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李士成, 何凡能, 陈屹松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196-1203.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2.09.011
    Baidu(67) CSCD(21)
    本文以现代耕地分布格局为基础, 通过量化地形(海拔、坡度)、气候生产潜力(光照、温度、水分)和人口密度等因子与耕地空间分布的关系, 重建了清代西南地区6 个时点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耕地数据。结果表明:①就整体而言, 清代西南地区耕地空间格局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垦殖范围的扩张, 1661-1911 年土地垦殖率在0~10%的网格占比减少了约24%, 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二是垦殖强度的提高, 1661-1911 年垦殖率大于30%的网格占比提高了10.3%, 最为显著的是四川盆地和云南中东部地区。②就清代西南地区耕地数量增减来看, 整个时段可划分为3 个阶段:前期(1661-1724 年) “复原性”垦殖, 60 多年间土地垦殖率在0~10%的网格占比减少了11.4%;中期(1724-1820 年)缓慢“拓展性”垦殖, 全区垦殖率在0~10%的网格占比下降约7%, 在30%以上的网格占比提高约7%;后期(1820-1911 年)局部抛荒与再垦, 垦殖率在0~10%的网格占比从75.0%降至72.2%, 在30%以上的网格占比从9.1%提高至10.9%。相关分析表明, 本文网格化重建的清代西南地区的耕地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孙雁, 刘志强, 王秋兵, 刘洪彬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204-1211.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2.09.012
    Baidu(37) CSCD(5)
    为研究沈阳市100 年来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规律, 以多时相、多来源的历史数据为基础, 将1910-2010 年期间按特殊历史时期划分为5 个研究阶段, 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分析方法, 分析100 年来沈阳城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结构、相互转移和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100 年间居住用地增加了118.81 km2、工商业用地增加了148.21 km2、交通运输用地增加了130.97 km2, 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而公用事业、绿地和其他用地总体上升比较平缓;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有明显差异, 而居住用地一直占主导地位平均占32.36%, 建国后比例有所下降, 工商业用地比例明显上升平均占为25.17%;另外, 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分为转移、转入和不变3 部分, 其中, 非建设用地向各类型用地的转入比例最大,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用地自身不变部分比例最大, 而向居住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转移量最大。随时间的推移居住用地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比例逐渐降低, 在城市的次中心比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工商业用地在从内向外的比例逐渐增加, 外部比例最高。公用事业用地在空间上逐渐向外衰减, 城市中心公用事业用地比例较大。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孙倩,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韩桂红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212-1223.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2.09.013
    本研究选用了1989 年、1998 年以及2009 年Landsat TM/ETM+影像, 利用3S技术, 深入剖析了盐渍地的分布与变化状况, 结合研究区20 年水盐动态变化, 分析了盐渍土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pH值、TDS以及7 大化学成分的分布现状, 并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 研究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盐渍化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20 年间, 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有很大的变化,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仅为0.476%, 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恶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盐渍化进程有所遏制, 但依然无法扭转逐步恶化的趋势。②研究区土壤呈碱性,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主要是NaCl, 其次是MgCl2以及Na2SO4;各采样点不同深度的含水量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但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其中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与其他深度土层含水量的区别显著;不同深度的土层, 盐渍土的类型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③20 年间, 耕地转化为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的面积分别占原耕地面积的3.484%和0.418%, 水体、沙漠、其他与中轻度盐渍地、重度盐渍地的相互转化均非常微弱, 中轻度盐渍地与重度盐渍地之间的相互转化频繁。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田义超, 任志远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224-1234.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2.09.014
    本文以2000 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水文水资源数据为基础, 综合运用Binary Logistic、CLUE-S模型以及SPSS19.0 统计分析软件, 测评了咸阳黄土台塬区水土资源在数量和空间上的配置, 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咸阳台塬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图谱。分析发现:①从水土数量优化配置的结果可知, 耕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 而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则有增加的趋势;②从面向生态的角度出发, 黄土台塬区的水土优化配置结果反映了台塬区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 台塬区的生态效益由2000 年的1.5313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1.5445 亿元;而台塬区的土地经济收益则由2000 年的68.4901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71.9021 亿元;③从水土空间优化配置的结果可以看出, 咸阳台塬区建设用地在过去10 年以及未来10 年变化极为明显, 建设用地主要在原有建设用地周边进行拓展, 其中, 建设用地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咸阳市的秦都区以及三原县。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张乐勤, 陈素平, 王文琴, 许信旺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235-1242.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2.09.015
    Baidu(39) CSCD(12)
    针对安徽省池州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展的现状, 运用空间分析模型、STIRPAT模型, 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数理分析方法, 对建设用地扩展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 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00-2010 年, 池州市建设用地年平均扩展速率为3.36%;2000-2005 年为1.70%;2006-2010 年为4.62%。②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绿地面积、城镇化水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对建设用地扩展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1835、0.0779、0.1320、0.5821、0.3419、0.1939、0.0415。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严控房地产和工业经济建设用地, 明晰发展思路, 优化经济结构, 适度控制景观用地及城镇化水平, 强化政府土地监管是减缓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