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遥感影像智能图解及其地学认知问题探索
    骆剑承
    2000, 19 (4):  289-296.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01
    摘要 ( )   PDF(464KB) ( )  
    本文提出遥感地学智能图解模型 (RSIGIM)概念 ,主要内容是如何模拟地学专家对遥感影像的综合解译和分析过程 ,对遥感影像中包含的地物目标进行描述、识别、分类和解释 ,提取遥感影像中地物目标所属的类别 ,判别其大小、结构、相互关系等地学属性及遥感成像机理、内部特征 ,进一步融合地学分析模型 ,预测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作出决策性规划。 RSIGIM的核心问题——遥感地学智能图解中的认知模型 ,具有层次结构 ,从低到高包括基于数理统计的影像基本处理和分析模型、基于神经计算模型影像视觉生理认知模型和基于符号知识逻辑心理认知模型等三个层次的分析认知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
    耿元波, 董云社, 孟维奇
    2000, 19 (4):  297-306.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02
    摘要 ( )   PDF(1204KB) ( )  
    近年发表的关于陆地碳循环的国内外论著反映出如下观点 :1陆地主要的碳库 -陆地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的碳贮量分别为 560 Pg C、 1 40 0~ 1 50 0 Pg C(有机碳 )、 2 .0× 1 0 7Pg C(有机碳 ) ,其中岩石圈中化石燃料的贮量约为 50 0 0~ 1 0 0 0 0 Pg C;2大气 CO2“未知汇”的量大概在 0 .7~ 3.1 Pg C之间 ,“未知汇”可能存在于中纬度地区 ;3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 CO2 排放量估计值差异较大 ,可能在 0 .6~ 3.6Pg C之间 ;4陆地碳循环模型已从静态模型发展到动态模型 ,而且更加注重大气 CO2 浓度增加和 LUCC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 C、 N、 P和 S等循环的耦合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新世以来南疆地区气候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钟巍, 熊黑钢, 舒强
    2000, 19 (4):  307-316.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03
    摘要 ( )   PDF(1017KB) ( )  
    根据南疆地区不同沉积相的沉积记录的研究 ,初步建立了南疆地区 1 2 ka BP以来气候环境演化序列。研究揭示 ,此期间南疆地区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具有较为显著的西风型特征 ,共经历了 5次相对暖干和 4次相对冷湿时期。特别是在全新世大暖期中出现于 7.0~ 5.0 ka BP期间相对暖湿的气候环境特征可能与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有关 ,而且还揭示了此地区暖干化趋势存在阶梯式增强的特征 ,研究还发现 ,近 4ka BP以来 ,气候环境的变化与一些人文事件如古城的废弃、丝绸之路的兴衰和人地关系类型的演化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初步研究
    金德生, 师长兴, 陈浩, 张欧阳
    2000, 19 (4):  317-326.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04
    摘要 ( )   PDF(368KB) ( )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是人类活动无意地导致地表物质侵蚀、输移、沉积过程中的渐近或超临界现象 ,它具有独特的社会学及灾害学属性。按人为驱动力形式、灾害所在地貌部位、灾害的表现形式及具体灾害现象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系列可划分为 :流域水系、沟道坡面、河道及平原河口海岸四个泥沙灾害类 ;各灾害类包括侵蚀型、搬运型、堆积型、复杂型及关联型五种泥沙灾害型 ;共 54个灾害种。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系统的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类型划分。从流水地貌、泥沙运动及灾害学相结合出发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地理地带基础上的加剧性特征 ;2人文环境影响下的渐变性与急变性特征 ;3盲目性驱动下的无序性特征 ;4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等。人文环境的变化是人为动力泥沙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管理力度 ,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才能控制人为泥沙灾害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部开发的生态背景与农村脱贫的关系
    张义丰, 王又丰, 程志刚, 周礼
    2000, 19 (4):  327-334.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05
    摘要 ( )   PDF(301KB) ( )  
    西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域 ,农业是西部开发成败的关键。目前 ,西部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劣、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贫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焦点。本文立足于西部的现实 ,提出改善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是西部农业振兴的关键 ,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波沿交通经济带扩散模式研究
    张文尝
    2000, 19 (4):  335-342.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06
    摘要 ( )   PDF(471KB) ( )  
    交通经济带是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逐步形成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地带。交通经济带是“点轴开发理论”的重要体现形式 ,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是交通经济带形成的基本动力。通过典型经济带的实证分析发现了“工业自生长点沿着交通轴集聚、扩散及再集聚的动态过程”,将其命名为工业波。工业集聚 -扩散的波浪式运动是经济在空间上扩散的一个基本模式。新技术及生产方式首先在最有利的地点逐步成长为增长极。然后沿着交通线逐步向外扩散 ,在有利的地点形成新的生长点。这一扩散过程如同波浪 ,既有波峰 ,也有波谷。增长极与新生长点相互之间在资金、技术、人员、商品营销、原料供应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交通轴线是工业波在空间扩散的主要依托基础。轻纺工业、原材料工业等不同工业部门的交通需求有别 ,分别沿着不同的交通线路扩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数量、分布与利用潜力
