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立群, 曹利群.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契约选择为例. 经济研究, 2002(1): 14-19.
[2] 洪英士. 农业产业化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2): 22-27.
[3] 龙方, 任木荣.农业产业化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农业经济问题, 2007(4): 34-38.
[4] 刘胤汉, 刘彦随.有关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探讨.人文地理, 1996, 11(4): 24-27.
[5] 李治洪, 吴永兴.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思考与探索.经济地理, 1998, 18(1): 80-84.
[6] 曾尊固, 熊宁, 范文国.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初步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地理研究, 2002, 21(1): 115-124.
[7] 曾尊固, 熊宁, 沈思保. 较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研究: 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 地理研究, 2000, 19(2): 120-127.
[8] 邱国锋. 经济欠发达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 以梅州市为例.地理科学, 2002, 22(2): 253-256.
[9] 陈顺, 陈才.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地域发展模式研究.人文地理, 2006, 21(2): 82-84.
[10] 杨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经济地理, 2003, 23(6): 791-795.
[11] 师谦友, 郭华, 张敏娜, 等.中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人文地理, 2008, 23(4): 112-116.
[12] 翟有龙. 嘉陵江流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 经济地理, 2004, 24(3): 387-390.
[13] 毛爱华.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类型确定方法研究: 以烟台市为例.经济地理, 2005, 25(2): 156-159.
[14] 孙新章, 成升魁.基于农户调查资料的区域农业产业化进程评价.资源科学, 2005, 27(1): 74-79.
[15] 王爱群, 郭庆海.中国各地区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农村经济, 2008(4): 33-43.
[16] 丁建中, 陈逸, 刘坚, 等.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综合评价: 以江苏省为例.经济地理, 2007, 27(1): 60-63.
[17] 孙新章, 成升魁, 张新民.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 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经济地理, 2004, 24(4): 510-513.
[18]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中国农村经济, 2008(11): 8-17.
[19] 朱海霞.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经济地理, 2004, 24(4): 505-509.
[20] 张贵平, 张桂萍, 高昆, 等.太行山南端野皂荚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山地学报, 2008, 26(1): 5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