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城市地理研究
  • 城市地理研究
    蔡建明, 郭华, 汪德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如何在重重挑战与危机中, 因应各种变化, 保持自身发展活力,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外弹性理论研究的4 个领域, 即生态弹性、工程弹性、经济弹性和社会弹性, 并归纳总结了它们各自的基本概念、内涵及代表性研究学者;在此基础上, 系统评述了国外相应的弹性城市研究的4 个领域的内涵与研究重点, 包括城市生态弹性、城市工程弹性、城市经济弹性和城市社会弹性;同时根据已有研究的发展脉络, 前瞻了未来弹性城市研究3 个趋势方向, 即社会平等的议题如何渗入到弹性城市的理念之中, 技术革新如何增强城市弹性, 跨学科、多领域的介入如何共同协作建设弹性城市。鉴于中国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差异较大, 不同地区的发展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文化背景不同, 因此弹性城市理论的应用更应考虑到中国特色, 使弹性理论本身更为“弹性”。
  • 城市地理研究
    王士君, 冯章献, 刘大平, 张紫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揭示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巨变, 中心地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首先, 突破中心地理论的严苛假设、忽视系统动态性和自然—人文要素综合性的固有缺陷, 拓宽其普适性。其次, 以动态的和联系的眼光审视中心地系统外部条件、内部要素和组织形式与机制变化, 从中发现理论创新的视角。包括人口再分布, 城市体系重组, 全球产业网络兴起等宏观背景变化的视角;现代交通条件、信息技术发展、技术革新、体制变革等影响要素和机制变化的视角;全球城市网络形成, 城市带、群、链迅速聚合, 底层中心地重构等中心地系统组织形式新变革的视角;RS、GIS和现代统计手段应用的视角。再次, 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有必要从“肢解”阶段进入到整体完善过程, 构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框架:①以指导实际应用, 形成理论和研究范式为创新和发展的目标;②以中心性测度新模型、严苛条件缓和、动态中心地系统、中心地系统畸变模式、中心地扩散域的空间嵌套等为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内容;③突破自然—人文耦合要素对中心地系统影响机理及模型化表达, 现代中心地系统空间图景, 动态开放的现代中心地系统建设等重点问题。
  • 城市地理研究
    梅琳, 薛德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 超越或嵌入国家地理疆界范围的行动者改变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政府组织和跨国非政府组织等跨国机构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认为, 不同类型的跨国机构在全球尺度上创造了复杂而多样化的全球政治地理结构, 也形成具有政治特色的世界城市体系。不仅如此, 跨国机构通过地方尺度的行动, 深入城市的全球化发展过程, 成为与世界城市紧密关联的影响因子, 对城市制度和内部空间等方面的变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当代西方地理学中跨国机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 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 不仅是从地理学视角对跨国机构研究进展的把握, 也希望对中国当代政治地理和城市地理中跨国机构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城市地理研究
    高晓路, 颜秉秋, 季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北京市典型社区的问卷调查, 运用决策树分析的方法, 对城市居民在不同阶段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目前,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转型, 北京市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超过1/2, 城市居民在健康状态下约80%选择独自生活, 而独立生活有困难时近1/2 的老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②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了解和认可度十分有限, 养老机构总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特别是面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床位存在大量缺口。③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巨大的阶段性差异。由健康状态步入需要照护的阶段后, 老年人对家庭赡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大约分别提高到原来的2 倍、4倍和8 倍。基于生命周期的测算, 2020 年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机构和社区养老的合理比例分别为35%和30%。④当前, 需求调控的重点是70岁以下低龄老人, 应该引导更多的低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
  • 城市地理研究
    翟青, 甄峰, 康国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住空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演变产生分离现象, 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 通过实证研究和因素分析已经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发展视角入手, 分析其对城市职住分离的影响。本文以南京市为例, 通过入户调查获取477 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 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研究分析。本文提出3个理论假设, 通过实证分析得到部分验证:①职业类型对职住分离的影响仅体现在服务业, 当仅考虑居民社会经济属性时, 从事服务业居民承担的职住分离程度更小;②从居民信息化程度来看, 居民的手机上网流量越大、家庭网络时长越长, 则承担更大程度的职住分离, 但这种正相关较弱, 而手机个人拥有数和便携式电脑家庭拥有数与城市职住分离没有相关性;③从个人属性来看, 个人月收入对城市职住分离的正相关影响最大, 性别、年龄则没有相关性。
  • 城市地理研究
    柳坤, 申玉铭, 刘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京津冀都市区、长三角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 年服务业增加值数据,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 分析并阐释了区域内服务业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服务业增加值数据构建的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 判定系数显示拟合效果较好;②根据分维值比较发现, 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规模结构接近理想状态并且比较稳定, 首位城市上海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发挥良好的辐射作用。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区服务业规模结构体系并不均衡, 由于高位序城市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惯性优势, 目前的结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观;③北京和上海分别作为服务业的区域中心性城市的理论地位与实际较为接近, 并且北京显示出明显的集聚作用, 而广州的区域服务业中心性地位面临弱化的威胁。