    何书金, 苏光全
    2000, 19 (4):  343-350.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07
    摘要 ( )   PDF(110KB) ( )  
    开发区土地的大量闲置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中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残差原理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采用符合评判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操作步骤 ,计算分析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数量、分布与利用潜力 ,为我国开发区闲置土地面积大小的确定和利用潜力的评价提供了一个理论与方法参考 ,同时对我国开发区的调整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快速增长期生态与环境整合指标体系研究
    杨燕风, 王黎明, 王宏伟, 许顺才
    2000, 19 (4):  351-358.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08
    摘要 ( )   PDF(777KB) ( )  
    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同时城市的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也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在概念的理解上 ,“生态”与“环境”既有一定的区别 ,同时也有重叠的部分 ,导致城市生态指标与环境指标选取易出现一定的混淆或过于偏重某一方面 ,影响对城市生态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全面反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模型研究
    赖志斌, 夏曙东, 承继成
    2000, 19 (4):  359-365.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09
    摘要 ( )   PDF(767KB) ( )  
    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体系是目前城市环境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在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提出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模型 ,并从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元数据管理体系、环境评价因子的提取和分析三个方面对该应用模型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最后对该模型在厦门市环保局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区域资源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分析——以北京怀柔县为例
    张晓东, 池天河
    2000, 19 (4):  366-373.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10
    摘要 ( )   PDF(444KB) ( )  
    资源禀赋是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 ,生态环境对产业结构起着制约作用。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协调与否是产业结构合理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资源供需、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效益 ,建立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模型 ,定量分析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并对怀柔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怀柔县的资源供需不平衡 ,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色列荒漠开发的经验及其对宁夏发展的启示
    宋乃平, 李运生
    2000, 19 (4):  374-381.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11
    摘要 ( )   PDF(794KB) ( )  
    在特殊的国际政治环境中 ,以色列狭小贫瘠的国土与快速的人口增长过程构成了复杂的人地关系矛盾。但它依靠先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重视科学技术在荒漠开发中的应用 ,建立现代市场农业 ,创建文明有序的社会组织 ,成功地开发了荒漠。宁夏与以色列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结合本地特点 ,借鉴以色列荒漠开发的经验 ,对宁夏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秉维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杨勤业
    2000, 19 (4):  382-383.  doi: 10.11820/dlkxjz.2000.04.012
    摘要 ( )   PDF(157KB) ( )  
    2000年12月8日,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国际著名的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驾鹤西去,与世长辞。这是中国地理学界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黄秉维先生在地理学的科学园地中辛勤耕耘了71个春秋。自20世纪50年代起,黄秉维先生曾经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职务,在发展和繁荣中国现代地理学事业的进程中,黄秉维先生禅精竭虑,成就卓著。他在中国自然区划研究、土壤侵蚀与保持研究、地表热量和水分平衡研究、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研究、坡地利用与改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辉煌篇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