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1, Vol. 30 ›› Issue (9): 1135-1142.doi: 10.11820/dlkxjz.2011.09.008
于文金, 阎永刚, 郝玲, 余恒鑫, 李芬
收稿日期:
2011-03-01
修回日期:
2011-06-01
出版日期:
2011-09-25
发布日期:
2011-09-25
作者简介:
于文金(1968-),男,山东淄博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已发表学术论文50 篇。E-mail: yuwj@nuist.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72052);城市气象基金项目(08371048);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项目(HRM200802);河海灾害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90024)。
YUWenjin, YAN Yonggang, HAO Ling, YU Hengxin, LI Fen
Received:
2011-03-01
Revised:
2011-06-01
Online:
2011-09-25
Published:
2011-09-25
摘要: 基于广西4 个典型站点52 年气侯资料的Morlet 小波分析,对广西低温阴雨天气灾害波动频率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广西2-4 月平均气温逐渐增高,低温阴雨的年总天数逐渐减少,结束日期逐渐提前;②广西2-4 月平均气温变化存在30 年、18-19 年、12 年和3 年的振荡周期,其中30 年周期为温度变化的主控周期;低温阴雨年总天数变化存在30 年左右、10 年左右和2-5 年左右的振荡周期,主控周期南北分布不一致,由北向南,主控周期的尺度也逐渐变小;③广西2-4 月平均气温和低温阴雨总天数在大尺度(30 年)的振荡上表现出了一致性。研究表明,利用小波理论研究灾害天气波动规律具有很好的效果。
于文金, 阎永刚, 郝玲, 余恒鑫, 李芬. 基于小波理论的广西低温阴雨灾害天气 波动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9): 1135-1142.
YUWenjin, YAN Yonggang, HAO Ling, YU Hengxin, LI Fen. The Fluctuation of the Cold Weather Disasters in Guangxi Based on Wavelet Theory[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1, 30(9): 1135-1142.
[1] 黄雪松, 李艳兰. 广西2007 年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价.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29(1): 23-28.[2] 赵琳娜, 马清云, 杨贵名, 等. 2008 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对重点行业的影响及致灾成因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13(4): 556-566.[3] 陈雪霞. 2008 年初低温阴雨灾害对白沙县农业的影响及补救措施.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29(4): 32-35.[4] 王凌, 高歌, 张强, 等. 2008 年1 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Ⅰ. 气候特征与影响评估. 气象, 2008, 34(4): 95-100.[5] 黄露菁. 广东省低温阴雨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类型.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9, 138(13): 104-108.[6] 钟利华, 况雪源. 广西春季低温阴雨预测概念模型. 广西气象, 2000, 21(S1): 31-35.[7] 况雪源, 谢少凤. 广西低温阴雨结束期分布特征及其预报. 广东气象, 2000, 16(4): 353-359.[8] 孙延奎.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1-72.[9] Mahrt L. Eddy Asymmetry in the Sheared Heated BoundaryLayer.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1, 48(3): 472-492.[10] Gamage N, Blumen W.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ow-levelcold fronts: Wavelet, fourier, and empirical orthogonalfunction decomposition. Monthly Weather Review, 1993,121(10): 2867-2878.[11] Gao W, Li B L. Wavelet Analysis of Coherent Structuresat the Atmosphere-Forest Interface. Journal of AppliedMeteorology, 1993, 32(11): 1717-1725.[12] Gamage N, Hagelberg C.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Microfrontsand Associated Coherent Events Using LocalizedTransforms.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1993, 50(5): 750-756.[13] Kuma P, Foufoula-Georgiou E. A new look at rainfallfluctuations and scaling properties of spatial rainfall usingorthogonal wavelets.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1993, 32(2): 209-222.[14] Tian J W, Xu J S, Wei E B. The wavelet analysis of satellite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the Pacific Oce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0, 45(1):1-5.[15] Huang C F, Inoue H. Soft risk maps of natural disasters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decision -making. InformationSciences, 2007, 177(7): 1583-1592.[16] Steel E A, Lange I A. Using wavelet analysis to detectchanges in water temperature regimes at multiple scales:effects of multi-purpose dams in the Willamette River basin.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7, 23(4):351-359.[17] 匡正, 季仲贞, 林一骅. 华北降水时间序列资料的小波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5(3): 312-317.[18] 姜晓艳, 刘树华,等. 东北地区近百年降水时间序列变化规律的小波分析. 地理研究, 2009, 28(2): 345-362.[19] 万明波, 程智, 王文. 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和降水的小波分析. 干旱气象, 2006, 24(4): 35-39.[20] 罗光坤. Morlet 小波变换理论与应用研究及软件实现[D].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21] 张志涌. 精通MATLAB6.5.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22] 高辉, 陈丽娟, 贾小龙, 等. 2008 年1 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Ⅱ: 成因分析. 气象, 2008, 34(4):101-105.[23] 陶诗言, 卫捷. 2008 年1 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13(4): 337-350.[24] 杨贵名, 孔期, 毛冬艳, 等. 2008 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持续性原因分析. 气象学报, 2008, 66(5):836-849.[25] 林萍, 陈道松, 冯文. 2008 年海南罕见长“低温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30(10):1546-1553.[26] 胡爱军, 李宁, 祝燕德, 等. 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防范模式: 2008 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反思.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2): 159-165.[27] 容新尧, 杨修群. 全球海洋环流模式中上层海洋对表面强迫的响应和调整,Ⅱ: 年代际变率. 海洋学报, 2005, 27(3): 20-31.[28] 朱益民, 杨修群.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 气象学报, 2003, 61(6): 641-654.[29] 黄嘉佑, 胡永云.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 气象学报, 2006, 64(5): 614-622. |
[1] | 王平, 张学静, 王田野, POZDNIAKOV Sergey P. 估算干旱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蒸散发的White法评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9): 1159-1170. |
[2] | 曹永强, 刘佳佳, 高璐. 辽宁省大雨以上降水日数分布与趋势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8): 1052-1060. |
[3] |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小波分析方法在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9(9): 1413-1422. |
[4] | 奚秀梅, 刘海隆. 塔里木河干流径流量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6): 880-886. |
[5] |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水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 20-30. |
[6] | 奚秀梅, 赵景波.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清代旱灾与气候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9): 1180-1185. |
[7] | 余向洋, 沙润, 朱国兴, 胡善风. 基于EMD的景区客流波动特征及其组合预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10): 1353-1359. |
[8] | 李春梅, 李双成, 王红亚. 贵州麦岗水库小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1): 32-39. |
[9] | 卢磊, 乔木, 周生斌, 唐金, 闫俊杰, . 1960-2009 年新疆渭干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3): 306-312. |
[10] | 韦智超, 牛亚菲, 陈田. 基于流域梯度差的旅游空间模型研究——兼论广西西江经济带旅游开发[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0): 1321-1328. |
[11] | 杨威,金凤君,王成金. 两广地区工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8): 913-919. |
[12] | 李志,王健,刘文兆. 泾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833-839. |
[13] | 李春强, 杜毅光, 李保国. 1965—2005 年河北省降水量变化的小波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1): 1340-1344. |
[14] | 董冠鹏, 郭腾云, 马静. 中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0): 1233-1238. |
[15] | 王君波, 朱立平. 藏南沉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5): 459-4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