  • 城市地理研究
    毛小岗, 宋金平, 杨鸿雁, 赵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普查的公园数据, 基于ArcGIS、Fragstats 软件平台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指标, 采用整体格局、分区格局和梯度格局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了2000-2010 年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并揭示了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近10 年北京城市公园的数量与面积呈现大幅度的增长, 其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面积增长最快;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在分布规模上占绝对优势;公园的连接度由“中心高外围低”向“中心高外围也不断提高”方向发展;公园的聚集度由城市中心聚集向外围多方位多处聚集发展。②各类城市公园在各扇区和圈层的均衡比指数(ERI)差异较大、均衡比曲线变化幅度复杂, 分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明显。③基于45°八方位样带的梯度分析进一步表明, 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不很均衡、梯度变化特征显著, 大面积公园主要分布在“正北”和“西北”方向;在“西”、“东”、“西北”、“东北”方向附近的公园面积、数量较多, 且数量和面积增长较快。④北京城市重大事件、城市绿化方针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是引起近10 年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的四大主要因素;四大因素促成了公园数量和面积等总体格局的大幅增长, 也造成了公园在各分区和梯度上的分布不均衡。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城市公园进一步优化布局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模型与方法
  • 模型与方法
    宋辞, 裴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序列聚类可以根据相似性将对象集分为不同的组, 从而反映出同组对象的相似性特征和不同组对象之间的差异特征。当序列维度较高时, 传统的时间序列聚类方法容易受噪声影响, 难以定义合适的相似性度量, 聚类结果往往意义不明确。当数据有缺失或不等长时, 聚类方法也难以实施。基于上述问题, 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特征的时间序列聚类方法, 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还可以发现序列本质特征的相似性。本文根据时间序列的不同特征, 综述了基于特征的时间序列聚类方法的研究进展, 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模型与方法
    张淑杰, 朱阿兴, 刘京, 杨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多数地区经过两次土壤普查以及科研工作者的野外调查, 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土壤样点“( 已有样点”)。本文在充分整合已有样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逐次、高效地设计补充样点的方案, 它包括3 个步骤:首先, 确定已有样点集的空间代表范围“( 可推测范围”);然后, 将已有样点集不能代表范围内的每一个栅格都看作一个候选样点, 计算每一个候选样点的可扩推范围, 选择可扩推范围最大的点作为第一个补充样点;最后, 基于已有样点和补充样点更新样点集的空间代表范围图。重复以上过程, 直至新样点集的空间代表范围能够覆盖整个研究区。该方法在充分利用已有样点资源的基础上, 不仅能够确定补充样点的数量、位置, 而且能够给定补充样点的重要性次序, 在采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为采样者合理地选择样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 模型与方法
    包黎莉, 秦承志, 朱阿兴, 呼雪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得到的坡度、坡向等地形属性是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重要输入数据, DEM误差会导致地形属性计算结果不确定性, 进而影响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结果。本文选择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和逻辑斯第回归模型,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研究DEM误差所导致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结果不确定性。研究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的重庆开县, 采用5 m分辨率的DEM, 以序贯高斯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大小(误差标准差为1 m、7.5 m、15 m)和空间自相关性(变程为0 m、30 m、60 m、120 m)的12 类DEM误差场参与滑坡危险性评价。每次模拟包括100 个实现, 通过对每次模拟分别计算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的标准差图层和分类一致性百分比图层, 用以评价结果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DEM精度下, 两个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所得结果的总体不确定性随空间自相关程度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当DEM空间自相关性程度不同时, 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总体不确定随着DEM误差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而逻辑斯第回归模型的评价结果总体不确定性随着DEM误差大小增加而单调增加。从评价结果总体不确定性角度而言, 总体上逻辑斯第回归模型比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更加依赖于DEM数据质量。
  • 模型与方法
    李传华, 赵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形起伏是对日照形成遮挡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太阳的运行, 相同的地形起伏在不同方位对日照的影响不同。基于此思想, 讨论了基于方向异性的地形起伏度的地理日照时数的计算, 并以全国634 个气象台站为对象, 推导了关于地形起伏度的地理日照经验模型。结果表明, 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 回归系数R2为0.841。由经验模型计算得到的全国地理日照时数与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日照时数, 两者相关系数为0.953。此模型只需地形起伏度便可计算地理日照时数, 参数简单易获取。气象站点坐标固定, 一定范围内地形起伏度也是一个定值, 地形起伏度可以作为站点计算地理日照的固定参数, 推广也较方便。
  • 模型与方法
    曾静静, 张志强, 曲建升, 李燕, 刘莉娜, 董利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排放定量评价是碳减排政策制定的依据。家庭作为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主体, 其能源需求及碳排放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在界定家庭碳排放及其构成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梳理了国际上家庭碳排放的主要计算方法, 对比分析了各种主要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并构建了符合中国家庭碳排放构成及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这对家庭碳排放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旅游与社会地理
