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进展 ›› 2012, Vol. 31 ›› Issue (6): 783-791.doi: 10.11820/dlkxjz.2012.06.015
杜姗姗1,2, 蔡建明1, 郭华1,2, 范子文3
收稿日期:
2011-09-01
修回日期:
2011-10-01
出版日期:
2012-06-25
发布日期:
2012-06-25
通讯作者:
蔡建明(1961-),男,汉族,山西省临猗县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可持续发展及都市农业研究。E-mail: caijm@igsnrr.ac.cn
作者简介:
杜姗姗(1978-),女,汉族,河南省南阳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都市农业与土地利用。E-mail: dusansan@126.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02)。
DU Shanshan1,2, CAI Jianming1, GUO Hua1,2, FAN Ziwen3
Received:
2011-09-01
Revised:
2011-10-01
Online:
2012-06-25
Published:
2012-06-25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因此伴随着近年来食品问题的频繁曝光,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最关心的议题,其中,蔬菜和牛奶等易腐食品更成为首要关注点。都市农业拥有“近距离短环节”的优势,应当成为城市蔬菜供应的重要渠道和保证城市居民蔬菜安全的主角。本文以北京为研究案例,针对食品安全导向下的城市蔬菜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解析北京生鲜蔬菜的供应来源,总结了“长距离多环节”农业存在的蔬菜安全问题及都市农业在保证生鲜蔬菜品质安全方面的诸多优势。接着分析归纳了保证蔬菜品质安全下的几种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并以典型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各模式的产生背景、运行管理特点。最后提出了促进都市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杜姗姗, 蔡建明, 郭华, 范子文. 食品安全导向下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以北京蔬菜生产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6): 783-791.
DU Shanshan, CAI Jianming, GUO Hua, FAN Ziwen. Food Security-oriented Urb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ypologies: A Case Study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Peri-urban Beijing[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2, 31(6): 783-791.
[1] Maxwell S. Food security: A post-modern perspective.Food Policy, 1996, 21(2): 155-170.[2] 周洁红. 消费者对蔬菜安全的态度、认知和购买行为分析: 基于浙江省城市和城镇消费者的调查统计. 中国农村经济, 2004(11): 44-52.[3] 钟甫宁, 易小兰.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与购买行为的差异分析: 以南京市蔬菜市场为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 10(2): 19-26.[4] 王志刚. 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消费决定: 关于天津市个体消费者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经济, 2003(4): 41-48.[5] 张晓勇, 李刚, 张莉. 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 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 2004(1):19-21.[6] 王恒彦, 卫龙宝. 城市消费者安全食品认知及其对安全果蔬消费偏好和敏感性分析: 基于杭州市消费者的调查. 浙江社会科学, 2006(6): 40-47.[7] 柯木飞, 尹昌斌, 江激宇, 等. 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 17(4): 13-17.[8] 周洁红, 张仕都.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基于供货商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二维视角. 农业经济问题,2011(1): 33-38.[9] Diogo M, Souza M, Julie A C. Traceability adoption atthe farm level: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ortuguesepear industry. Food Policy, 2009, 34(1): 94-101.[10] Pouliot S, Daniel A S. Traceability, liability, and incentivesfor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 2008, 90(1): 15-27.[11] 杨信廷, 钱建平, 孙传恒, 等. 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3):162-166[12] 张兵, 黄昭瑜, 叶春玲, 等. 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食品科学, 2007, 28(8): 573-577.[13] 王一.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1, 9(1): 124-126.[14] 郭琛. 食品安全监管: 行业自律下的维度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0, 10(5): 109-115.[15] 赵荣, 乔娟. 农户参与蔬菜追溯体系行为、认知和利益变化分析: 基于对寿光市可追溯蔬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3): 169-177.[16] Banterle A, Stranieri S. The consequences of voluntarytraceability system for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An application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Food Policy,2008, 33(6): 560-569.[17] 周洁红, 姜励卿.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农户行为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 2007, 37(2): 118-127.[18] Zezza A, Tasciotti L. Urban agriculture, poverty, and foodsecur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 sample of developingcountries. Food Policy. 