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1, Vol. 30 ›› Issue (9): 1152-1158.doi: 10.11820/dlkxjz.2011.09.010
赵晓东1, 王亮2, 沈永明2
收稿日期:
2010-09-01
修回日期:
2011-04-01
出版日期:
2011-09-25
发布日期:
2011-09-25
作者简介:
赵晓东(1969-),男,山东淄博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GIS 在采矿、岩土工程的应用和GIS 工程模型耦合方面的研究。E-mail: xdong.zhao@gmail.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39001).
ZHAO Xiaodong1, WANG Liang2, SHEN Yongming2
Received:
2010-09-01
Revised:
2011-04-01
Online:
2011-09-25
Published:
2011-09-25
摘要: GIS 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众多工程模型的建模和计算中。FVCOM模型对复杂地形岸界适应性好,同时又可以更好地保证质量的守恒性,是理想的近海岸水动力计算模型。以渤海的水动力计算为例,基于两者的耦合,提出了GIS支持下的近海岸水动力模拟计算前处理的空间数据管理、自动剖分网格和数据自动提取的方法,提高了建模、调试和前处理的效率。后处理使用了NetCDF和Geodatabase 空间数据库格式存储多维计算结果数据,对渤海潮流和温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GIS 耦合模型的使用能够方便模型数据的处理,大大提高模型的建模效率,清晰和生动地表达计算结果,反映了模拟研究区域的物理特性,对近海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和理论的决策支持。
赵晓东, 王亮, 沈永明. 基于GIS和FVCOM数值模型的近海岸水动力计算 ——以渤海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9): 1152-1158.
ZHAO Xiaodong, WANG Liang, SHEN Yongming. Offshore Hydrodynamic Calculation Based on GIS and FVCOM Numerical Model: A Case Study of Bohai Se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1, 30(9): 1152-1158.
[1] 苏奋振, 周成虎, 杨晓梅, 等.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原理、技术与应用.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5.[2] 王芳, 朱跃华.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2007, 25(23): 69-73.[3] 苏奋振, 周成虎, 杨晓梅.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海洋学报: 中文版,2004, 26(6):22-28.[4] 周海燕, 苏奋振, 艾廷华, 等.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5, 30(3): 25- 27.[5] 薛存金, 苏奋振, 杜云艳.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分析. 海洋学报: 中文版, 2008, 30(4): 56-62.[6] 恽才兴.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研究进展. 海洋地质动态, 2002, 18(1): 23-26.[7] Naoum S, Tsanis I K,Fullarton M. A GIS pre-processorfor pollutant transport modeling.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Software, 2005, 20(1): 55-68.[8] Ng S M Y, Wai O W H, Li Y S, et al. Integration of a GISand a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sedimentand heavy metal transport numerical model. Advances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09, 40(6): 391-401.[9] William R Congleton Jr, Bryan R Pearce, et al. Mariculturesiting: A GIS description of intertidal areas. EcologicalModelling, 1999, 116(1): 63-75.[10] 王红梅,郝天珧. 面向海洋油气资源综合预测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0, 5(10):868-872.[11] 赵冬至, 赵玲, 张丰收. GIS 在海湾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0, 15(1): 63-67.[12] 郭伟, 李书恒, 朱大奎.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海洋学报: 中文版,2008, 30(4): 63-70.[13] 宋德海, 鲍献文, 朱学明. 基于FVCOM的钦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热带海洋学报, 2009, 28(2): 7-14.[14] 王亮, 赵晓东, 沈永明. 基于GIS 的POM模型及其在渤海潮流模拟中的应用.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 辑,2009, 24(6): 768-777.[15] 赵晓东, 王海龙, 沈永明. 基于GIS的二维非结构化剖分网格优化.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2): 46-48,106.[16] Chen C, Liu H. An unstructured grid, finite-volume,three-dimensional, primitive equations ocean model: Applicationto coastal ocean and estuaries. Journal of Atmosphericand Oceanic Technology, 2003, 20(1):159-186.[17] Huang H, Chen C, Cowles G, et al. FVCOM ValidationExperiments: Comparison with ROMS for three idealizedBarotropic test problem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08, 113, C07042: 1-14.[18] 吴德星, 牟林, 李强, 等. 渤海盐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可能的主导因素.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4(2): 191-195.[19] 鲍献文, 万修全, 吴德星, 等. 2000 年夏末和翌年初冬渤海水文特征. 海洋学报, 2004, 26(1): 14-24. |
[1] | 张华, 刘哲达, 殷小冰. 中国跨省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1): 73-84. |
[2] | 陈仁丽, 王宜强, 刘柏静, 宫萌, 吴晓青. 基于GIS和AIS的渤海海上船舶活动时空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7): 1172-1181. |
[3] | 张晶飞, 张丽君, 秦耀辰, 王霞, 孙莹莹, 荣培君. 知行分离视角下郑州市居民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2): 265-275. |
[4] | 郭新伟, 余斌, 卓蓉蓉, 曾菊新, 颜梅艳. 江汉平原乡村农户就业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12): 2094-2104. |
[5] | 赵丽元, 韦佳伶. 城市建设对暴雨内涝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11): 1898-1908. |
[6] | 杨小露, 张红, 张春晖. 历史遗址类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研究——以美国14家历史遗址公园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6): 918-929. |
[7] | 吴翔华, 陈昕雨, 袁丰. 南京市住房困难人群职住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12): 1890-1902. |
[8] | 王建顺, 林李月, 朱宇, 艾尼江·杰力力. 西部民族地区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新疆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8): 1140-1149. |
[9] | 刘扬, 周素红, 张济婷. 城市内部居住迁移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6): 801-810. |
[10] | 朱燕, 侯光良, 兰措卓玛, 高靖易, 庞龙辉.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史前交通路线与分区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3): 438-449. |
[11] | 韩增林, 吴爱玲, 彭飞, 孙嘉泽, 夏康. 基于非期望产出和门槛回归模型的环渤海地区生态效率[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2): 255-265. |
[12] | 程敏, 连月娇. 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城市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2): 266-275. |
[13] |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2): 171-181. |
[14] | 陈呈奕, 张文忠, 湛东升, 李雪丽. 环渤海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12): 1562-1570. |
[15] | 李孟桐, 杨令宾, 魏冶.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模型研究——以上海市绿地可达性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8): 990-9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