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彦随, 王介勇, 郭丽英.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12): 4269-4274.
[2] 刘彦随, 陆大道.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域效应. 地理学报, 2003, 58(3): 381-389.
[3] 张利国, 王慧芳.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演变探析. 农业经济, 2009, (9): 40-42.
[4] 殷培红, 方修琦, 田青, 等. 21世纪初中国主要余粮区的空间格局特征. 地理学报, 2006, 61(2): 190-198.
[5] 刘玉杰, 杨艳昭, 封志明.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其可能影响. 资源科学, 2007, 29(2): 8-14.
[6] 李裕瑞, 刘彦随, 龙花楼.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1): 125-131.
[7] 邓群钊, 贾仁安, 梁英培. 中部地区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不相容”问题的实证分析.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23(1): 105-109.
[8] 吴文韬, 王国升, 董文, 等. 华北地区农户对粮食政策的评价及生产粮食意愿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 30(6): 7-12.
[9] Peter H V, Chen Y Q, Veldkamp T. Spatial exploration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0, 82(1-3): 333-354.
[10] Yin P H, Fang X Q, Yun Y R.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vulnerability of food security in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9, 19(5): 532-544.
[11] 马永欢, 牛文元. 基于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需求预测与耕地资源配置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9(3): 11-16.
[12] 石淑芹, 陈佑启, 姚艳敏, 等.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地理学报, 2008, 63(6): 574-586.
[13] 吴凯, 袁璋, 许越先. 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及其地区差异.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5): 499-506.
[14] 熊友云, 张明军, 刘园园, 等. 中国粮食产量省区差距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6): 965-974.
[15] 门明新, 张俊梅, 刘玉, 等.基于综合生产能力核算的河北省耕地重点保护区划定.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0): 264-270.
[16] 杜红亮, 陈百明. 河北省耕地保护重点区域的划分与调控.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2): 171-176.
[17] 周小萍, 卢艳霞, 文俊. 中国耕地保护理念创新及其实施框架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201(3): 137-142.
[18] 陈桂珅, 张蕾娜, 程锋, 等. 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政策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12): 39-43.
[19] 吴传钧.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逐步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专业化. 地理学报, 1981, 36(4): 349-357.
[20] 刘彦随, 刘玉, 翟荣新.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地理学报, 2009, 64(10): 1193-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