2010, 35(4): 265-273.[19] 蔡建明, 杨振山. 国际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地理研究, 2008, 27(2): 362-374.[20]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北京统计年鉴2011. 北京: 同心出版社, 2011.[21] 苗润莲, 蔚晓川, 张红.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北京农业, 2010(9): 9-10.[22] 雷声芳, 何忠伟, 刘芳, 等. 基于供应链的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探析.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0(4): 17-20.[23] 袁恒斌. 黑龙江省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消费导刊, 2009(6): 116.[24] 周德翼, 杨海娟. 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 中国农村经济, 2002(6): 29-35.[25] 周洁红. 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浙江大学, 2005.[26] 任秀娟, 吴大付, 岳庆玲.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北方园艺, 2010(9): 232-234.[27] 石嫣, 程存旺, 雷鹏, 等. 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兴起相关性分析: 基于“小毛驴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农业(CSA)运作的参与式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 2011(2): 55-60.[28] 肖佑兴. 市民农园: 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以广州从化田心农家乐为例. 现代经济探讨, 2010(9): 60-63.[29] 鞠海鹰. CSA模式中消费者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郸县安德镇安龙村的个案分析[D]. 四川农业大学, 2009.[30] 张瑶. 农业认养旅游文化根源及主题设计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0.[31] 屈学书, 矫丽. CSA模式下的旅游探索. 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1): 11508-11510.[32] 薛玉明, 侯爱敏, 程清钰. 苏州“都市农夫”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理论探讨, 2011(3): 325-326.[33]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11. 北京: 同心出版社, 2011.[34] 严力蛟. 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概况与对策措施.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5): 234-236.[35] 贾乃新. 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发展问题的探讨. 中国农业资源区划, 2002, 23(5): 60-62. |
[1] | 黄洁, 王姣娥, 靳海涛, 金凤君. 北京市地铁客流的时空分布格局及特征——基于智能交通卡数据[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3): 397-406. |
[2] | 何丹, 金凤君, 戴特奇, 孙颖, 周真杨. 北京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空间格局和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9): 1128-1139. |
[3] | 史雅娟, 朱永彬, 黄金川. 北京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4): 450-461. |
[4] | 徐宜青, 潘峰华, 江小雨, 曲亚霖, 梁进社. 北京市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与合作网络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3): 358-367. |
[5] | 戴特奇, 王梁, 张宇超, 廖聪. 农村学校撤并后规模约束对学校优化布局的影响——以北京延庆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11): 1352-1359. |
[6] | 席晶, 程杨. 北京市养老机构布局的时空演变及政策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9): 1187-1194. |
[7] | 韩会然, 杨成凤, 宋金平. 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及预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8): 976-986. |
[8] | 虞虎, 陈田, 陆林, 王开泳, 朱冬芳. 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2): 169-180. |
[9] | 杜傲, 刘家明, 石惠春. 1995-2011年北京市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度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2): 194-201. |
[10] | 李倩, 张文忠, 王岱. 地理学视角下的独立工矿区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7): 1092-1101. |
[11] | 丁金学, 金凤君, 王成金, 王姣娥, 刘东. 交通枢纽的空间演进与发展机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4): 484-490. |
[12] | 孟晓晨, 王滔, 王家莹. 北京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组织特征与类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2): 186-197. |
[13] | 孟斌, 郑丽敏, 于慧丽. 北京城市居民通勤时间变化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10): 1218-1224. |
[14] | 魏丹青, 赵建安, 李红强, 郎一环. 煤炭与石油保障风险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以北京和浙江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9): 1055-1059. |
[15] | 王煜琴,王霖琳,李晓静,张禾裕. 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空间重构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811-8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