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灾害管理”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生态环境与灾害管理
    温家洪,Jianping Yan,尹占娥,孟庆洁,叶欣梁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771-77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0.07.001
    Baidu(39) CSCD(3)

    从地震灾害的本质与灾害风险管理角度,结合国际灾害风险管理经验,评述汶川地震灾难中暴露出来的中国地震灾难风险管理的一些问题,指出过度强调或依赖地震预报,长于救灾而弱于防灾与减灾,使得中国难以降低地震灾难的严重程度。通过分析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内涵、国际主流风险管理框架(IRGC、ERM、TDRM、GTZ),指出综合灾难风险管理是全面减灾最为有效、积极的手段与途径,中国在自然灾难管理中迫切需要实施综合风险管理。

  • 生态环境与灾害管理
    国志兴,钟兴春,方伟华,曹鑫,林伟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778-788.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0.07.002
    Baidu(17) CSCD(3)

    野火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野火灾害风险评估和火蔓延研究对防火、灭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可燃物模型、可燃物类型图的制作方法,野火蔓延模型、蔓延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火灾风险评估的最新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对野火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 综述分析表明:①基于遥感信息和地面调查数据,建立较完善的可燃物模型,为全球或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火蔓延研究提供有效数据信息成为必然趋势;②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解决火灾模拟海量数据问题,实现火行为的实时、动态模拟仿真的监测系统和网络信息发布系统;③结合可燃物模型,蔓延模型评价火灾区域的脆弱性和致灾因子,利用“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野火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④我国应建立集成化、实用化、多维化、标准化的野火蔓延的模型体系、决策支持系统和国家火险等级系统,为我国野火火灾的预测与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 生态环境与灾害管理
    顾丽,王新杰,龚直文,付尧,刘俊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789-796.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0.07.003
    Baidu(72) CSCD(6)

    湿地是地表最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功能。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湿地景观的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湿地景观原有的功能,而且对湿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北京湿地为研究区域,将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引入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和预测中,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996、2001与2005年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分析了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标明: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96年的62869.64 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 hm2;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破碎化程度增强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功能难以发挥;在现有的人类作用强度的情况下,北京湿地景观格局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天然河流达到10.93%,人工水域占99.17%。研究结果为北京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 生态环境与灾害管理
    王兆锋,张镱锂,孙威,赵东升,刘林山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797-802.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0.07.004

    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目前有关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的分析多是基于人均经济指标与人居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人均指标反映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的潜力与可能性,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尤其是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较大的农区及牧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程度。本文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分析中,加入了反映环境变化的因子,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概念模型;并利用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变化线性斜率值对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区分了协调县区和不协调县区,从经济与环境协调的角度探讨了各区经济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分析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 生态环境与灾害管理
    魏秋方,叶庆华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803-810.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0.07.005
    Baidu(21) CSCD(11)

    本文综述了多光谱和微波数据监测湖冰冻结、消融及冰厚的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运用MODIS和AMSR-E监测了纳木错2007/2008冬半年冰情。湖冰监测方法主要有阈值法和指数法。阈值法是根据冰水反射率、 温度、后向散射系数等特征因子的不同直接区分冰水,精度较高,误差在5天以内。指数法主要是根据冰水波谱特性和极化特性,做波段运算后间接区分冰水。冰厚监测常采用经验公式法,用实测数据与反射率、极化比、亮温等建立关系式反演整个湖泊冰厚,此方法适用于特定的某个湖泊。冰厚识别是湖冰监测的难点,主动微波比多光谱数据更适合监测冰厚。从数据本身来讲,热红外、被动微波等高时间分辨率数据比可见光、主动微波等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更适合监测大面积湖泊冰情。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发展自动反演算法将是湖冰遥感监测发展趋势之一。

  • 生态环境与灾害管理
    王煜琴,王霖琳,李晓静,张禾裕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811-817.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0.07.006
    Baidu(31) CSCD(3)

    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损害成为当前制约资源枯竭的城市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生态旅游又是废弃矿区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环境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废弃矿区”经济—环境—旅游”耦合系统的构成及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具体实施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空间重构的思路与策略;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为例,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分析了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总体布局和修复工程,以期为该类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