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生态环境与碳循环
  • 生态环境与碳循环
    白军红, 欧阳华, 徐惠风, 周才平, 高俊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重要性,是地球表面上很少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被作为先兆区或预警区。青藏高原湿地多为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水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青藏高原湿地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湿地的类型和分布、湿地土壤、湿地植被、泥炭的形成与演化、湿地动物、古植被古气候、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湿地退化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 生态环境与碳循环
    夏朝宗, 熊利亚, 庄大方, 刘喜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遥感在陆地植被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遥感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模拟和NPP估算尺度的扩展。NPP遥感模型中,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和辐射利用率是描述植物光合过程的两个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和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MODIS数据的参数反演模型,重点研究地表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总量(APARSFC)、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RPAR)、辐射利用率(RUE)等的定量提取,并选择东北温带落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6月MODIS数据,探讨各自在NPP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6月东北温带落叶林地表PAR净通量月均值为8.1MJ m-2day-1;RPAR大于0.5,部分地区达到饱和;辐射利用率在0.45~1.09gC MJ-1之间,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针叶林均值分别为 0.71和0.69gC MJ-1;净光合产物月累积均值达0.53MgC hm-2,其中,落叶针叶林为0.56MgC hm-2,落叶阔叶林达0.51MgC hm-2,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与过程机理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差异很小,体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 生态环境与碳循环
    康相武, 吴绍宏, 杨勤业, 杨佩国, 马 欣, 刘自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曲折的变化过程,但是总体来说该区生态环境一直在退化,只是在不同时期其退化的速度有所不同。虽然目前阿勒泰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但是曾经导致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纵观从1950年代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阿勒泰地区的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剧减、耕地次生盐渍化、沼泽化、土地沙漠化、河流水量减少、虫鼠灾害及工矿对环境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在我国的西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回顾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和恶化过程,分析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探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生态环境与碳循环
    郎一环, 王礼茂, 王冬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和控制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标。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已走过数百年的历程,积累了包括能源节约和CO2减排在内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为了减少CO2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借鉴国外在能源利用、结构调整和节能方面的经验。可供我国借鉴的国外经验主要有:(1)制订和实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减少CO2排放的发展战略;(2)建立和健全法律;(3)调整能源结构;(4)运用经济激励的政策和手段。

  • 生态环境与碳循环
    刘立新, 董云社, 齐玉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呼吸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碳素向大气输出的主要途径。土壤中碳素的释放能够显著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强温室效应,从而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综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呼吸的各种测定方法,特别是分析了影响草地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就草地土壤呼吸与根系呼吸的区分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 生态环境与碳循环
    王 琳, 欧阳华, 周才平, 宋明华, 田玉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中介绍了放射性碳同位素方法在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分析了在土壤有机质、土壤CO2气体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和模型,并指出土壤有机质的放射性测定可以研究较长时间尺度的碳循环(十几年、几十年至更长时间尺度),而土壤CO2气体的放射性测定可以研究短期(季节变化和年变化)内碳的动态。放射性碳同位素用于土壤中细根周转时间的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方法也在文中分别作了介绍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国内研究应加强的领域和未来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方法研究土壤碳循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 土地利用
  • 土地利用
    高清竹, 江 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76年的Landsat-MSS影像数据以及1987年和2000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以及转移矩阵和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地处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的内蒙古准格尔旗长川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分布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灌木林地、草地和难利用地,该三个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75%;2)从1976~2000年期间,虽然乔木和灌木林地的面积明显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林地和草地向难利用土地、沙地和农地的转变过程。与此同时水域亦明显减少;3)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实施、农田开垦和降雨量偏少可能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 土地利用
    蔡玉梅, 刘彦随, 宇振荣, Peter H. Verburg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模拟是进行土地利用情景分析的重要基础。本文在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细胞自控模型(CA)、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模型(CLUE)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模型(CLUE-S)的方法,并以邯郸地区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认为CLUE-S模型采取经验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空间分配和驱动因子之间的统计关系模拟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同时也考虑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竞争关系,因此可以较好地模拟小尺度地区的近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考虑到短期或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主要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有关,而社会经济因子的空间化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突破这一瓶颈成为CLUE-S模型发展和应用的关键;CLUE-S模型主要解决的是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空间分配问题,在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城市地理与城镇规划
  • 城市地理与城镇规划
    张平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再生是城市化深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开发概念经历了5次变化,即城市重建、城市振兴、城市更新、城市再开发和城市再生。每一概念都包含丰富的时代内涵,并具有连续性。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实践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在理论上引借了“城市有机更新论”。21世纪我国大城市都不可避免地要踏上城市再生之路,城市再生是新世纪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政策的必然选择。我国城市再生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的5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逆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化”、“郊区化”与“中产阶层化”、城市社区建设与就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以及城市再生的法制建设、规划和管理。

  • 城市地理与城镇规划
    宋冬梅, 肖笃宁, 申元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方法,并选取沿海16个城市进行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采用适合生态城市建设的数学模型对这些城市的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其中指标涉及人口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4个方面,构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得出了16个沿海城市生态化水平的比较结果,因之深圳在城市结构、城市功能方面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其生态化综合水平位居首位,其值超过标准值达到了1.19,营口市在工业废水达标率、环境噪声达标率、人均生活用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方面得分最低是导致其生态化综合水平最低的主要原因。16市在城市环境方面得分普遍较低,表明大气质量与环境噪声是限制这些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因素。

  • 城市地理与城镇规划
    张军岩, 王国霞, 李 娟, 鲁 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GIS技术及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随州市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状况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整体分析,初步揭示了城市化的综合发展状态及其所包含的人口及土地两个方面的变化特征,并明确了人口变化的主导作用。分析表明,随州城市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并呈现与工业化同步的发展状态,在此前提下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空间分布向中心市区集中,但农业就业比重偏高,同时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王新生, 刘纪远, 庄大方, 姜友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许多地理问题的空间分析中需要采用Voronoi图,但是目前我们尚缺乏一些简单的易于实现的构建任意发生元Voronoi图的方法,也缺乏一个能直接生成任意发生元Voronoi图的软件,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构建任意发生元的未加权Voronoi图的逼近方法。首先用有限点来逼近原始发生元,然后构建这些点发生元Voronoi图,最后消除那些属于同一发生元的顶点和边,即得到原始发生元的逼近的Voronoi图。在该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GIS软件可以生成点发生元Voronoi图的特性和处理空间数据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生成未加权的任意形状发生元的逼近Voronoi图,能满足地理问题空间分析的需要。如地理客体可以是点状地理客体(城市、县城、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等)、线状地理客体(交通运输线、经济地带和河系等)、面状地理客体(经济区、公园和绿地等)或者它们的组合,它们的空间影响范围或空间服务范围都可以采用Voronoi图来界定。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胡继华, 俞益军, 胡卫革, 梁 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快速、高效和低成本地建立与更新小城镇基础空间数据库,是建立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基于0.61m分辨率的QuikBird遥感影像进行屏幕矢量化的方式,同时综合历史规划设计资料和工程测量资料,建立小城镇基础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并以北京顺义区后沙峪镇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