  • 旅游与社会地理
    余向洋, 沙润, 朱国兴, 胡善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过程研究大多采用Bulter 的生命周期理论路径, 少有文献从波动的视角理解和分析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过程。本文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尝试从波动的视角分析景区客流波动特征, 并利用波动性特征对其发展进行组合预测(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的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景区客流波动呈现出多种形态, 在增长趋势的基础上叠加了季节性波动、景区旅游周期波动和景区经济周期波动。其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对景区客流进行有效预测, 并且运算速度快, 预测精度有所提高;与生命周期曲线相比较更加直观、微观、准确, 并且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客流预报, 有助于景区规划管理和战略决策。
  • 旅游与社会地理
    陈维忠, 黄金川, 闫梅, 张进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北京市大样本航空旅客问卷调查, 采用结构相似系数和序数逻辑回归模型对398 份普通旅客问卷和3942 份航空旅客问卷定量分析发现:北京地区的旅客出行具有“近谷远峰”的空间性, 其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具有“航进陆退”的发展趋势和“近汽远飞”的空间特征;基于票价、时间、舒适和自由等4 大因素, 旅客按照供需结构相似决策机制, 选择出行交通方式;年龄和性别对航空旅客出行的影响不显著, 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对航空旅客的“时间价值”、“乘机比例”和“乘机频率”均有正向影响, 其中月收入水平影响最大;公商务旅客主要选择飞机和动车出行, 度假旅游者主要选择动车和飞机出行, 探亲访友者主要选择长途汽车和自驾车出行, 学生主要选择火车和长途汽车出行。基于时间价值和效用函数, 采用logit 模型计算出北京新机场对北京市航空旅客的分担率为41.2%。
  • 旅游与社会地理
    刘昌雪, 汪德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为例, 在国际主流CSI 模型基础上, 构建测评旅游者对昆曲满意度的CSI 模型, 并基于SEM分析方法, 得出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外在观赏性”, 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些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昆曲的内在价值性和外在观赏性对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有着显著的影响, 并通过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 旅游者的满意度继而会影响忠诚度。由此, 应深度提炼挖掘昆曲的内在价值, 重视对昆曲及其附属产品的外在包装, 提高旅游者欣赏昆曲时的感知质量, 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旅游与社会地理
    林岚, 施林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外休闲研究是社会科学最古老研究领域之一, 至今已有100 多年历史, 涉及休闲动机、休闲态度、休闲行为、休闲体验、休闲满意度、休闲消费、休闲教育、休闲制约、休闲服务等, 其中休闲制约研究有20 多年历史, 已成为清晰明显的子领域。本文选取国外三大权威休闲期刊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92-2010 年)、Leisure Scienc?es(1998-2010 年)和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2001-2010 年)中的文献109 篇, 利用文献统计和文献分析法, 评述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外休闲制约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总结出国外休闲制约研究已经从研究表象跨越到研究机制和过程阶段;研究主体及研究主题具有广泛性, 且重视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等研究特点;同时, 也展望国外休闲学者对未来休闲制约研究的反思。这些成果对于我国休闲制约理论及实践探讨都具有借鉴价值。
  • 旅游与社会地理
    严小兵, 焦华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犯罪地理学是犯罪学和地理学研究的交叉学科。近30 年来, 随着GIS 技术的发展, 国外犯罪地理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发生了许多转变。从5 个方面简述了国外犯罪地理研究的发展:①解释理论, 简述了不同理论的不足及发展;②犯罪活动空间分布, 全局关系和局域关系上犯罪活动空间分布的判别和可视化;③计量模型, 空间依赖和空间异质效应的计量;④虚拟犯罪, 犯罪活动预测的地理计算;⑤研究尺度, 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转变。最后总结了地理学对犯罪学研究的贡献, 并提出了国外的发展对国内研究的借鉴。
  • 旅游与社会地理
    胡敏杰, 宋立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内河由于具有文化遗产承载、生态环境调节和城市形象构建等多元功能, 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 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 发现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内河旅游产品类型、旅游影响、旅游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而国内研究则主要趋向于城市内河沿岸景观布局、内河水体旅游规划设计、城市内河旅游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 缺乏系统的阐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希望对国内城市内河旅游发展有所启示。
  • 旅游与社会地理
    王润, 刘家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理论提出之后, 各行各业中产业集群研究逐步繁荣, 旅游产业集群也是其中之一。迄今为止, 国内旅游产业集群涉及概念与类型、形成条件、发展评判、形成机理等研究主题, 与学术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等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滞后。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主要文献资料, 按照定义与内涵、成因与机制、竞合关系与联系网络、区域影响的逻辑顺序进行梳理与归纳, 并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发展现状及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对比, 提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与其他产业部门集群研究及国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差距, 最后提出国内旅游产业集群亟需加强研究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