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及展望

展开
  •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
    2. 河南城建学院测绘与城空间信息系,河南 平顶山 467001|
    3.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4.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鲁春阳(1979-),女,河南平顶山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与区域规划的研究。E-mail: luchunyang1223@163.com.

收稿日期: 2010-01-01

  修回日期: 2010-05-01

  网络出版日期: 2010-07-25

基金资助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14B04-02).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es on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ina

Expand
  •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Department of survey and urban spatial information,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ingdingshan 467001, Henan, China|
    3.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4.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Design, Beijing 100044, China

Received date: 2010-01-01

  Revised date: 2010-05-01

  Online published: 2010-07-25

摘要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能促进城市功能发挥及用地效益提升,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驱动机制、结构优化及动态模拟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发现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深化。本文认为,未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应从城市功能结构合理配置的角度,探究不同产业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不仅关注城市数量结构研究,更注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研究方法从以静态为主向动态化转变,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不同类型城市发展必须的功能性用地及用地比例的理论框架,为城市规划编制和优化用地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本文引用格式

鲁春阳,杨庆媛,靳东晓,李新阳,文枫 .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 29(7) : 861 -868 . DOI: 10.11820/dlkxjz.2010.07.013

Abstract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is always one of research cores both in urban plan and urban geography.Reasonable land use structure has been one of the ways to ptomote urban function and land use benefi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urban land use evolution feature, driving mechanism of urban land use evolution,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dynamic simulation. The conclusions show the present reasearch has its own limits in methods and contents. In the future, following works should be conducted. (1) From the view of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 and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should be studied and the general rule of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evolution in different industrial phases should be explored; (2) Static models should be changed to dynamic-quantitative models, and a supporting system for decision-maki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3)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regulating urban land use types and land use structur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urban planning and land use spatial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参考文献


[1] 河海兵.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卢纶及其演进趋势.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5, 6(5): 96-104.

[2]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等. 城市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19-227.

[3] 边学芳, 吴群, 刘玮娜.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 资源科学, 2005, 27(3): 73-78.

[4] 孙元军, 郑新奇,常伟倩. 基于Weka的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特征挖掘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44(27): 231-235.

[5] 冯 健, 刘玉.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特征、模式与机制.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4): 93-106.

[6] 蒋贵国, 张静. 不同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 27(S): 86-88.

[7] 张 颖. 经济增长中土地利用结构研究.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8] 陈彦光,刘继生.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维数. 地理研究, 2001, 20(2): 146-152.

[9] 许学强, 朱剑. 现代城市地理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10] 冯 健. 杭州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化. 地理学报, 2003, 58(3): 343-353.

[11] 王新生, 刘纪远, 庄大方,等.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地理学报, 2005, 60(3): 392-400.

[12] 姜鲁光, 聂晓红, 刘恩峰. 基于GIS的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经济地理, 2003, 23(1): 70-73.

[13] 赵晶, 徐建华,梅安新.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的分形研究: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1):78-84.

[14] 匡文慧, 张树文, 张养贞,等. 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 41(7): 176-179.

[15] 罗江华, 梅昀, 陈银蓉. 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1):145-148.

[16] 石崧.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城市规划汇刊, 2004(1):50-52.

[17] 耿慧志. 论我国城市中心区更新的动力机制. 城市规划汇刊, 1999(3):27-33.

[18] 王新涛.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系统分析. 北方经济.2009(6):33-35.

[19] 王开泳, 肖玲.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1:116-122.

[20] 袁丽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21(3): 51-55.

[21] 陈志. 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及动力分析. 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28(3): 317-340.

[22] 张新长,张文江. 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44(1):117-120.

[23] 曾忠平, 卢新海. 武汉城市用地结构演变模式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3): 44-48.

[24] 罗鼎, 许月卿, 邵晓梅,等.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及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5): 791-797.

[25] 毛蒋兴, 闫小培, 李志刚,等. 深圳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调控效能. 地理学报, 2008, 63(3): 311-320.

[26] 刘坚, 黄贤金, 赵彩艳, 等. 基于DEA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应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 27(3): 330-224.

[27] 刘少波. 试论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及其空间优化.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11-21.

[28] 张洁. 东京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及其对中国大城市的启示. 经济地理, 2004, 24(6): 812-815.

