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樊杰, 孙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去5年,是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以面向中国健康城市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国家重大地域规划研制和战略咨询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政府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科的理论方法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方面有所突破,科技论文和学术专著数量与质量有所提升,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以及科学奖励有所进展.近年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交叉科学的定位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价值进一步明确、“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科架构已经成型、基于人地系统研究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面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兴领域和方向有所加强、GIS 技术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人文化倾向并不十分突出、面向政府决策层的服务能力走在前列,但国际交流强度不足、特别是前沿的学术思想研究与系统的理论创新还有待加强.未来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必须在交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手段、基础理论建设和学科结构优化、完善数据采集和空间模拟分析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方创琳, 周尚意, 柴彦威, 陆玉麒, 朱竑, 冯健, 刘云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人地关系论、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的特色分支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通过对国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与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手段革新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人地关系论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转向新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新阶段;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求开始由低迷走向回暖;社会地理学伴随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总体趋势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紧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在力所能及地解决国家发展中若干新问题的同时,重点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及其示范应用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球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顺应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加强文化地理研究与国家文化产业振兴的融合研究,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广度与深度,加强实验性研究;关注新地缘政治学、都市政治地理和地方政治地理的研究,依托“六普”数据推动社会地理学研究实现新的跨越.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刘卫东, 金凤君, 张文忠, 贺灿飞, 刘志高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学科”来概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派”经济地理学.近年来,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规划导向、综合导向、“区域主义”、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愈来愈普遍、国际化趋势明显.在研究方向上,除了传统优势领域得到强化外,出现了若干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区划分、能源与碳排放、全球化与外资外贸、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以及农区地理与农户区位研究等.在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新因素与新格局,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外资,交通运输地理与空间组织,资源型城市及老工业城市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海洋经济地理,地域空间规划方法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在国家重大地域空间规划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包括主体功能区划、东北振兴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生态区域建设规划,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未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既拥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理论总结和人才培养.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于涛方, 吕拉昌, 刘云刚, 孙斌栋, 汪明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归纳起来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热点总体同步;在城市化、城市群/圈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和城市建设实践;强调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悄然成为潮流;积极开辟和强化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基地、新力量;以更开放、更创新的视野,积极开创前沿性、战略性的新研究领域;推出年青人等计划初现成效.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中国城市地理学更好地实现了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反馈、知识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展望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认识城市、改造城市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面向城市化背景,进行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战略思考,缩短中国城市地理学与主流的城市地理学的距离,通过大人文与大科学交融进行城市地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和完善、国际视野和地方行动;另一方面需要面向国家“十二五”等近期发展目标和重点,积极的设计和执行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行动计划.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刘彦随, 龙花楼, 张小林, 乔家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发展历程,分析了本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在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创新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科学命题.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为研究成果、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中新近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 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综合研究;② 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整治;③ 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④ 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⑤ 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与国际化.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保继刚, 尹寿兵, 梁增贤, 陈钢华, 李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在20 世纪80 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经过30 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思想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的实践.旅游地理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将继续发挥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传统优势,不断壮大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力量;另一方面需不断加强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国际化水平.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吴松弟, 侯甬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过去5 年国内历史人文地理学科领域所产生的主要科研成果,说明历史疆域政区、移民史和人口史、城镇和乡村聚落、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区域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史和灾害史以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支方向,是构成推动国内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进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历史人文地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当是在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共同关照下,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创造性研究.