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传胜,赵海英,孙贵艳,樊杰. 主体功能优化开发县域的功能区划探索——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3): 481
-490
. |
[2] |
李 爽, 王 羊, 李双成. 中国近30年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09, 28(6): 1593
-1605
. |
[3] |
刘盛和, 张 擎. 杭州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分布变化[J]. 地理研究, 2008, 27(5): 982
-992
. |
[4] |
刘云刚, 许学强. 实用主义VS科学主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取向[J]. 地理研究, 2010, 29(11): 2059
-2069
. |
[5] |
苏平, 党宁, 吴必虎. 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J]. 地理研究, 2004, 23(3): 403
-410
. |
[6] |
王茂军, 张学霞, 张文忠. 大连市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空间结构——基于面源模型的分析[J]. 地理研究, 2002, 21(6): 753
-762
. |
[7] |
唐常春.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12): 2173
-2185
. |
[8] |
李天顺, 刘塔. 地形与黄土高原的气候[J]. 地理研究, 1986, 5(2): 74
-80
. |
[9] |
王守春. 干旱地区坎儿井灌溉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召开[J]. 地理研究, 1990, 9(4): 116
. |
[10] |
刘继生, 陈彦光.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 地理研究, 1998, 17(1): 82
-8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