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1年, 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8-24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廖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阐述了国家地图集的重要性和中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历程 ,重点论述了中国国家地图集编制的特点与创新 :1中国自然、人口、经济、社会与历史信息的完整汇编 ;2中国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与总结 ;3国家地图集编制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4国家地图集编制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全数字化、自动化的根本变革 ,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形式更满足了信息社会的需求。中国国家地图集的完成 ,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 ,而且全面推动当代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中国国家地图集这项 2 0世纪中国科技界的重大创新成果 ,这部凝聚着中国两三代科学家与地图学专家智慧的地图集巨著 ,不仅在中国史无前例 ,而且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中国国家地图集代表当今中国地图学发展的最高水平 ,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各国国家地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地图集的完成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不愧为中国现代地图学发展的里程碑。
  • 论文
    吴凯,于静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介绍了首都圈典型沙区农业地理概况。从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频率计算等方面 ,分析了本区水分条件的地区差异。在年降水量的频率计算中 ,采用了皮尔逊 III型模型与韦克比分布进行模拟 ,其结果均能符合精度要求。根据丰宁县的面降水量系列 ,采用了自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与谱分析确定该系列的周期。在水分资源利用方面 ,分析了主要作物的农业气象指标、水分生产函数 ,并建议了主要作物的综合增产技术以及改善农业供水条件的有效措施。
  • 论文
    李双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及幅度大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存在许多分歧 ,然而植物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模型模拟的角度进行了多层面定量研究。归纳起来 ,已有的模型可以归并为生物地理相关模型、生态响应面模型、立地模型、植物生理模型以及统计模型等五类。本文逐一进行了评述 ,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 ,最后对模型模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论文
    汤奇成,张捷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地表水具有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和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等许多特点。西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工绿洲内部有所改善 ,但在绿洲外 ,正在进一步恶化 ,包括土地沙漠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下游河道断流、沙尘暴频次增加、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用水来解决。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典型事例有 3处 :塔里木河下游、黑河额济纳地区和石羊河民勤地区。
  • 论文
    张军涛,艾华,于长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气降水、土壤水分和干燥度指数是在经度方向上控制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最新的调查统计资料 ,对东北农牧交错区降水、土壤潜在蒸散量、干燥度指数及农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研究区内作物生长季期间土壤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情形。结合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布 ,提出了 5种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类型。
  • 论文
    徐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统一体和整体性的角度出发 ,在阐述构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农业生产行为特征及高效利用途径进行系统分析 ,筛选、构建和设计出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其中的重要指标进行了讨论。
  • 论文
    陈百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是“2 1世纪议程”中对各国提出的科学技术优先研究领域 ,为此国土资源部启动了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土地利用分区问题 ,服务于建立区域性指标体系 ,反映出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的不同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中指标类别的差异。根据分区基本依据 ,包括以自然特征和利用状况的相对一致性 ,注重使所划分的区域之间在重要指标或相同指标的阈值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 ,并兼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在全面分析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特性、生态环境条件、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利用管理措施等基础上 ,进行全国土地利用分区。最终全国共划分出 1 0个土地利用区域 ,作为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范围。
  • 论文
    郝志新,郑景云,陶向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辽宁省 1 991~ 1 999年冬小麦地理播种试验观测资料和现代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 ,系统研究了辽宁省冬小麦的种植北界问题。根据试验观测资料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揭示出越冬前积温、越冬前降水、越冬期负积温以及 5~ 6月份降水是影响冬麦种植的 4个关键性影响因子。通过对逐年越冬前活动积温所作的分析 ,得到了气候保证率在80 %以上的北界 ,并利用负地积温指标对所确定的北界进行了验证。结论是辽宁省冬麦可北移至本溪—抚顺—法库—彰武—阜新—北票—朝阳一线 (约 42 .5°N)。
  • 论文
    陈良富,范闻捷,柳钦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表热辐射方向性是基于多角度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组分温度的基本问题 ,论文分析了国内外近来从等效比辐射率和热辐射模型两个角度研究非同温热辐射方向性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今后应继续基本概念的探讨 ,加强遥感基础实验和热辐射理论模型简化和验证工作 ,进一步探讨基于热红外多角度遥感数据反演组分温度的新方法。
  • 论文
    张文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 ,城市居民个人消费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 ,居民对住宅区位选择行为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本文主要研究在这种新的住房制度下 ,影响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作者认为 ,房价的高低、住宅区位的交通通达性、环境条件是决定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客观条件 ,居民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特征、以及对不同住宅区位和环境的偏好也左右着住宅区位选择过程和结果。
  • 论文
    金凤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基础设施 ,希图构筑理想生存环境。但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什么 ?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 ?如何认识基础设施在人类生存环境演化中的作用 ?本文从积极角度阐述了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 ,透视了基础设施在活动空间扩展、资源共享和生存环境优化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 论文
    何凡能,王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 :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 ;反过来 ,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 ,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