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研究进展
  • 研究进展
    申悦, 柴彦威, 王冬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ICT凭借网络飞速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地理、交通、规划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国内外ICT 对居民时空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时空制约、破碎化、多任务以及ICT 活动的可视化与数据管理几个角度,论述了国外ICT 对居民时空利用的影响研究。从交通视角出发,分别从ICT与出行及实体活动、远程办公与通勤行为、网上购物与实体购物及购物出行、网上娱乐与休闲娱乐及休闲出行4 组关系方面,对国外研究进行综述。对目前国内ICT 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国的ICT 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地理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基于微观个体行为视角的ICT研究极为不足。指出数据搜集是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ICT影响研究的关键,国内学者应对空间与行为视角的ICT研究给予足够的关注。
  • 研究进展
    刘志高, 尹贻梅, 孙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受到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学派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演化路径成为集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形成的传统解释及其不足,然后回顾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研究特点和主要研究思路,最后指出了在中国应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研究进展
    毕秀晶, 汪明峰, 宁越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软件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内容。软件服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软件产业全球生产网络日益复杂。软件产业不断成为政府以及学者们研究的新热点,经济地理学视角的软件产业研究也不断涌现,但研究对象主要以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少数新兴软件国家为主,对中国软件产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尚比较缺乏。基于此,文章综述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相关研究、总结研究方法、探寻一般研究思路,以期为中国区域及城市的软件产业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共同丰富与充实软件产业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在已有文献资料基础上,从软件产业空间分布及演变、软件产业空间格局形成的动力机制、软件产业集群、软件产业全球生产网络4 个方面,对国外学者关于软件产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总结软件产业相关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提出对国内软件产业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几点启示。
  • 研究进展
    王姣娥, 莫辉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航空地理学是交通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其最年轻的学科分支。本文以中国和欧美主流航空地理学研究为考察对象,从历史演进、技术变革和制度变迁的综合视角将近百年航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分为4 个阶段:20 世纪50 年代前的学科起步发展阶段、50-70 年代的基础体系建构阶段、80-90 年代的理论框架完善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繁荣阶段。航空地理学传统研究主题包括史志与区域地理总图、机场格局与城镇关联体系、网络结构与组织效应及优化、航空布局与区域发展互动关系、机场布局规划及其影响因素、政策对航空业发展的影响等。近年来,国内外对航空运输地位与作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加之航空数据可获得性不断提升,航空网络结构的复杂性、世界(中心)城市、机场体系与航空网络的演化规律与机理、航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领域。早期,中国航空地理学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同步,但中期受历史原因的制约而大为滞后;近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研究任务与日俱增。国内学界不仅需要完成对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西方航空地理学基础理论的引入及实证研究,同时须建立航空地理学学科体系,并积极加入国际前沿性课题研究行列。
  • 研究进展
    刘云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自创刊至2009 年底所刊载的城市地理学相关论文共523 篇为数据源,对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论文数量、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作者单位等方面归纳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动态特征,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估算了核心作者群及其论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 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由侧重宏观逐步转变为宏微观并重,使用数量方法的研究明显增多,基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在研究主题上,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成为研究热点;在作者群变化上,核心作者人数及其论文篇数增加但比重下降,说明中国城市地理学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呼吁中国城市地理学注重研究规范的引导和核心作者的培育,以利于学科持久健康发展。
  • 研究进展
    王开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生活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城市空间的优化调控。文章从功能空间和本体论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城市生活空间的内涵以及研究城市空间的新视角。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活空间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城市生活空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容,研究尺度从宏观向微观转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评价是当前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也趋于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方法外,还出现了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以及借用文化生态学和后现代主义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结合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活空间的具体类型以及形成演化机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更多的规划手段和调控机制,不断优化城市的生活空间格局。
  • 研究进展
    余建辉, 张文忠, 王岱, 谌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居住环境安全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居住环境安全研究脉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国内外居住环境安全研究的各自特点。比较而言,国外研究相对来说更具系统性,随着研究焦点的时序转变可以分为3 个阶段:早期偏重空间结构的研究;发展期偏重物质环境影响的研究以及近期偏重居民社会属性影响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从时序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起步期从公共安全角度进行的探索和发展期逐步转向多元化的独立调查。
  • 区域地理
  • 区域地理
    赵兴国, 潘玉君, 赵波, 和瑞芳, 刘树芬, 杨小燕, 李会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借助“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概念模型,构建区域资源环境负荷指数,应用脱钩理论及基于弹性分析法改进的脱钩程度判定标准,以1998-2008 年为时间界限,以T1 、T2 、T3 、T4 和T5 5 个时期为时间尺度,以全国及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空间尺度,试图对中国及各省区资源环境负荷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或规律进行定量判定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是从时间演变还是从空间演变来看,中国及其绝大多数省区资源环境负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其演变主要从相对脱钩Ⅰ → 相对脱钩Ⅱ → 相对脱钩Ⅳ → 相对脱钩Ⅲ → 相对脱钩Ⅱ的呈近“正态分布曲线”的规律。②按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 大地带划分,各省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与全国比较的空间演变规律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相对较低,但有上升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则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而逐渐下降,其下降速度的顺序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随着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的有力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优化,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正呈现良性互动,二者有望实现绝对脱钩,这对中国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 区域地理
