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89年, 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9-04-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James E.Mclonncll, Rodney A.Erickson, 袁大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的目的是扼要说明国际商业的性质和范围,探讨地理学和国际商业研究之间的关系,然后讨论具有地缘商业观点对地理学家和大学地理课程表的种种意义。对国际商业活动的一般观察在历史上特别是过去150年来,国际商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业革命曾经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巨大增长和早期多国公司在国外生产设施的建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这些年代里,国际商业有了引人注目的增长,也是无疑的。国际商业演变中的型式和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商业舞台上的演员(行动者)愈来愈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战后头十年,基本上是“两个行动者”的时期。
  • 论文
    亚瑟·格提斯, 石水照雄, 谢炳庚, 卜照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日本的三个主要城市群——东京、大板和名古屋迅速发展。尽管它们几乎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完全重建的,但只有名古屋建成了类似美国现代城市的街道格局。名古屋具有宽阔的林荫路,长方形的街道格局和适度的超速干道系统,较之另外两个城市对汽车交通的依赖程度更大。在名古屋城市群地区(以下简称城群区——译者),一半的工人上班要乘汽车,而东京和大阪地区该数字刚刚接近1/4。在以名古屋为主要城市的爱知县,平均汽车拥有量是每户1.23辆,而就全国整体来说,相应的数字为1.0。因此,至少就对汽车的依赖性来说.名古屋有些类似于美国城市,在那里,平均汽车拥有量为每户1.60辆。
  • 论文
    周成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许多地理现象可以以点的形式在地图上表示,比如城市的位置,喀斯特地区的漏斗,水体的污染源等等。地理学家对点模式感兴趣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点表示了一种现象的源,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现象本身及其产生过程。点模式包含两类成分:代表研究目标体的点和目标体所在的地理区域。其基本特征是:模式的大小,即点模式所包含的点的数目;研究区域的维数;研究区域的形状和边界状况:点的研究区域中的区位特征,即点的扩散性;点的相对区位,即点的排列特征。本文着重分析点模式的形成过程和点模式分析方法。
  • 论文
    K.V.尼克福罗沃, 曹银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际上,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现第四纪堆积物。在山区,往往覆盖着第四纪残积物,而在斜坡、阶地和谷底,多为崩坍物、滑坍物以及山麓堆积物、冲积砾石层或冰碛物所覆盖。在平原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常常覆盖了所有地面,而且为海底输送了大量物质。就地质史而论,在短暂的第四纪期间,海陆轮廓变化不大。因此,在现代大陆上,第四纪堆积物占绝对优势。
  • 论文
    F.I.Kushnirsky, 沈建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言应用经济模型研究苏联区域发展是非常有效的。计划经济中经济活动的调节、分配制度的显著作用以及产生、区域与国民经济宏观指标的密切关系都有利于这一方法的应用。本文介绍了1981—1983年建立的苏联多区域经济模型 SRM。模型的目标是描述苏联15个共和国的经济增长并预测它们在八十年代的发展。每个共和国分成工业、农林业、运输通信业、建筑业、商业等5个生产部门和服务业1个非生产部门。
  • 论文
    中村刚治郎, 杨云峰, 哈斯巴特尔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言什么是国土整治?1950年《日本国土综合开发法》的问世,标志着国土整治的正式展开。据该法第二条,国上整治(日本叫国土计划)就是国家和地方团体实施政策的综合面基本的规划,其内容包括:(1)资源的开发利用,(2)自然灾害防治,(3)城乡规模的确定和布局,(4)产业的合理布局,(5)电力、运输、通信等公用设施的规模确定和布局以及文化、卫生和游游资源的保护。这些设施的规模确定和布局。此外还有防治公害、保护环境等内容。可以说国土整治是政府和团体对国土进行综合管理和改造的规划。国土规划可分为全国规划、地方规划和都道府县规划等。
  • 论文
    T.康特利, R.沃格尔森, 李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些详尽的研究认为,逆城市化现象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西欧,并同时扩散到其它一些高度工业化的国家。逆城市化一般指人口从大城市或人口稠密区向较小城市或人口低密度区的扩散。更准确地讲,逆城市化可以用区域人口规模与净移民率间的负相关关系来衡量。对逆城市化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就业机会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性,认为逆城市化是个就业导向的过程。
  • 论文
