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雪花. 河川径流演变规律的挖掘与识别技术.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05.
[2] 赵雪花, 黄强. 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4(6): 700-704.
[3] 施嘉炀. 水资源综合利用. 北京: 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5.
[4] 李占玲, 徐宗学, 巩同梁. 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特性变化分析. 地理研究, 2008, 27(2): 353-361.
[5] 康尔泗, 程国栋, 蓝永超, 等.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变化趋势对气候变化响应模型. 中国科学(D辑), 1999, 29(增刊, 1): 47-54.
[6] 丁永建, 叶佰生, 刘时银. 祁连山中部地区40 a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冰川冻土, 2000, 22(3): 193-199.
[7] 蓝永超, 康尔泗, 金会军, 等. 黑河出山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和趋势研究. 冰川冻土, 1999, 21(1): 49-53.
[8] 蓝永超, 丁永建, 康尔泗, 等. 黑河流域水资源动态变化及其趋势的灰色Markov链预测. 中国沙漠, 2003, 23(4): 435-440.
[9] 李栋梁, 冯建英, 陈雷, 等. 黑河流量和祁连山气候的年代际变化. 高原气象, 2003, 22(2): 104-110.
[10] 李栋梁, 刘洪兰. 黑河流量对祁连山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 中国沙漠, 2004, 24(4): 385-391.
[11] 张凯, 王润元, 韩海涛, 等. 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资源科学, 2007, 29(1): 77-83.
[12] 李林, 王振宇, 汪青春. 黑河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 地理科学, 2006, 26(1): 40-46.
[13] 曹玲, 董安祥, 窦永祥, 等. 黑河洪峰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25(2): 230-234.
[14] 王钧, 蒙吉军. 黑河流域近60年来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地理科学, 2008, 28(1): 83-88.
[15] 杨明金, 张勃, 王海青, 等. 黑河流域1950年-2004年出山径流变化规律分析. 资源科学, 2009, 31(3): 413-419.
[16] 宁宝英, 何元庆, 和献中, 等. 黑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 中国沙漠, 2008, 28(6): 1180-1185.
[17] 施雅风, 沈永平, 李栋梁, 等.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第四纪研究, 2003, 23(2): 152-164.
[18] 施雅风, 沈永平, 李栋梁, 等.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的评估.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
[19] 陈仁升, 康尔泗, 杨建平, 等. 黑河出山径流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冰川冻土, 2002, 24(3): 292-298.
[20] 徐国昌, 董安祥. 我国西部降水量的准三年周期. 高原气象, 1982, 1(2): 11-16.
[21]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22] 沈焕庭, 王晓春, 杨清书. 长江河口径流与盐度的谱分析. 海洋学报, 2000, 22(4): 17-23.
[23] 王云璋, 薛玉杰, 彭子芳, 等. 太阳黑子活动与黄河径流、洪水关系初探.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7, 8(3): 30-38.
[24] 蓝永超, 康尔泗, 张济世, 等. 近50年来ENSO与祁连山区气温降水和出山径流的对应关系.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41-145.
[25] 陈得源. 黑河枯水年向下游调水难度分析.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5, 41(3): 223-225.
[26] 孙宁, 李秀彬, 冉圣洪, 等. 潮河上游降水—径流关系演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5): 41-47.
[27] 李子君, 李秀彬. 水利水保措施对潮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基于经验统计模型的评估. 地理学报, 2008, 63(9): 958-968.
[28] 冯建英, 李栋梁.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量长期变化特征.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6(4): 478-484.
|