    孙平军, 修春亮, 丁四保, 魏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空间极化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从要素流的视角构建区域发展衡量指标——城镇集聚能力,并从整体上评价1995-2008 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演变格局;其次利用差异指数和极化指数,从不同集聚层次对东北三省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和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①从区域发展衡量指标的动态演变格局来看:1995-2008年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是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整体水平稍有下降;集聚能力得分排序及其演变趋势表明,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资源城市主宰着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四中心城市呈现出由北往南递增的发展趋势,且由四城市形成的经济区实体功能开始显化,并沿哈大铁路形成一条不连续的“极化轴”,区域发展中心逐步南移;区域发展的地域差异性非常明显。②从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和极化指数来看: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市区极化程度明显高于县(县级市),且发展演进方向互异;空间分布上非均衡性指数表现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而崔-王指数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城市类型(资源城市与非资源城市)表现出异向发展趋势,其中资源城市呈绝对的下降趋势,且资源城市的极化程度明显低于非资源城市。
  • 区域地理
    谭一洺, 杨永春, 冷炳荣, 李甜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视角,建立了成渝地区17 个最小分析单元(FUR,Functional Urban Region) × 149家公司的量化矩阵,进行了基于服务值、连通性和网络性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成渝地区的城市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特征。其中,FUR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走廊地区和绝大部分地级市。结果表明:成都市和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在成渝地区城市网络体系中构成双一级核心;次核心绵阳市在显著连接数量上领先于除一级核心以外的其他城市或地区;其余城市或地区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虽略有差别,但相互联系,共同发展。成渝地区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起步阶段,基于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视角的城市网络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成渝地区经济基础相对发达的城市并未连接成片,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地域的经济联系比较落后。
  • 区域地理
    刘斌涛, 陶和平, 刘邵权, 史展, 郭仕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通发展滞后是制约山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定量评估山区交通通达情况对认知山区交通空间格局和进行山区交通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综述国内外交通地理文献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以交通设施技术等级、距离交通枢纽的通行时间和交通线密度3 个因子为核心的山区交通通达度测度模型,并引入交通摩擦系数来提高山区交通通达度测算的精度。利用该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州各县市的交通通达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凉山州交通通达情况总体较差,其中较差和极差的县市有9 个,占全州国土面积的61.60%;交通通达度理想和良好的县市仅有3 个,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5.49%。凉山州的测算结果表明,山区交通通达度模型结构合理,测算精度高,在我国广大山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文化与旅游地理
  • 文化与旅游地理
    王圣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福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是福祉地理学赖以依存的基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框架深刻影响着福祉地理学。史密斯提出的福利地理学分析框架是研究福祉地理学的重要基石。但是,由于福祉概念的复杂性、地理哲学多元化、研究手段多样化以及发展观演变等因素,有必要分析福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重构福祉地理学的研究框架。福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和研究方法(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是构建福祉地理学综合研究框架的前提。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融合哲学基础、时空维度和伦理性为一体的福祉地理学研究新框架:由福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性构成的体系为“主轴”,以时空维度为“辅轴”的福祉地理学WOSTEEM框架。
  • 文化与旅游地理
    肖随丽, 贾黎明, 汪平, 李江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 世纪中叶,到森林中休闲游憩的人数剧增,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美国林务局的管理者和专家发展了游憩机会谱(ROS)理念和管理框架,其主要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指标对游憩区进行分类分级,编制游憩机会清单,对资源进行清查、规划和管理。本文在介绍RO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民森林游憩的需求特征和森林游憩区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现状,筛选出“自然程度”、“偏远程度”、“游客密度”和“管理强度”4 个评价指标,分析提出了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将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区分为城郊开发区域、城郊自然区域、乡村开发区域、乡村自然区域和半原始区域五个游憩机会等级,并结合目前的北京市游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状,用GIS作图直观展示了各游憩机会的分布,分析比较了各游憩机会的供需状况,为北京城郊森林游憩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文化与旅游地理
    马丽君, 孙根年, 杨睿, 龙茂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系统收集城市气候及游客网络关注度数据的基础上,对30 个城市气候舒适度和游客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综合舒适指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丰度、节假日虚拟因子,采用OLS方法建立了游客网络关注度与气候舒适度的时空相关模型,结果显示:①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地理纬度的影响,按城市气候舒适指数的年内变化,可以将30 个城市划分为倒“V”形、倒“U”形、“M”形和宽“U”形4 种类型;②游客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变化主要受气候舒适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按游客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可以将30个城市划分为3 种类型:倒“V”形、“W”形和“M”形;③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游客网络关注度年内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春、北京、西宁和海口游客网络关注度月指数的气候弹性系数分别为0.542%、0.46%、1.182%和0.8%;④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游客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气候综合舒适度指数每变化1 个单位,游客网络关注度将增加(或减少)0.641 万次。
  • 文化与旅游地理
    葛军, 刘家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静态、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以2001-2008 年广东省和全国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中,住宿业、饮食销售业和文化娱乐产业与全国相比有竞争优势;而长途交通、邮政通信和景区游览产业竞争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国际旅游业并未出现明显的产业结构升级现象,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部门,如商品销售、文化娱乐和邮政电讯等部门从长时期看,并没有明显的升级趋势;相反,住宿、交通、饮食等需求收入弹性小的部门,现有的产业结构对这些部门的增长仍有很大贡献。
  • 书评
  • 书评
    汤茂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0 年上半年,我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的书《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选集》(以下简称《文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尽管其中的大部分文章以前都认真读过,但这次读后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更深刻地感觉到了研究深入、态度坦诚、人情温暖、富于启发。因而我这篇读后感就大致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写,但并不想写成一个全面性的评述,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参考张天新已经发表的书评,以及早年林初昇和孟延春分别对周老师的专著《城市地理学》(商务版)和著述进行的全面学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