    A.E.施得格, 王黎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言人类在其生存环境中面对着许多危险,其中地质灾害是主要的一部分。这类地质灾害主要涉及自然环境中的突发事故,通常与景观中大规模块体运动有关。为了了解这类自然灾害的性质,必须了解景观演化的过程:地质灾变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在景观自然演化过程中极为有害的“几步”。
  • 论文
    M.K.班德曼, 郭腾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苏联,许多种得到最有效利用的原料和燃料主要分布在苏联东部地区,尤其在西伯利亚。因此,在苏联能源工业发展早期,开发西伯利亚这一独特资源的任务就已确定下来。“重心东移”已明确地作为全国生产力布局的总方向之—。实现“重心东移”的两个主要措施为:(a)在东部地区建立西部地区工业原料基地;(b)为促进东部地区本身生产力发展,建立基本和辅助工业基地。
  • 论文
    Y.F.西斯, 张文合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从两个主要方面探讨区位论、区域科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第一,区位论是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第二,区位论是处理非空间经济学中出现的各种不同问题的有力工具。区位论和区域科学区位论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解释经济发展中生产活动的空间分布,这样的目标使区位论明显成为区域科学的核心。这一点似乎被很多区域科学家所认识。(Beckmann)在其著名的和后来常被人们引用的《区位论》一书中论述了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学科的进展情况。
  • 论文
    陈豫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苏联,旅游地理学研究人员认为,社会、集团和个人的旅游需求决定着旅游活动的时空变化和地域结构。人们的需求是一定历史时期客观生活条件的反映。需求的满足完全取决于生活资料的生产、交换和分配。此外,马克思还强调指出:“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对象、作为需求、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消费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旅游需求,如同人的总需求一样,也是历史的产物,并在不断变化着。旅游需求的时空变化反映在旅游活动组织的地域形式上。
  • 论文
    跃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活动的结构特点在上一章,我们阐述了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上和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个人、集团和社会为恢复人的生产力条件而产生的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旅游活动来实现的,旅游活动是指在自由时间内,旨在恢复和发展人的身心健康而开展的活动。人们在自由时间的活动结构并不比工作时间的简单,甚至还要复杂一些,因为工作时间的生产工艺和组织严格地限制了人们活动的任意性。
  • 论文
    C.Y.Jim, 赵抱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导言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在气候学、地貌学和水文学方面已经有很大进展。但是,地理学家对于城市生物区系的研究尚未给予应有的注意。极其丰富多彩的城市植物区系,它与同样是变化多端的生境的联系,以及——更重要地——城市植物区系显著的空间变化,为地理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富于创造性的课题。世界许多地区日益城市化的人类种群以及随之而来的与自然界的隔离,要求在城市区域加强生物学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地理学的基本课题,在城市植被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 论文
    R.G.Craig, 王黎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言地貌学家用了20多年的时间先后建立了一些相当复杂的坡面侵蚀模型。例如,杨(Young.1972)总结了四类坡面演化模型:(1)根据直线后退建立的模型;(2)根据蠕动和流动机制建立的模型;(3)涉及形态相互作用的模型;(4)根据过程量测建立的模型。在前两个模型中,明显存在一种可以得出两个基本方程的逼近收敛性:(?)y/(?)t=-b((?)y/(?)x)。(1)式中 y 为高度;t 为时间:x 为位置,以距分水岭的长度来表示;b 为正常数。这个方程显然是描述坡面随时间变化而平行后退的现象,故 b 被称为“后退系数”。
  • 论文
    C.D.Ollier, 张震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澳大利亚的地貌与北半球许多国家的地貌显著不同,它具有不同的景观演化模式。最显著的差异是地形的年代。在南澳大利亚,一个现代滩脊背靠着一系列可追溯到始新世的地层。艾利斯大独岩为一平原所环绕,古新世沉积在平原上得到保存,其地形是古新世形成的。西澳大利亚宽谷的时代早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分离的时代,宽谷里有始新世沉积物,但却覆盖在一个中生代或更老时代的高度风化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