[29] 丁瑜. 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法制与社会, 2009(8):280-281.

[30] 徐士珺, 郑循刚.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经济纵横, 2006(8):31-32.

[31] 张志斌,李雪梅.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优化的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21(12):1-5.

[32] 刘艳军, 李诚固, 徐一伟.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 以长春市为例. 人文地理, 2007, 22(4): 41-45.

[33] 朱玉明.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演变关联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 人文地理, 2001, 16(1): 84-87.

[34] 王会彬, 宋瑞, 陈强. 以公交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研究. 交通标准化, 2009(9): 23-26.

[35] 孙钰, 姚晓东.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优化探讨. 城市, 2001(2): 17-20.

[36] 任奎, 周生路, 张红富, 等. 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 以江苏宜兴市为例. 资源科学, 2008, 30(6): 912-918.

[37] 倪琳, 周勇, 刘义, 等.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 资源与产业, 2008, 10(4): 50-53.

[38] 杨春玲, 秦明周, 闫艳.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以巩义市为例. 生态经济, 2008(10): 24-29.

[39] 严金明.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 理论·方法·战略.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40] 谭淑豪. 说目标规划法逐步法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D]. 北京: 北京大学, 2001.

[41] 但承龙, 雍新琴, 厉伟.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及决策方法: 江苏启东市的实证研究.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1, 7(3): 38-41.

[42] 耿红, 王泽民.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5(2): 167-171.

[43] 赵涛, 郑新奇, 邓祥征. 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分析应用: 以济南市为例. 地球信息科学, 2004, 6(2): 53-57.

[44] 何鑫, 王昌全, 李琼芳.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4, 20(3): 215-217.

[45] 董品杰, 赖红松.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6): 52-55.

[46] 傅伟. 基于GIS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决策专家系统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2001, 9(5): 5156.

[47] 徐昔保. 基于GIS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与优化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8] 武晓波, 赵健, 魏成阶, 等. 元胞自动机用于城市发展模拟的方法初探: 以海口市为例. 城市规划, 2002, 26(8): 69-73.

[49] 史培军, 陈晋, 潘耀忠.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地理学报, 2000, 55(2): 152-160.

[50] 黎 夏, 叶嘉安. 基于神经网络的元胞自动机及模拟复杂土地利用系统. 地理研究, 2005, 24(1): 19-27.

[51] Kok K. M Winograd. Modelling Land-use change for Central America,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impact of hurricaner Mith. Ecological Modelling,2002,149(1/2): 53-69.

[52] De Koning G H J, Verburg P H ,Veldkamp A, et al. Multi-scale modelling of Land-use change dynamica for Ecuador. Agricultural Systems,1999, 61(2): 77-93.

[53] Verburg P H, Chen Y Q, Veldkamp A. Spatial explorations of Land-use change and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0, 82(1/2/3): 333-354.

[54] Verburg P H, Veldkamp T A, Bouma J. Land use change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population press: The case of Java.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999, 9(4): 303-312.

[55] 蔡玉梅, 刘彦随, 宇振容, 等.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展:CLUE-S模型及应用.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4): 63-72.

[56] 谭永忠, 吴次芳, 牟永铭, 等.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12): 72-77.

[57] 刘琼, 欧明豪, 彭晓英. 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研究: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8(3): 107-112.

[58] 殷少美, 周寅康, 濮励杰, 等. 马尔柯夫链在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中的应用:以湖南娄底万宝镇为例. 经济地理, 2006, 26(S): 120-124.

[59] 郭月婷, 廖和平, 彭征. 中国城市空间拓展研究动态.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3): 370-375.

[60] 刘继生, 陈彦光. 基于GIS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探讨. 地理研究, 2002, 21(2): 155-162.

[61] 徐昔保, 杨桂山, 张建明. 基于神经网络CA的兰州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24(6): 80-84.

[62] 曹银贵, 王静, 陶佳, 等. 基于CA与AO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3): 80-88.

[63] 黎夏, 叶嘉安. 基于神经网络的元胞自动机及模拟复杂土地利用系统. 地理研究, 2005, 24(1): 19-27.

[64] 张金牡, 吴波, 沈体雁. 基于Agent模型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研究.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27(1): 80-83.

[65] 杨青生, 黎夏. 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结合及城市用地扩张模拟. 地理科学, 2007, 27(4): 542-548.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