(2): 265-274.


[76] 李秀彬. 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3): 195-203.


[77] 鲁奇, 战金艳, 任国柱. 北京近百年城市用地变化与相关社会人文因素简论. 地理研究, 2001, 20(6): 688-696.


[78] 修春亮, 祝翔凌. 地方性中心城市空间扩张的多元动力:基于葫芦岛市的调查和分析. 人文地理, 2005, 20(2): 9-12.


[79] Zinyama L M. Sources and range of data on land- 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n Zimbabwe. Land Use Policy, 1999, 16(3): 161-165.


[80] 摆万奇. 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15(2): 112-116.


[81] 姜文亮. 基于GIS和空间Logistic模型的城市扩展预测: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经济地理, 2007, 27(5): 800-804.


[82] 刘盛和, 吴传钧, 陈田. 评析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研究. 地理研究, 2001, 20(1): 111-119.


[83] 摆万奇, 赵士洞.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 资源科学, 2001, 23(3): 39-41.


[84] 刘盛和. 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与动力机制.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1): 43-50.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