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刘云刚
    2017, 36(12): 1449-1449.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 专辑|政治地理
  • 专辑|政治地理
    刘云刚, 王丰龙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政治地理思想和实践,对当前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从先秦至晚清的相关文献中涉及政治地理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为地利(定都、设镇)、地政(治地、安民)、地缘(安边、攘夷)三大主题,对各主题的要点进行了整理,进而探讨了这些思想与西方政治地理学相关概念的关联,并期望未来中国政治地理学对于本国的传统思想给予更多关注。

  • 专辑|政治地理
    安宁, 梁邦兴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统称)研究立项课题旨在探究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科前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和整体水平。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相关议题的资助,以及受资助人在该时期对相关议题的科研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2011年以来,国内政治地理学逐渐被认可和关注,并呈现出以北京、广州、昆明和上海研究机构为辐射中心的地理特征;②国内政治地理研究重点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领土(主权和安全)、行政区划和管治、尺度和空间、社会和文化政治等六大议题;③国内政治地理研究日渐与国际接轨,但行政区划和管治等是独特的研究。整体而言,随着国家科学基金对政治地理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期望能瞄准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内需求,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地理学学科体系。

  • 专辑|地缘政治
  • 专辑|地缘政治
    秦奇, 成升魁, 李飞, 吴良, 张丹, 陈晓鹏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地理学界对国内外地缘政治的研究领域与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鲜有涉及。本文系统回顾了后冷战时期以来地理学视角下国内外地缘政治研究进展,比较辨析两者差异,并对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提出展望。研究认为:国内外地理学界对地缘政治的内涵、研究目标、内容和手段的基本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从价值取向和研究领域上看,当代国外地缘政治研究的主要思潮是批判性地缘政治,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领域宽泛化趋势明显;而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强调为国家战略服务,侧重传统地缘政治领域。从研究方法和视角上看,国外学者偏重定性分析和田野调查,对于研究区域具体情态认知深刻;中国学者在空间定量研究方面工作扎实,倾向于对宏观格局、分异规律的探讨。研究提出,中国地理学者应回答地理要素与地缘政治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对现代地缘政治的作用机理等重要问题;加强学科的交叉研究,从而使成果更加可靠、更易落地,培养全球视野、拓展研究领域和区域,最终形成一套能真正为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理论与思想。

  • 专辑|地缘政治
    黄宇, 葛岳静, 马腾, 刘晓凤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高铁的空间运送能力极强,但建设耗资巨大,并因此对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着迅速而深远的影响,也使得高铁的贸易格局兼具国际政治和外交属性。中、日、德、法是目前主要的高铁出口国,在国际高铁市场上竞争激烈。本文从地缘政治的"空间—权力"视角出发,基于对国家发展的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和影响利益逻辑,综合考量高铁修建的基础条件、高铁出口竞争国的空间利益格局、中国的竞争优势等方面,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尝试得出中国“高铁外交”的地缘空间及合作方式。主要结论为:①中国“高铁外交”的优先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和巴西等国;②中国与美、韩、俄、哈、澳5国可展开多层次的高铁合作,与印、泰、越、印尼4国可从发电、输变电等前期工程开始合作,与巴西、马来西亚两国可根据市场需求先进行前期的工程合作;③除高铁优先发展空间外,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可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风险的前提下融资、投资和承建;④在中国利益重点区域之外,从高铁修建的经济利益出发,在经济基础较好且已有铁路合作的国家进一步进行高铁合作可行性较大,如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波兰、匈牙利、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等国。

  • 专辑|尺度
  • 专辑|尺度
    王丰龙, 刘云刚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外对尺度及尺度政治的讨论十分热烈。本文在整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主体与结构视角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尺度政治理论框架,指出政治过程和权力结构的尺度化是尺度政治的前提,尺度重构是尺度政治的核心机制,权力关系重构是尺度政治的目的和结果。具体而言,尺度化涉及物质空间、组织空间和表达空间的大小、层级、范围等结构关系;尺度重构包含由尺度上推、下推、重组,以及上述不同尺度形式构成的3×3矩阵;不同政治主体会采用特定尺度重构策略改变权力关系,并造成一系列尺度关系和合法性的悖论。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西方关于尺度和尺度政治的认知差异和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 专辑|尺度
    马学广, 李鲁奇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合作是城市合作的重要形式,同时又是一个涉及领域、网络和尺度等多维度的社会空间过程。本文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从领域、网络和尺度3个社会空间维度分析城市间合作空间的生产与重构。研究表明,在这种合作形式中,再领域化涉及资本和管制权力2个方面,联系网络具有政治动员、信息共享等功能,而尺度重组的关键则是对高尺度行动者的动员。此外,共同利益是城市空间合作中最核心的要素,高尺度行动者在合作过程中也可能将自身利益嵌入合作空间。最后,这些维度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具体表现为同一、并行、替代和实现4种组合关系。这4种组合关系对更细致地分析多维度的空间生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专辑|边界
  • 专辑|边界
    张和强, 刘云刚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两岸地缘战略格局中,金门被长期固化为两岸边界,不同势力、不同的政治考虑在不同时期介入金门,使得金门人的身份认同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本文基于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探讨了作为两岸边界的金门自下而上的边界认同及其对边界的再定义过程。研究指出,金门的边界认同变化是围绕两岸地缘关系及边界演变历史过程中,籍由金门本地居民对两岸关系变化的不断适应、乃至主动调试而逐渐形成。在时间维度上,金门经历了明末郑成功占据金厦反清复明时期、日寇占领时期、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时期、两岸“三通”时期等多次地缘格局的变化过程。在空间维度上,金门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复杂的行政隶属演变,存在岛屿、县、省和集体四个相互嵌套的认同尺度。在动荡的地缘格局变动过程中,金门本地居民的地方意识逐渐形成,从被动的边界适应到主动的边界效应利用,在一系列争取“金门解严”、“金门发展”的社会运动中再制度化和重构了金门的身份认同,并实现了从战斗岛向和平岛、经贸岛的转变。本文提供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地缘战略分析视角,希望有助于深化对两岸边界与两岸统一进程的理解,并有助于推动当下中国的跨境区域研究。

