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04, Vol. 23 ›› Issue (2): 34-42.doi: 10.11820/dlkxjz.2004.02.005
朱会义, 贾绍凤
收稿日期:
2004-01-01
修回日期:
2004-02-01
出版日期:
2004-03-25
发布日期:
2004-03-25
作者简介:
朱会义(1966-),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土地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E-mail:zhuhy@igsnrr.ac.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1008)及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IOG-E01-08-01)
ZHU Huiyi, JIA Shaofeng
Received:
2004-01-01
Revised:
2004-02-01
Online:
2004-03-25
Published:
2004-03-25
摘要:
文章以潮白河流域为样区,根据58个雨量站1990年的降雨观测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克立格法、样条函数法、趋势面法等插值方法,分析了站点数量变化、时间尺度变化、栅格像元的尺度变化、插值方法的差异对降雨数据空间插值结果的影响,剖析降雨插值中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插值站点数量越大,区域降雨插值的不确定性越小;(2)像元尺度在50m~1000m间变化对降雨插值的不确定性只有微弱的影响;(3)对应于时间尺度由年到月到日的变化,降雨插值的不确定性随时间尺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4)不同插值方法影响到降雨空间插值的不确定性水平。为了减少降雨信息空间插值的不确定性,根本途径是要引入第三方相关变量,并将其整合到现有的插值算法中。高相关性变量的选取及其与插值模型的整合方式将成为降雨插值研究的主导方向。
朱会义, 贾绍凤. 降雨信息空间插值的不确定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2): 34-42.
ZHU Huiyi, JIA Shaofeng. Uncertainty in the Spatial Interpolation of Rainfall Dat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4, 23(2): 34-42.
|
[1] | 徐亚莉, 罗明良, 梁倍瑜, 昌小莉, 向卫, 张斌. DEM空间插值方法对土壤侵蚀模拟的影响研究——以USPED分析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7): 870-877. |
[2] | 石先武, 国志兴, 张尧, 方佳毅, 胡可嘉, 刘钦政. 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7): 889-897. |
[3] | 赵明伟, 岳天祥. 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研究进展与分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4): 401-408. |
[4] |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小波分析方法在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9(9): 1413-1422. |
[5] | 刘丽芳, 刘昌明, 王中根, 江燕, 张永强, 桑燕芳, 王虎. HIMS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4): 532-537. |
[6] | 杨绚, 汤绪, 陈葆德, 谭燕, 田展. 多模式气候预估对华北冬小麦产量模拟的不确定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4): 627-636. |
[7] |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水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 20-30. |
[8] | 张淑杰, 朱阿兴, 刘京, 杨琳. 整合已有土壤样点的数字土壤制图补样方案[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0): 1318-1325. |
[9] | 包黎莉, 秦承志, 朱阿兴, 呼雪梅. DEM误差对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0): 1326-1333. |
[10] | 王育礼, 王烜, 杨志峰, 谭雅懿. 水文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9): 1167-1172. |
[11] | 周婷婷, 陈文惠. 基于MODIS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的 气温空间插值方法比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9): 1143-1151. |
[12] | 曾红伟, 李丽娟, 张永萱, 柳玉梅. 大样本降水空间插值研究——以2009 年中国年降水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7): 811-818. |
[13] | 任伟, 王秋凤, 刘颖慧, 何念鹏, 刘迎春, 付超, 于贵瑞.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潜力定量认证方法及其不确定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7): 795-804. |
[14] | 张伟科, 杨艳昭, 封志明, 孙小舟. 西辽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格局[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9): 1115-1120. |
[15] | 顾问,陈葆德,杨玉华,董广涛. IPCC-AR4全球气候模式在华东区域气候变化的 预估能力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818-8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