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杜德斌, 冯春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国地理学家在世界地理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地缘政治日益成为世界地理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成果涉及地缘政治学相关理论,世界热点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趋势以及大国与周边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等;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地理一直是世界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尤其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此外,在世界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治理方面也有不少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研究力量薄弱,二是研究水平不髙,三是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这三方面的问题互为因果,致使世界地理学科的发展处境毎况愈下.为此,作者提出振兴世界地理学科的行动计划,包括组织举办“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髙层论坛”;加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加强周边国家以及与我国经济关系密切国家的综合研究等.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王铮, 李国平, 苗长虹, 周国华, 刘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总结了2005 年来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的研究进展,提出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下列5 个方面:① 城乡统筹理论与模式探索深入;② 区域统筹管理在对区域分异的现象认识更细致;③ 区域结构与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提出了都市圈网络概念并发展出枢纽—网络结构观点;④ 城市发展管治模式在公共服务管治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管治模式方面取得进展;⑤ 区域知识管理围绕创新城市理论取得突破.与国外比较,有特色也有侧重点不同,目前需要在区域管治一般理论、产业集群组织动力学方面和低碳城市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文章认为,经过几年发展,城市与区域管理在中国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在下一个五年,结合科学的发现和国家需求,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将取得重大进展.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韩增林, 狄乾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海洋与海岛发展的研究,以海洋经济地理为研究平台,围绕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海洋经济发展、海岛地区发展及其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文—经济地理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与综合应用研究工作,在推动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与进展,梳理总结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分析厘定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研究趋势与展望.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陈雯, 张平宇, 张小雷, 邓伟, 杨兆萍, 薛俊菲, 杜宏茹, 李雪梅, 刘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密集区、老工业基地、陆疆、山区是中国主要的地域类型,也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规律、驱动力和作用机制、演化过程与空间格局的重要对象.伴随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匹配和适应关系正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加强上述典型地区的研究既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强化学科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密集区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城市老工业区改造,边境城镇集聚扩散的动力机制,山区聚落空间、文化景观及其环境与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在国家重大地域空间规划和战略咨询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以及在典型城市密集区可持续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从学科建设和技术方法层面,提出未来要加强城市密集区发展的社会和生态效应,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与绩效评价,陆疆地域系统演变机理和发展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山区可持续生计选择、动力、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近年发展报告专栏
    樊杰, 刘卫东, 金凤君, 刘彦随, 张文忠, 刘慧, 王成金, 王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跟踪世界科技的最新进展,解决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性和突出性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如科技支撑计划等.气候变化、地表过程、土地利用、自然灾害是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参与最广、研究最深的领域,在地表过程的人文驱动机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为政府编制规划、开展环境外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上述研究计划的基本概貌,以及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从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人文地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土地利用重点问题咨询与决策、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总结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其中做出的主要贡献和社会影响.
  • 区域经济与文化地理
  • 区域经济与文化地理
    李方一, 高晓路, 王英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住房结构是决定地震灾害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对全国农村住房结构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科学评估农村房屋脆弱性的基础.首先,根据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五普)结果,将农村房屋分为“钢混”、“砖混”和“传统结构”(包括五普中住房墙体材料的“木、草、竹”和“其他”2 个类型)3 种结构类型,建立了全国县级尺度农村住房数据库,共2699 个区县.探讨农村住房结构的空间差异,遴选可能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归纳出影响各类房屋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砖混结构是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住房结构类型,尤其在中东部地区的比例很高,而传统结构住房在西部地区所占比例较高(接近50%),影响这两种结构住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地域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越高,砖混结构房屋比例越高.钢混结构在农村房屋中所占比例普遍很低,东中部地区比西部、东北略高,气候、非农就业和镇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农村地区地震脆弱性,建议中国农村政策应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主,并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聚集,还需要在农村地区逐步推广房屋抗震规范.
  • 区域经济与文化地理
    王贤文, 徐申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公众对网络购物认识程度的提高、物流业和经济环境的支持,以淘宝网为代表的C2C电子商务在中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本研究基于中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的数据,以中国大陆354 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工具和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四分位分布、Cartogram 分布、Moran’sI 指数等方法,对淘宝网的网络店铺进行地理分布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C2C电子商务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发达程度非常相关.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物流业越发达的地区,其C2C淘宝网店数量越多.淘宝店铺的数量分布呈现出自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明显的梯度降低趋势.东部地区,尤其是以上海和杭州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C2C网络店铺数量众多,网络购物经济非常发达.西部地区除了若干地区的省会城市之外,大部分地区的C2C电子商务均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对354 个城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C2C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即使是考虑人均指标,发展的空间集聚程度仍然非常之高.
  • 区域经济与文化地理
    章怡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与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都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们的诗中都蕴涵着深深的“故土”情结.研究他们的代表作——荷氏的《返乡》与陶氏的《归去来兮辞》,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尽管文化背景、文化语境、情感基调不一,然而,他们构筑的对“诗意栖居”的憧憬和神往却折射出人类共同的生命艺术境界.本论文分别从两首诗的归因、归程、归宿三方面来论述,两种文化和不同地理环境的特质和基因塑造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诗人,形成了他们别具风格的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