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0, Vol. 29 ›› Issue (5): 579-585.doi: 10.11820/dlkxjz.2010.05.010
刘 江1,2, 崔胜辉1, 唐立娜1, 邱全毅1, 黄云凤3
收稿日期:
2009-10-01
修回日期:
2010-03-01
出版日期:
2010-05-25
发布日期:
2010-05-25
通讯作者:
崔胜辉,男,博士,副研究员.E-mail: shcui@iue.ac.cn
作者简介:
刘江(198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E-mail: jliu@iue.ac.cn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KZCX2-YW-450);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72002).
LIU Jiang1,2, CUI Shenghui1, TANG lina1, QIU Quanyi1, HUANG Yunfeng3
Received:
2009-10-01
Revised:
2010-03-01
Online:
2010-05-25
Published:
2010-05-25
摘要:
半城市化地区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其人居环境出现了剧烈的变迁,形成了独特的住区形态.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为研究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综合考虑不同住区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方面的特征,对研究区内的住区进行了分类判别和比较.然后结合SPOT-5全色波段影像,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不同的景观指数,在城区和样区两个尺度分析了住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城区尺度上,农村居民点在所有形态的住区中所占比重达到43%,并在城区内呈分散分布;城市建成区中城中村所占的比例大于城市型住区,前者呈分散分布,后者更趋于集中分布.在样区尺度上,受城市化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形态的住区周边的景观格局呈现出城市化梯度特征,而且城市化程度越高的样区,其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
刘江, 崔胜辉, 唐立娜, 邱全毅, 黄云凤. 半城市化地区住区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5): 579-585.
LIU Jiang, CUI Shenghui, TANG lina, QIU Quanyi, HUANG Yunfeng. Settlement Morpholog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Peri-urban Area: A Case Study of Jimei District, Xiamen[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0, 29(5): 579-585.
|
[1] | 冯应斌, 龙花楼. 中国山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5): 866-879. |
[2] | 唐承丽, 郭夏爽, 周国华, 吴佳敏, 陈伟杨. 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平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4): 531-541. |
[3] | 赵丽元, 韦佳伶. 城市建设对暴雨内涝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11): 1898-1908. |
[4] | 周尚意, 许伟麟. 时空压缩下的中国乡村空间生产——以广州市域乡村投资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5): 647-654. |
[5] | 朱阿兴, 杨琳, 樊乃卿, 曾灿英, 张甘霖. 数字土壤制图研究综述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1): 66-78. |
[6] | 马恩朴, 李同昇, 卫倩茹. 中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机制探索——以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康杜村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7): 816-828. |
[7] | 余亮, 孟晓丽. 基于地理格网分级法提取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1): 1388-1396. |
[8] | 郭泉恩, 孙斌栋.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0): 1218-1227. |
[9] | 张海燕, 樊江文, 邵全琴. 2000-2010年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7): 840-853. |
[10] | 吴旗韬, 张虹鸥, 孙威, 叶玉瑶. 基于矢量—栅格集成法的厦深高铁影响空间分布——以广东东部地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6): 707-715. |
[11] | 罗静, 陈琼, 刘峰贵, 张镱锂, 周强. 青藏高原河谷地区历史时期耕地格局重建方法探讨——以河湟谷地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2): 207-. |
[12] | 李小妹, 严平. 中国北方地区沙漠与河流景观格局[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9): 1198-1208. |
[13] | 李启权, 王昌全, 岳天祥, 李冰, 张新, 高雪松, 张毅, 袁大刚. 基于定性和定量辅助变量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以四川三台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2): 259-269. |
[14] | 廖江福, 唐立娜, 王翠平, 许通. 城市元胞自动机扩展邻域效应的测量与校准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2): 1624-1633. |
[15] | 郑清菁, 戴特奇, 陶卓霖, 张萌萌. 重力模型参数空间差异研究——以中国城市间铁路客流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12): 1659-16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