  • 专辑|边界
    Jussi P. LAINE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的变化,相关研究的范式往往也会发生改变。本文对边界研究中概念的变化作出了解释。在边界仍然具有重要作用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概念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政治和社会背景下体现出来的时空变化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强调了边界不仅是国家主权的分界线,还具有从地缘政治,到边界和跨边界的社会实践和文化生产的多层次复杂性。本文力求对边界研究中的相关争论作出建设性贡献,以促进对边界的过程化、去领域、分散性的本质,及其在全球化和跨国流动时期保证政权的作用的充分理解,展现边界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仍具有自身内涵的学术地位。本文以边界景观的概念为核心组织元素,提倡在边界研究中采取相关的研究方法,从互补的视角考虑政治愿景与日常社会文化实践之间、社会表现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 专辑|领域
  • 专辑|领域
    Martin van der VELDE, Ton van NAERSSEN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更好地解读国家政策与移民流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门槛分析方法,我们建立了关于边界、流动性和移民的基础理论,并重点探讨了具有移民倾向的个体心理过程。人们往往根据以下3个地理门槛作出移民抉择:一是关注迁移、离开熟悉的地方、跨越国界的想法;二是关注目的地区位及其边界和“接壤”(Bordering);三是关注迁移路径或途径。本文的案例主要来自欧盟和东南亚国家,分别包括荷兰和德国之间的跨界现象,2008年经济危机后欧盟的人口流动,2015-2016年期间欧盟和土耳其间的难民流动,菲律宾劳工移民,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迁徙通道等。最后,本文讨论了流动性和边界政策及治理。

  • 专辑|领域
    苏晓波, 蔡晓梅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非法毒品不仅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挑战,也促使地理学者深入研究并揭示毒品贸易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和经济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缅甸北部“金三角”核心区域毒品的主要市场之一,基于中国政府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无法对盘踞在“金三角”的毒贩进行有效的打击和根除。面对跨国毒贩,中国政府陷入了John Agnew提出的“领域陷阱”。如何在尊重缅甸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跨国禁毒,以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和云南的社会稳定?本文借助政策报告和深度访谈资料,揭示毒品贸易的非传统安全属性,并且分析中国在缅甸北部的禁毒实践——采取武装威慑与替代种植。前者针对毒贩和跨国毒品集团,后者主要面向缅北依赖罂粟种植的农民。两种实践策略针对不同群体,相辅相成,标本兼治,不仅在缅甸领土主权和中缅边境安全之间找到了平衡,也为中国政府克服“领域陷阱”,建构了有效的跨国管制机制。本文丰富了地理学者对于领土主权、地缘政治以及边境安全的探讨,可为中国西南边境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益借鉴。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陈呈奕, 张文忠, 湛东升, 李雪丽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为例,从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评价人居环境指数,运用描述统计和GIS制图方法,分析环渤海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人居环境综合指数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沿海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高于内陆城市;在省级行政单元中,辽宁省人居环境综合指数最高,天津最低。②环渤海地区城市人居环境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人口规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仅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率并不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但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则可有助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 研究论文
    武文欢, 彭建, 刘焱序, 胡熠娜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市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生态环境巨大的压力,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关联的变化对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0年鄂尔多斯市的食物供给、碳储存、产水量以及土壤保持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核算,采用相关分析探究栅格尺度上4种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引入玫瑰图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关联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增强,平均食物供给量由99.5 kg·hm-2增至224.2 kg·hm-2,碳储存量由8.32 t·hm-2增至8.41 t·hm-2,平均产水量由153.64 mm增至291.90 mm,土壤保持量平均值由47.79 kg·hm-2增至59.04 t·hm-2;②产水与土壤保持之间存在协同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和0.771),食物供给与土壤保持之间存在协同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05、0.736),食物供给和碳储存之间存在权衡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84、-0.512);③多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东部;④产水量和土壤保持、碳储存在耕地和林地中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方式,而在草地中4种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